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棚中对 -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 跑盘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33章棚中对

第133章棚中对

陈守耕不仅参观了4座旧的大棚,新扩建的10座大棚也参观了。

陈守耕从大棚里出来,脸色有些发红,也不知是被冻的还是出于兴奋,他望着一旁的李哲:“李老板,这种新式的半地下式冬暖蔬菜大棚,您是打哪儿学的?”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各种书都喜欢看。书看完了,就看旧报纸,了解的知识也比较杂。我本身又是个农民,就想着如果能在冬天种出蔬菜,不光能解决菜荒的问题,自家也能挣点钱。然后就自己琢磨出来这个蔬菜大棚。”

“好家伙,这个大棚是你自己研究的?”陈守耕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可思议。

“对,是我自己研究的。”李哲的语气笃定。

“你是什么学历?”

“我是高中毕业。”

“可惜了,像你这种人才应该考进大学才对。”说实话,陈守耕还是不太相信这个新式大棚的构想是李哲独自完成的。但即便李哲借助了其他人的构想和经验,能把大棚切切实实地做出来,也已经很厉害了。谁还没有点小秘密?又有几个人的成功不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所以他并没有追问。

看着一旁跟人聊天聊得起劲、嘿嘿傻笑的周青禾,陈守耕心中突然升起一个想法:要是李哲也是自己学生,那该多好。

“李哲,你了解京城农业大学吗?”

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李哲愣了一下:“了解一些。是京城的重点大学,也是国内顶级的农业高校。”

陈守耕真诚地说道:“你上过高中,学历不算低,已经具备了学习更专业知识的基础。你现在经常待在京城?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建议你可以去京城农业大学旁听。”

李哲愣了一下,其实最近一直有件事情困扰着他,那就是随着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突然有点害怕,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应对未来的局面。

上辈子他没有太大的本事,他最大的优势,除了蔬菜大棚的种植经验,就是了解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这些了解其实都是虚的、皮毛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知半解,不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

现在陈守耕突然的一句话,给了他个提醒:自己现在还年轻,还可以通过学习增强自身的能力。

“陈老师,谢谢您的提醒,我会认真考虑。”

陈守耕点点头,如果李哲听不进去,未来大概率是个有钱的农民;如果能听进去,那么他的上限肯定会更高,而李哲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

年轻人有活力,有干劲,就有无限可能。

不过,年轻也不完全是好事,很多年轻人是听不进劝的,尤其是那种突然获得一些成就的年轻人。他们会把这个世界想得太简单,觉得“我还没努力就已经这么厉害了,如果我真的努力,还有什么做不成的事儿?”

而这些年轻人也往往出道即巅峰,一辈子都在走下坡路。

虽然接触的时间不长,他很欣赏这个年轻人,他不希望这个年轻人固步自封,泯然众人矣。

“李老板,您的这几座蔬菜大棚我都看过,给我的感觉很震撼。每座大棚的温度都达到了20度以上,完全具备了蔬菜生长的需求。而且,您的这种大棚完全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扩建,我很看好它未来的发展。”

陈守耕眼中露出憧憬的神色,“我听周青禾说,您给这种冬暖式大棚里种出来的冬菜取了一个名字叫‘反季节蔬菜’。我觉得这个词很好,很形象。

我也想为反季节蔬菜行业尽一份力。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您能给我划一块地,我想培育一些适合大棚种植的菜种。”

陈守耕的想法,李哲是乐见其成的。其实刚开始种蔬菜大棚的时候,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时代的种子跟后世的种子差别很大。

就拿西兰花来说,现在的西兰花只能采摘主球,副球的西兰花根本长不大;而后世的西兰花采摘完主球还可以采摘副球,不仅产量上去了,还延长了采摘期。

现在种反季节蔬菜的人还少,等过些年种反季节蔬菜的人多了,开始卷价格战了,种子的好坏会体现得更明显。种子好,病害少,品相好,产量高,盈利也会多,才能赚到钱。

如果种子的品种不好,病害多,品相差,产量低,你再跟其他人卷价格,那就只能赔钱了。差距就是这样积少成多,很多时候成败就在于细节。对于反季节蔬菜的育种研究,越早越好。

但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分配的问题,李哲觉得还是提前说明白的好——如果自己出钱出地,种子研究出来了,最后却不属于自己,那不扯淡吗?

“陈老师,我给您划一块地做育种研究没问题,但育种研究的成果如何分配?为了避免日后的矛盾,还是提前商量好比较合适。”

陈守耕搓了搓手,问道:“李老板,你觉得怎么分配合适?”

这个问题,回来的路上李哲就想过了:“我们可以签一份合作研发协议,我出地、出钱、出物资,培育的种子归属权归我,但学术成果归您。而种子一旦有了盈利,我也会给您一部分奖金。”

陈守耕露出一抹苦笑:“那我不就是给你打工了么?”

“陈老师,咱们是合作。说句不好听的,您要是撂挑子不干了,我就算拥有种子的归属权,也没办法做后续的研究。咱们两个缺了谁都不成,只有合作才能双赢。”

陈老师想了想:“我考虑一下,明天给你答复。”    “老二,吃饭了!快把陈老师请进棚里吃饭!”远处传来老李的声音。

李哲笑着回应:“陈老师,不着急,咱们先去吃饭吧。”

李哲将陈守耕带进了3号大棚,“陈老师,我们都是在棚里吃,棚里住,地方有些简陋,招待不周的地方,您多担待。”

陈守耕还没说话,一旁的周青禾直接抢答:“没事儿!我们农业大学跟其他的学校不一样。我们陈老师恨不得一天20个小时待在地头!”

陈老师听了周青禾的话,有些哭笑不得,但也没有反驳。

饭菜很丰盛,有鱼有肉有蔬菜,比陈守耕自个儿家都丰盛。他有些不好意思,对着李哲说道:“李老板,您太客气了。下次不用做这么多菜,我吃饭很简单,没那么多讲究,能吃饱就行。”

其实这顿饭并不是李哲特意准备的,李家现在吃的本就丰盛,现在在李家干活的都是亲朋好友,个个都跟着李哲赚钱了,大家也都不小气,隔三差五地都会买点肉,自然就不会缺吃的。

李哲也没有明说,端起一杯酒:“陈老师,我敬您一杯,欢迎您来大营村参观!”

“谢谢,谢谢。”陈守耕端起酒杯,见李哲干了,他也干了。不知是不是因为不经常喝酒的原因,有些呛嗓子,咳嗽了两声。

吃饭的时候,众人都忍不住偷瞄陈守耕——这可是京城农业大学的老师!

在他们村子里,就属于文曲星一样的人。众人一开始都有些敬畏。一顿饭吃下来,众人发现陈守耕并没有什么架子,就像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教养的农民,对于陈守耕的感觉很好。

饭后,李哲想邀请陈守耕去家里住,但是被陈守耕拒绝了。用他的话说,他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参观大棚,不光是白天要参观,晚上的观测数据也很重要。李哲说了几句没劝动,也就随他了。

安排好陈守耕后,李哲将老李和王秀英叫到1号大棚谈话。

“娘,快嘴媳妇儿今天来干什么呢?不是来捣乱的吧?”

听到这话,王秀英哈哈笑了起来:“她现在可没力气捣乱了,整个人都蔫巴了,哪还顾得上你的大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