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警察》(3)
第二部声音不太对劲。就像卧室房门的嘎吱声。
不对劲的是寂静。不对劲的是少了声音。
少了哔的声音,少了心电图仪的声音。安东直觉地把手放在男子额头上。
6
楚斯·班森从寒冷的街道走进温暖潮湿的室内,门口上方铃声大作,门里弥漫着头发的臭味和洗发精的气味。
“剪发吗?”一名年轻男子问道,他头上顶着闪闪发亮的黑人发型,楚斯很确定他是在别家发廊剪的。
“两百?”楚斯问,拍去肩膀上的雪。三月,破碎承诺的月份。他伸出拇指朝背后比了比,想确定外头的价目表依然正确:男士两百,儿童八十五,老人七十五。楚斯看到过有人把狗带进这里。
“还是一样啊,老哥。”美发师用巴基斯坦口音说,领着楚斯坐上一张空椅。发廊里只剩两张空椅。第三张椅子上坐着一名男子,楚斯立刻就把他归类为阿拉伯人。男子有一对深色眼珠,额头覆盖着刘海。男子的目光在镜中一和楚斯交接,就立刻闪避。也许他闻到了警察的味道,也许他认出了警察的眼神。倘若真是如此,那他很可能在布鲁街贩毒,但只卖哈希什。阿拉伯人行事谨慎,尽量不卖烈性毒品。男子也可能是皮条客,他身上那条金链子能提供的线索只有这么多,就算真是皮条客也只是小角色,楚斯认得所有大人物的面孔。
他围上了剪发围巾。
“头发有点长啊,老哥。”
楚斯不喜欢被巴基斯坦人叫“老哥”,尤其是被巴基斯坦娘炮这样叫,更甚的是这个巴基斯坦娘炮即将触碰他的身体。但这些娘炮有个好处,他们不会用“屁股”抵着你的肩膀,侧着头伸手拨弄你的头发,在镜中和你四目相对,问你喜欢这样还是那样。他们只是立刻开始工作,不会问你那头油腻腻的头发需不需要洗,而直接在头上喷水,忽视你可能发出的指示,拿起剪刀梳子马上开始剪,仿佛在参加澳大利亚剪羊毛大赛。
镜子下方的架子上有份报纸,楚斯看了看头版,上头写着大同小异的标题:警察杀手的动机是什么?媒体的推测多半都环绕在失心疯的仇警人士或激进的无政府主义者身上。有人说这可能是外国恐怖分子所为,但恐怖分子通常会主动出来邀功,而此事目前并未发生。由于犯案日期和地点的缘故,没人质疑这两起命案的相关性,因此警方花了一段时间清查两名死者曾经逮捕、侦讯或可能冒犯过的罪犯,但什么关联都没发现。于是警方暂时以一个假设作为基础来进行侦查,那就是杀害埃伦的凶手是他逮捕过的罪犯,为了复仇、因为嫉恨而犯案,标准型的动机。此外,杀害伯提的凶手则另有其人,也有不同动机,但他十分聪明,复制了埃伦命案的手法来欺骗警方,让警方以为有个连环杀手正在作乱,进而忽略显而易见之处。但后来警方确实去调查了所谓的显而易见之处,将两起命案视为个别案件,但结果也一无所获。
于是警方又回到原点。杀警凶手仍然逍遥法外。一如往常,媒体不断紧逼警方:为什么警方逮不到杀了两名自己人的凶手?
楚斯看见这些头条,一方面觉得满意,一方面也感到愤怒。米凯可能希望媒体到了圣诞节或新年就会遗忘这些命案,把焦点转移到别的事情上,让警方安静工作,让他继续当奥斯陆新上任的性感警察署长、金童、城市的守护者,而不是一个失败者、砸锅者,坐在镁光灯前方,脸上散发出挪威国家铁道式的无能气息。
楚斯不需要细读报纸内容,他在家里已经看过了,也对米凯所发表的调查进度大笑一番。诸如“目前不能多说”,以及“关于这点目前没有消息”这些语句都出自比耶克内斯(bjerknes)和霍夫·约翰森(hoffjohansen)合著的《调查方法》一书中关于应付媒体的章节。这本书是警大学院采用的课本,里面说警察应该使用这些似是而非的句子,因为记者一听见“无可奉告”就会抓狂,而且说话也要避免使用形容词。
楚斯细看照片,看米凯脸上有没有露出一丝走投无路的表情。过去在曼格鲁区,每当那些大男孩打算修理米凯这个高傲自大、矫揉造作的小鬼,使得米凯需要帮助时,他总会露出这种神情。他需要楚斯的帮助。当然,楚斯总是挺身而出,而且最后脸上带着黑眼圈和肿嘴唇回家的人也一定是楚斯,不是米凯。米凯那张俊俏脸庞总是躲过一劫,保留给乌拉。
“别剪太多。”楚斯说。他在镜中看着自己的头发从稍微突出的苍白额头上纷纷落下。他的额头和发达的下巴总让人觉得他很蠢。有时这有好处,但也只是有时而已。他闭上眼睛,心想他是真的在报纸的记者会照片上看见米凯走投无路的神情,抑或那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
停职。驱逐。驳回。
目前楚斯仍支领薪水。米凯曾对他表示歉意,把手搭在他肩膀上,说这样对每个人都好,对楚斯自己也好,并要楚斯等他决定该如何处置一个不肯或不能解释账户巨款从何而来的警察。米凯甚至保证说楚斯有权保留一些津贴。因此楚斯理发不必特地去找便宜的发廊,他原本就是这家店的常客,况且他现在更喜欢这家发廊了,因为他喜欢隔壁那阿拉伯人的发型。
“你在笑什么,老哥?”
