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贞观之治 - 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 苦竹根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90章贞观之治

第290章贞观之治

【李世民以超越时代的眼光发展经济,贞观年间也是历史上极少数不歧视商业的时期,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新兴的商业城市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兴起,丝绸之路成为了全世界的黄金走廊!】

评论区

“贞观年间还通过互市,得到了大量的牲畜,以推动农业耕作。”

“用商业反哺农业,这才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可惜,除了李世民很少有人能看到这一点。”

始皇沉吟:“商人,商业!”

大秦并不打压商业,还为投效朝廷的大商人保驾护航。但对于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就比较苛刻了,因为大秦的户籍制度极为严格,很多人一辈子都不能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

萧何提议:“陛下,或许可以适当开放集市,让黔首可以自由买卖货物。”

始皇沉思片刻道:“准,稍后制定一个具体的章程出来。”

“在君主专制社会之所以经济得不到发展,就是因为重农抑商的国策。”

“国无商不富!”

宋朝皇帝自豪:我大宋富庶繁华,远胜大唐!

可惜,大宋百姓通过商业赚到的钱并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任何改善,反而变成了敌国的军资……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却也人口众多,分到每一个人手中的土地根本无法维持温饱,只靠着贫瘠的土地又怎么可能国富民强。”

管仲:“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只有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才能追求精神道德。

“唐朝的势力范围远到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汉朝开辟的丝绸之路直到此时才发挥出了最大的价值!”

“当时全世界有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都在中国。”

“交州、广州、洪州(南昌)、扬州、益州(成都)、凉州等城市都成为了商业大都市。长安和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市!”

……

【李世民以以民为本的思想,虚怀纳谏的胸怀,重用人才,广开言路,唯才是举,依法办事,打造了古代最负盛名的治世——贞观之治!】

评论区

“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武德充沛!”

“官吏清正廉洁,律法严明公正,王公贵族根本不敢作奸犯科。”

“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商人直接在荒郊野外投宿,不用担心会有盗贼劫掠。”

“虽然天灾不断,却能将粮食价格压在斗米三四钱的程度,堪称历史最低!”

“商人游客在全国各地游玩,不需要自己携带干粮,到任何地方都能随意购买。甚至很多村子给旅客提供免费的饭菜,这是其他朝代从没有过的盛景!”

“到贞观末年,人口已经恢复到三百八十万户,与开国时的两百万户相比几乎增加了一倍!”

“一个贞观之治打下了大唐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基础!”

……

【当然,这样的盛世,不仅是李世民一个人的功劳,贞观年间的朝臣也是盛世的缔造者!李世民感情丰富,十分擅长处理君臣关系,不仅将他们治理的服服帖帖,还让大部分人得以善终。】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年老体衰,开始怀念往事,回忆曾经金戈铁马的战斗岁月。为了纪念这些为大唐的开创和贞观之治的缔造做出卓越贡献之人,李世民命阎立本在凌烟阁为功臣描绘画像,以为人臣荣耀之最,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唐初的朝臣这下彻底激动了,他们拼搏一生,求的不就是青史留名吗!

陛下真是太好了,他知道我们想要什么!

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陛下心里排到前二十四?

同时,他们也在心里暗暗较劲,谁都想要排在前列,证明自己才是最得陛下宠爱的朝臣。

李世民:“于兹十有余年,斯盖股肱罄帷幄之谋,爪牙竭熊罴之力,协德同心,以致于此。”大唐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群臣肱骨的功劳!

评论区

“从此,凌烟阁成为唐代所有豪杰才子从军报国的追求!”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都说了,书生有什么用,他宁愿从军,追求封侯拜相的荣耀!”

“长孙无忌排名第一,他是北魏皇室旁支,后改姓长孙氏。他的父亲是隋朝名臣长孙晟,妹妹是李世民的皇后。他早年跟着李渊,没有参与开国之战。但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功勋卓著,位列第一!”

“长孙皇后贤德自省,不希望自家重蹈汉朝外戚的覆辙,劝谏李世民不要给哥哥封赏。长孙无忌也善于避嫌,在贞观朝赋闲将近二十年,直到贞观二十二年,宰相房玄龄病危,他才出山接掌朝政!”

李世民对这个大舅哥也很是信任,“辅机善避嫌疑,决断事理,古人不及!”

同僚对长孙无忌的排位并无异议,毕竟他确实有开国之功,又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便是看在长孙皇后的面上,也不好有所非议。

太极殿中前三排的朝臣都是真正有风骨,有德行的坚贞之臣,三排往后的根本没有资格与长孙无忌相比。

“排名第二的是李孝恭,他是李渊的堂侄,既是宗室又是功臣,开国之战中有灭萧铣、平巴蜀,镇压辅公祏,平定江南之功。”

“但他在玄武门之变中保持中立,失去了李世民的信任,贞观一朝逐渐退出权利中心,晚年以美色自娱,于贞观十四年暴病而亡!”

群臣:好吧,这是李唐宗室,跟太宗陛下是同一个曾祖,比不了比不了!

只有李孝恭心情复杂,他因为没有站队李世民,已经被边缘化,在朝堂上如同一个摆设。却没想到,百年之后还能得到如此高的荣耀,这辈子……值了!

“排名第三的是杜如晦,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隋朝大臣,出身显赫,博雅好学。他也是最早跟着李世民的谋臣之一,深受重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