第110章三辞三让立新君 - 王爷,何故造反? - 夜雨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10章三辞三让立新君

翌日,一大早上,天色还有些暗淡,朝堂的文武百官,就已经来到了宫里等待着了。若是说往日前来上朝是一肚子的担忧,那么今日就是彻底将心塞回到了肚子里。

如今郓王算是继位了,一切也回归了平常,就连前些日子把守森严的皇城都显得有些松弛了。

众官员身着朝服,满是庄重。

今日在这里紫宸殿将会有一场重大的仪式举行,那便是赵楷的登基仪式。

按照礼法来说,登基仪式乃是大宋最为重大的仪式,不但要大办,而且要特办,但是如今金人围城,加上赵楷的意思是,缩小规模。

本来赵楷是打算让礼部宣读一下诏书便行了,但是礼部态度十分坚决,可以缩小规模,但该有的还是要有。

还有这地点,垂拱殿乃是早朝议事的地方,却不是举行仪式的地方,单单从意义上就不同。

礼部坚持要用紫宸殿为登基地点,赵楷无奈,只能应了下来。

每月朔望的朝会、郊庙典礼完成时的受贺及接见契丹使臣都在紫宸殿举行,因此一般宋朝重大的仪式都要在紫宸殿举行。

随着早朝的钟声响起,礼部官员洪亮的声音响起。

“百官进殿!”

文武百官满脸肃穆,排着队依次走入了紫宸殿。

就在钟声响起的一瞬间,太阳也露了出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殿门进入了大殿。

那阳光照射在位于紫宸殿中央的位置上,显得极为肃穆。

待到群臣按照文武分列站在了自己位置后,赵楷才身着太子服饰自后殿稳步而来。

他径直走向中央的高台上,坐在了御座前面的一张小椅子上。

礼部的官员高声喊道,“拜见太子殿下。”

群臣纷纷闻声行礼,齐声高呼,“参见太子殿下。”

礼部的官员再次高声喊道,“起。”

群臣这才站起了身子,就在这时候,朝中文武两列各走出两人,文官这边走出的分别是兵部侍郎李若冰,和吏部尚书王时雍。

而武官这边,则是指挥使种师道,和武泰军节度使、河东河北制置副使何灌。

四人分别代表大宋文武官员,以王时雍为首,在大殿中央站了出来。

紧接着王时雍从袖口取出一封奏疏,带着其余三位大臣拜道,“太子在上,今陛下北狩,朝中无主,金人围城,大宋濒危,古人云,国不可一日无君,群臣不可一日无主,臣吏部尚书王时雍同满朝文武,请殿下登临君位,以慰天下。”

这些都是商议好的,在昨日下午的收i和,一群大臣便和赵楷将此事敲定了下来。

而正儿八经的登基无需多余的步骤,但是如今,陛下还在,乃是越过陛下登基的,礼法自然不同,三辞三让是必不可少的。

其实三辞三让在历史上有很多例子,但一般最有代表性的是汉文帝的三辞三让。

为什么呢?

因为他具有偶然性,可谓是人在家中坐,皇位从天上来。

古代帝王继位、大臣受封,讲究三辞三让的谦让之礼,汉文帝刘恒入长安、登帝位,也辞让了三次。

所谓“三辞三让”,最初是指主、宾相见的一种礼节,即主人三揖,宾客三让。

后来便用到了帝王继位,大臣受封。

为什么三辞三让呢?

这便叫做谦逊有德。

古代是讲究谦逊的,若是你直接接受,显得你迫不及待,但三辞三让之后,众人只会说你谦逊有德。

赵楷闻言,连忙起身,对着朝中行礼的大臣说道,“诸卿,此举何意?”

“我为皇室宗亲,并非长者,何德何能敢请此位?”

此话一出,李若冰率先开口道,“殿下何须请辞,国不可无君,天下方可安宁,殿下乃陛下之子,德才兼备,胸怀大志德行可服诸王,如今金人围城,若非殿下主持大局,大宋危矣,还请殿下以大宋江山为重,临位为君。”

李若冰话音落下,赵楷脸色顿时变了的难看了起来,他厉声呵斥道,“今圣安在,诸卿行此举,岂是要乱礼法?”

李若冰退后不再言语。

随后,王时雍紧接着走了出来,开口道,“殿下身为太子,自有匡扶大宋之责,如今陛下北狩,朝中无君,金人围城,大宋社稷危矣,殿下若是登基,保全社稷,此乃大义,礼法虽重,大义当前,还望殿下以大宋江山社稷为重,以祖宗基业为重,临位为君。”

赵楷再次推辞道,“长者为前,我非长者,岂能越位?”

而这时候,“皇后有旨。”

“臣等听旨。”群臣连忙行礼。

那宦官位于中央,打开旨,拱手宣读了起来,“今天下不安,金人侵我大宋江山,陛下北狩,朝中不可无君,太子赵楷德才兼备,胸怀大志,虽无长者,但才学为先,长者为后.”

这一道旨意足足读了有一炷香,其实诏书也没有什么重要的时候,先是将现在的局势描绘了一遍,然后夸奖了一番赵楷,随后解释为了赵楷为君。

“众臣领旨。”

随着那宦官将旨意合上,高声喊道。

赵楷及其文武百官纷纷拱手行礼,齐声喊道,“臣等奉旨。”

这便是三辞三让,也许现代人觉得这些东西是多余的,但对于古人而言,却是极为重要。

首先第一次,说是长幼之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