楚斯听见自己发出粗野的呼噜笑声,赶忙停止。就是这呼噜笑声给他招来“瘪四”这个绰号。不对,给他取这绰号的人就是米凯。那次在学校派对上,大家发现楚斯·班森不仅长得像mtv卡通里的瘪四,连声音也像,真是有趣极了!当时乌拉是不是在场?还是米凯抱着另一个女生坐在椅子上?乌拉有一双温柔的眼睛,身穿白色毛衣,玉手纤纤。曾有个周日在布尔区,她用这双手勾住楚斯的脖子,拉近他的头,在他耳边高声说话,以盖过川崎摩托车的怒吼声。她只是想问米凯在哪里。但他依然记得她双手的温度,在晨光中像是要将他融化,让他站在高速公路的桥上双腿发软。她的气息喷上他的耳朵和脸颊,让他的感官变得异常敏锐。即使桥下那些摩托车发出的汽油臭味和橡胶烧焦味将他们包围,他依然闻得出她口中的牙膏气味、唇膏的草莓味、身上的毛衣用的是米罗柔顺剂。还有米凯亲吻过她、拥有过她。或者这一切只是他的幻想?但他清楚记得自己回答乌拉说他不知道米凯在哪里,尽管他其实知情,尽管有一部分的他想告诉她事实。他想摧毁她眼中的温柔、纯洁和天真。他想摧毁米凯。
当然了,他没这样做。
为什么要这样做?米凯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他唯一的朋友。告诉乌拉米凯在安杰莉卡家对他有什么好处?乌拉想要哪个男人都不成问题,只是她不要他,她不要楚斯。至少她跟米凯在一起,楚斯就有机会接近她。也就是说,他有机会搞破坏,只是缺乏动机而已。
当时没有。
“这样可以吗,老哥?”
透过娘炮美发师手里拿的圆镜,楚斯端详自己的后脑。
他呼噜一笑,站起来,丢了一张两百克朗钞票在报纸上,以免碰到美发师的手。他走进三月天里。春天就要来临的消息目前仍只是谣言。他抬头朝警署瞥了一眼,迈步朝格兰区的地铁站走去。这个发型花了九分半钟的时间就剪好了。他抬起头,加快脚步。他没有时限要赶,无事可做。哦,不对,他有件事要做,只是无须花太多工夫,而且他一如往常地拥有许多资源,包括恨意、做计划的时间、准备失去一切的决心。他朝一家亚洲食品店的橱窗玻璃望去,确认自己的外型看起来终于符合他现在的身份。
甘纳·哈根坐在椅子上,凝视着署长办公桌上方的壁纸和空办公椅。墙上有许多挂过照片的深色痕迹,照片挂在那里多久早已不可考,而且全都是历任署长的照片,也可能曾经是鼓舞人心的来源。但米凯·贝尔曼显然不需要它们,他不需要历任署长用审判的眼神看着他。
哈根想在扶手上轮敲手指,但这张椅子没有扶手。米凯连访客椅都换掉了,换成了坚硬低矮的木椅。
哈根是被叫来的,接待室的助理领他进入办公室,说署长很快就回来。
办公室门打开。
“你来啦!”米凯快步走到办公桌后,瘫坐在椅子上,双手抱在脑后。
“有什么新进展吗?”
哈根咳了一声,他知道米凯很清楚目前没有任何进展,因为米凯交代过他就算杀警案出现再小的进展都要回报。尽管如此,他还是乖乖回答这个问题,说明即使将这两起命案视为不相关,依然找不到任何线索,也找不到彼此之间有任何其他关联,唯一显而易见的关联就是两名警察遭杀害的地点都是他们曾经侦办过的未破命案的发生地点。
哈根说到一半,米凯就起身站到窗前,背对他,摇晃身子,假装正在聆听,再找机会插话。
“你得解决这个状况,哈根。”
哈根打住话头,等米凯继续往下说。
米凯转过身来,脸上的白斑浮现红色光泽。
“而且我不得不质疑你在国立医院派人全天候看守的决定,现在有两个奉公守法的警察遭到杀害,难道不应该把人手全都派去调查吗?”
哈根用惊讶眼神看着米凯:“看守病房的人不是我的手下,他们是市中心警局的警员和挪威警大学院的实习生,我不认为这会让调查工作受到影响,米凯。”
“是吗?”米凯说,“但我还是想请你重新考虑这个决定,毕竟时间都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我看不出来有人要杀害这个病人的迹象,反正他们应该知道他永远都不可能出庭做证。”
“医生说病情有了起色。”
“那件案子已经不属于最优先处理的事项。”署长立刻回话,口气几乎带有怒意。他深呼吸一口气,换上亲切的表情。“不过派人看守的事还是由你决定,我不过问,明白吗?”他露出微笑。
哈根几乎脱口说出“不明白”,但仍硬生生把话咽了回去,只是微一点头,试着搞懂米凯到底想说什么。
“很好。”米凯说,双手一拍,表示谈话结束。哈根的心情跟他来时一样困窘,想站起来,却仍坐在椅子上。
“我们正在考虑要换个不同的方法。”
“哦?”
“对,”哈根说,“把调查组拆成几个人数较少的小组。”
“为什么?”
“让非主流想法可以有发挥的空间。大团体的力量比较大,但不适宜跳脱框架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