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赃银归公
第508章赃银归公
“还请陛下恕罪,黄台吉怕是吸取了蒲河之战时的教训,所以此事甚是隐秘,锦衣卫一直没有收到相关情报。” 朱由校闻言眉头稍皱,显然对骆思恭的回答并不满意。
建虏既然行事隐秘,那不就表明建虏知道了其内部有奸细的事情了嘛,甚至锦衣卫探子都可能暴露了。
他想到这里就越来越担忧,如果这样的话,建虏说不定还会将计就计,刻意传递假情报,迷惑大明。
“骆爱卿,此事你要注意起来。既然建虏这次封锁了消息,那就说明建虏肯定已经察觉了。实在不行让锦衣卫的探子暂且蛰伏,这样既可以保护他们,也可以不被建虏可趁。”
骆思恭也有这个担忧。毕竟好不容易安插了一个张安宁这个探子,位置也极其重要,一旦被发现,那真的是亏大了。
“微臣遵旨。”
问完此事,朱由校见骆思恭也在场,就想起了处置私通建虏的商贾与辽左将官的事情了。
刚才就跟内阁商议说,要把辽饷提前押送到辽阳,以备不时之用。
但朱由校知道这还只是饷银,等日后将士们作战过程中,还要赏银来赏赐呢,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所幸这个钱朱由校早有准备,于是就望向刘一燝道:
“刘爱卿,朝廷上月山西商贾与辽左将官与建虏私通贸易的事情,现在过去了一个月了。朕看了下这抄家的钱粮还是挺多的。朕想着这个钱也可以攒起来,以备辽东军需。”
上月底骆思恭就向朱由校汇报过,由于锦衣卫早就掌握范永斗等人的动向,所以这次直接把范永斗等人一网打尽,把全部家财全部抄了。
经过简单统计,范永斗等晋商的家财一共七百六十万两。
这个数字朱由校一点也不意外,甚至还觉得有些少了。
要知道明清晋商的富庶程度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那些晋商中为魁首者,比如介休王氏,祁县乔氏,家财高达上千万两。
只不过等他们最辉煌的的时候还是在满清,现在在大明朝,晋商最多与边镇并兵将勾结,主导蒙古生意。
并不像满清那样,依仗着皇商的身份,走西口、汇通天下等等,财富也没有历史上说的那么多。
因此这次既抄了范永斗等八个商贾的家,又断绝了其与建虏的贸易,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数字朱由校还是勉强能接受的。
除了抄没范永斗等晋商的钱财外,还有辽西将官们贪污的钱财。
“陛下,根据陈良弼来报,他把孙得功等二十余人全部捉拿归案,目前初步抄家所得四百五十余万两,至于其他田产器物等无算。陈良弼已经将其封存进一步清点,等待陛下的旨意。不过既然陛下的意思是作为辽东之用,那臣等斗胆请示,把这个钱全部划拨户部,以备不时之需。”
朱由校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当即颔首同意。不过他说完话想了一会,随即又说道:
“除了辽左将官以外,上月锦衣卫也处置了那些私通建虏的晋商,一共有八家,抄的家财也有七百余万两,数额可谓是触目惊心。朕看这个钱也归户部吧,万一有什么天灾也好有钱粮救灾。”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户部尚书汪应蛟更是喜不自胜,觉得皇帝真的是千古明君。
户部早就知道抄没晋商与辽左的钱数额巨大,因此也对这个钱垂涎欲滴。但之前的赃银一般都是入内帑的,按照惯例,户部也不好说什么。
但看到这么多钱,试问谁不心动,于是他就向刘一燝求情,看能不能建议皇帝把一部分赃银拨给户部。
但现在他还没有说,皇帝却主动把这个钱尽数拨给户部,这让户部有了近一千余万两的库银。这让他顿时羞愧万分,自己真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圣明无过于陛下,臣谢主隆恩。”
看着汪应蛟的反应,其他众人也纷纷反应过来,当即跪下谢恩。
“起来吧。这个钱虽然多,但还是要节约点花,切不可肆意挥霍。”
虽然这赃款有一千多万两,朱由校一听甚是心动。但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决定全部拨给户部。
一来是目前用钱的地方确实多。二来交给内帑也没啥用,只不过是左手倒右手罢了。
不然等户部没有钱后,还不是找他要,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给户部呢。这样既能有个好名声,也省的到时候汪应蛟给自己哭穷。
只是就在此时,工部尚书徐光启沉思不语,不知道想到了什么,随后站了出来,对着朱由校拱手道:
“陛下,臣有本要奏。” 朱由校闻言饶有兴趣地问道:
“爱卿但说无妨。”
“陛下,自从您登基以来,夙兴夜寐,节约宫中用度,屡次接济外朝。致使国库充裕,不再忧劳钱财之事。只是臣一直痛心一件事,那就是宫中三大殿自万历烧毁以外一直没有修缮,只有三大门修好了。
所谓非威严无以壮丽,此三大殿乃朝廷威严之所在,之前陛下体恤朝廷,以朝廷用度不足,罢修三大殿。臣作为工部尚书,每每想起此事都痛心疾首。
而陛下又命将如此多的赃银交付朝廷,致使现在国库充盈,因此臣思来想去,还是冒死建议重修三大殿,以示皇威。”
徐光启一说这话,在场众人纷纷侧目,还是徐光启脑子灵光,居然想出了这一招。
不过他说的话在理,皇帝都拿出了这么多钱了,朝廷众人再不表示一下,着实说不过去。
“臣附议,徐尚书说得甚是,修建三大殿不仅是为殿下,更是为朝廷威严,因此刻不容缓。”
“臣也附议,现在虽然有辽东战事,但朝廷用度充足,根本不像之前那般困乏,正是修建三大殿的时机。”
······
虽然被徐光启抢占了先机,但其余众人,如赵南星、黄克瓒等人也不甘示弱,纷纷出列支持起来。
朱由校刚刚一听还很惊讶,不过见徐光启说的确实有些道理,心中也觉得此话有理。
之前不修是没钱,现在有钱修一下倒也无妨。不然每日路过三大殿都是光秃秃的,着实有些碍眼。
再说现在也算是最好修建的时机了,不然等过几年天灾一来,自己再修就说不过去了。
想到这里,他就假装面露迟疑之色,随后“无奈”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修缮吧。之前修三大殿的时候所用物料应该还有剩余,到时候把那些东西拿过来将就着,一定要能省则省,不可花费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