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重建统一
第412章重建统一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达、文化教育繁荣的时代。这一时期,政治相对开明,农业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商业和城市十分繁荣,社会经济向南方转移,儒学复兴后形成程朱理学,科技发展迅速,宋词兴盛,书法、绘画艺术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赵匡胤有些疑惑:“这看着还不错啊。”
宋仁宗:“大宋有今日的繁盛,都是诸位爱卿的功劳!”
语文背诵天团:官家不要高兴地太早,他们总觉得天幕的语气有些奇怪……
秦始皇:“宋朝如此繁盛,为何后人提及却不见夸赞之语?”
李世民:“若是大唐被如此强大的王朝取代,倒也不算屈辱。”
还是赵匡胤发现了华点:“为何天幕只提文化与经济,朕的大宋可是马背上得到的!”
辛弃疾苦笑:“因为大宋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文化和经济了啊。”
【公元1000年,宋朝gdp总量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22.7%,公元1124年的宋朝人口总数则达到1亿2600万。】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刘彻:“朕若是有这么多人,这么多钱,早就将西域都打下来了!”
评论区
“宋朝的文化确实没的说,毕竟宋朝将科举擡举到了很高的位置,科举出身的文臣含金量太高了。”
赵匡胤皱眉:“这天下是朕的,还是文人士大夫的?”
“有一个文化繁盛,随便一个朝臣都是文章大佬的仁宗朝。”
“有一个被称为科举史上千年之最的龙虎榜!”
“有一位千古第一才女!”
“还有一个发明了瘦金体的皇帝呢(狗头)。”
赵匡胤:“不务正业!”
“学而优则仕!”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朝之前的寒门学子:只要读书就能突破阶层,一步登天……我想去宋朝!
宋朝的文人却心下一沉,紧张的等待着后人的评价,毕竟大家都是学习“赋比兴”长大的,谁还不知道欲扬先抑的手段……
“可惜,直到国破家亡之时才知道,百无一用是书生!”
“北宋灭亡的时候,科举出身并不能卖出更高的价钱。南宋灭亡时,坚守城池数十载的是被他们看不起的贼配军!”
“背着末代皇帝投海自尽固然气节凛然,但他们并不是没有机会力挽狂澜……”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赵匡胤:……
赵光义:……
……
北宋的君臣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科举出身的官员被卖了换钱!
末代皇帝被朝臣背着投海自尽!
汴梁到大海可是有万里之遥啊!
……
【宋朝建国之初为加强皇权,采用“崇文抑武”之策,以至于终宋一朝,面对北方敌国的攻击只能被动防御,以割地、赔款、称臣为代价,茍且偷安!成为华夏历史中备受屈辱的一页!】
赵匡胤:“繁荣的经济文化加上孱弱的军事实力,这岂不是小儿抱金过市,必会引来了各方觊觎!”
【然而宋朝皇帝却过于迷信儒家思想,与士大夫共治,玩弄权术,打压武将,平衡文臣,激起党派之争……】
评论区
“看宋朝的历史太憋屈了。”
“原本很喜欢语文课本上的文学大佬,直到我了解了他们在历史上做过的事……”
“宋朝不遗余力的打压女子,篡改史书,抹黑则天皇帝、吕后、邓后,可两宋却出了9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堪称历朝之最!”
……
【还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时期,但当时的朝廷没有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改变历史,后人想起,也无不扼腕叹息……】
评论区
“宋朝商品经济繁盛,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还有繁忙的海上贸易。”
“距离资本主义萌芽只差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