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假驸马
丞相被押入天牢,影阁的阴谋终于被粉碎。朝堂上下为之震动,无数与丞相有牵连的官员纷纷落马。萧承玉主持大局,雷厉风行地整顿朝纲,展现出了惊人的政治手腕。
然而在这场胜利的背后,她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连日来的操劳让她消瘦了许多,而最让她心痛的是祁明轩的状况。
虽然毒药被及时清除,但祁明轩的身体受到了严重损害。太医坦言,他的五脏六腑都受到了不可逆的损伤,恐怕……时日无多。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萧承玉几乎崩溃。她日夜守在祁明轩床边,不肯离开半步。
“玉儿,”这日,祁明轩的精神似乎好了些,他轻声呼唤着妻子的名字,“扶我起来看看窗外吧。”
萧承玉小心地扶他坐起,在他身后垫上软枕。窗外春光正好,梨花如雪般绽放。
“真美啊。”祁明轩微微笑着,“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也是在这样的春日。”
萧承玉握着他的手,泪眼朦胧:“记得,那时你在御书房帮太子哥哥整理文书,我调皮地藏在书架后面,想吓唬你们。”
“结果自己被书砸到了脚。”祁明轩轻笑出声,随即引发一阵剧烈的咳嗽。
萧承玉急忙为他抚背顺气,心中酸楚万分。这些日子,祁明轩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每次醒来都会回忆起一些往事,仿佛在与人世做最后的告别。
“玉儿,”咳嗽稍缓,祁明轩认真地看着她,“我走之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朝政再忙也要按时用膳,夜里批奏折不要超过三更……”
“别说了!”萧承玉打断他,声音哽咽,“你不会死的!我已经下令广招天下名医,一定会治好你的!”
祁明轩轻轻摇头,目光温柔而哀伤:“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玉儿,答应我,不要为我伤心太久。你值得更好的未来。”
“没有你的未来,算什么好未来?”萧承玉泣不成声。
就在这时,宫人来报:秦桑求见。
秦桑带来一个好消息:她在古籍中找到一剂药方,或许能缓解祁明轩的症状。虽然不能根治,但或许能延长寿命。
“这是臣女家传的秘方,”秦桑解释道,“以百年人参为君药,辅以雪莲、灵芝等珍稀药材。虽不能起死回生,但能固本培元,延缓病情恶化。”
萧承玉如同抓住救命稻草,立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寻找所需药材。
在等待药材期间,祁明轩的状况时好时坏。好的时候能认出人,与萧承玉说说话;坏的时候则昏迷不醒,浑身发烫。
这日,萧承睿和阿史那云前来探望。阿史那云已近临盆,挺着大肚子,行动不便。
“明轩怎么样了?”萧承睿关切地问。
萧承玉摇摇头,眼眶泛红:“今日又昏睡了大半天,方才醒了一会儿,喝了点粥又睡了。”
阿史那云握住她的手:“玉儿,你要保重自己。若是你倒下了,明轩怎么办?”
正说着,里间传来祁明轩的呼唤声。萧承玉立即进去,只见祁明轩已经醒来,神色比之前清明许多。
“二哥,云姐姐,”他微笑着招呼,“你们来了。”
萧承睿强打精神:“是啊,来看看你小子什么时候能好起来,陪我喝酒呢。”
祁明轩轻笑:“怕是喝不过二哥了。”他的目光落在阿史那云的肚子上,“快要生了吧?是男孩还是女孩?”
“太医说是男孩。”阿史那云温柔地抚摸着肚子,“等你好了,让他认你做义父。”
祁明轩眼中闪过一丝向往,随即黯淡下来:“只怕我是等不到那天了。”
“胡说!”萧承睿粗声打断,“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就在这时,秦桑匆匆进来,面带喜色:“公主,药材都找齐了!药正在煎,半个时辰后就好。”
希望重新在萧承玉心中燃起。她紧紧握住祁明轩的手:“听见了吗?你会好起来的。”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就在汤药煎好,准备端给祁明服用时,边境突然传来急报:北狄趁朝局动荡再次来犯,已经连破两城!
军情紧急,萧承玉不得不暂时离开祁明轩身边,与朝臣商议对策。
等到她处理完军务,已是深夜。她匆匆赶回寝宫,却见太医和宫女跪了一地,个个面色惨白。
“怎么了?”萧承玉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
太医颤声回禀:“公主……驸马他……薨了……”
“什么?”萧承玉如遭雷击,踉跄着冲进内室。只见祁明轩安静地躺在床上,面色安详,仿佛只是睡着了。
“不……不可能……”她扑到床前,握住他已经冰凉的手,“明轩,你醒醒……看看我……”
但任凭她如何呼唤,祁明轩再也不会回应了。
后来她才得知,就在她处理军务时,祁明轩的情况突然恶化。他坚持不肯用药,说要把珍贵的药材留给更需要的人。最后在昏迷中悄然离世。
祁明轩的葬礼办得极为隆重,皇帝亲自题写墓志铭,朝臣百姓自发悼念。但这一切对萧承玉来说都毫无意义。她失去了此生最爱的人,整个世界都失去了颜色。
葬礼结束后,萧承玉将自己关在寝宫中,不见任何人。她抱着祁明轩的遗物,终日以泪洗面。
直到第七天,萧承稷强行闯了进来。
“玉儿!你看看你自己成了什么样子!”他痛心疾首,“明轩若在天有灵,看到你这般折磨自己,该有多心痛!”
萧承玉抬起头,眼神空洞:“大哥,我心好痛……痛得快要死掉了……”
萧承稷在她身边坐下,柔声道:“我知道。但明轩不希望你这样。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你能幸福快乐地活下去。”
就在这时,宫人来报:秦桑求见。
秦桑带来了一封信:“这是在整理驸马遗物时发现的,应该是他病情好转时写的。”
萧承玉颤抖着打开信纸,上面是祁明轩熟悉的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