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多疑身份,大做文章(上)
第156章多疑身份,大做文章(上)
唐毓颔首:“一切都好。还未恭贺张统领升迁之喜。” “众人早就恭贺过了,也没什么再值得恭贺的了。”说罢坐下与众人谈笑,不过几句就又赞了东方韵瑶一番。
唐毓往帘子外望去,却见方姨往这边来了,形色匆匆,几乎是跑着往亭子里来的。外面的丫鬟忙打起帘子,方姨进来喘着气,先对着几位客人行了礼道:“少夫人摆下筵席,请几位过去坐坐。”
瞧见方姨跑得如此急,也便明白不仅是为了这件事。但东方韵瑶却笑道:“好,听闻二嫂子大喜,前儿贤王府也送了礼过来,只是还未亲自恭贺,昨日也没见到二嫂子,今日该去拜见拜见。”说罢便拉起旁边的唐元雪,两位郡主也站了起来。方姨便让旁边的几个麽麽带着几位客人往桃园去。唐平罗与张冥也起身要去,方姨却拦着张冥道:“张统领,你且留下吧,这件事,还需要你帮帮忙。”
张冥虽不知是什么事,但仍应了下来。唐平罗见状便道:“此事可也需要我帮忙?”
钟连明拉住唐平罗道:“你就留下吧,刚才过去的都是姑娘家,你一个男子前去成什么体统?现在也懒得给你另外安排。”说罢对着方姨:“到底有什么事?”
方姨望了一眼唐毓才道:“太子妃娘娘来了,还带来了娘娘的表弟宋常来。这宋常是军营里一个小官儿,曾跟着四姑爷去打过清峰寨。二少爷大婚时也来吃过喜酒。前不久去宫里拜见娘娘,不知怎么的说起了九小姐,这一说,就不得了。”
唐毓慢慢站了起来,咽了咽口水,仔细听着方姨说话,心里也开始有些慌张了。旁边的于昙蓝银也着了慌,只强自镇定着,不敢插话。
“那宋常说二少爷大婚时,他在四小姐身边见到一个姑娘甚是熟悉,回去想了许久,终于想起来曾在清峰寨见过一个与九小姐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娘娘不信,便去找了那些个从清峰寨抓回来充了官奴的小婢,把九小姐的画像拿给她们看了,她们异口同声都说的确是同一个人,又说那女子不是中原女子的打扮。娘娘甚为诧异,便去翻了户部的册子。见册子上记载的并无纰漏,于是又派了人按照册子上的地方去找了九小姐的母亲以及移民前本籍地的一个叔伯来。昨日众人相约赏梅,其中有十七王府的二小姐华良姑娘,华良姑娘回府后进了宫,本是见太后娘娘,碰巧太子妃娘娘也在,几人说笑间,华良姑娘提起昨日在府中见到九小姐,竟与当初在十七王府见到的一个姑娘一模一样。娘娘把这些综合起来,认为九小姐有望祖望宗,假造身份之罪,今日回府要为钟府清理门户。娘娘现在正在熙苑,几位夫人也在,大夫人听了不敢轻易下结论,让九小姐赶紧去。”
唐毓心神一阵晃荡,方姨一次性说了这么多,唐毓一时竟没理出个头绪来,只听到几个什么一模一样。想了想才明白是什么意思。
清峰寨上那个人的确是自己,怎么又扯上十七王府什么姑娘了?而这身份,唐毓是全权交给了钟连馨去处理的。当初进府之时,由于骗大家说是移民走丢了的,于是进府后,便只是以钟府丫鬟之名在户部挂了个名,先领了个临时的证明,待那边唐毓的父母移民到了,把新的名单统计上来了,再在里面去归位。后来进了灵居,与钟连馨坦明龙翼之事后,钟连馨知道必须要有个身份才行,于是按照唐毓说的‘家乡是福州,移民到益州’,翻查起了户部的名册。最后将福州的人都查了个遍才找到一家姓唐的人符合这个条件,但仍不符合唐毓进府时说的家里没有弟弟妹妹了,这唐家家里有一对双胞胎。于是钟连馨连夜派人拿了钱去益州关照那家人,告知那家人要是有人问起,就外人问起,就且说这双胞胎是捡来的,只有唐毓一个亲生女儿。那家人得了钱,自是乐意,就答应了。又看了唐毓的画像。钟连馨把这一切办妥后才将唐毓的身家背景归了位,重新在户部登记了一次,纠集在那家人门下。可谓滴水不漏。后来唐毓做了钟府的小姐,仍派人去关照过,送过许多东西去。想来这身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即使把唐家母亲叫来也是对得上话的。只是那个什么叔伯,又是谁?是家乡福州的人吗?
唐毓越想越觉得乱,那边张冥已然变了脸色,也难怪方姨要他留下来帮忙了。
钟连明见众人都微愣愣的,便道:“走吧,一切过去再说。”
唐毓抱紧了手中的手炉,看了于昙一眼,于昙会意,在大家去熙苑的路上,悄悄抽身找了个丫头往灵居去找湘柳,然后才急急追去。
来到熙苑,大夫人与钟连琳坐在上座,下边一溜的两排椅子上坐了不少人,几位夫人,钟连香、钟连倚,还有个不认识的公子,想来就是宋常。堂两边站着两个不是钟府下人打扮的女子,该就是清峰寨那两个小婢。
钟连琳见唐毓来了,本来与大夫人说着什么,立时住了声,端起茶来喝了一口,不屑道:“九妹,现在我还叫你一声九妹,等会儿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九妹两个字你可就担待不起了。钟家是百年世家,也不是没收过义女,只是不是什么女人都可以往家里收的!”
大夫人忙道:“你们先坐吧。此事需好好说说。”
钟连明便给张冥、唐罗平安排了位置,自己与钟连瑞也坐了下来。唐毓立了会儿,没坐,只道:“三姐若是有什么说的就说吧,我站着听,也是一样的。”毕竟站着也许能降低几分大家的怒气。
钟连琳便道:“好。宋常,你来说。”说罢看向右侧那个公子。
宋常站起来,向大夫人施了礼道:“攻打清峰寨的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当时我们曾救下一个女子,说是从清峰寨上逃出来的,当时我没多在意。谁知后来在明二哥大婚时见到一个与那女子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我本以为不过是那个女子又来了兴城,做了丫鬟罢了,前不久进宫拜见表姐,聊天时偶然谈起,我才知道那丫鬟便是钟府前不久收的义女。由于如今九小姐身份不同寻常,我知道事情已不一般,便把清峰寨下的事告诉了表姐。表姐不信,又去寻了两个当初在清峰寨做事的小婢来。你们两个过来。”说罢朝旁边立着的两个小婢挥手。那两个小婢柔顺走到中间跪下,宋常道:“你们抬起头好好看看,这位小姐可是当时你们在清峰寨见到的那位姑娘?”
两个小婢抬头来仔细观看。唐毓也觉得眼前两人有些熟悉,想必在清峰寨上的确是见过的。看了半响,那两个小婢肯定的点了点头:“回大夫人,回娘娘,的确是当日我们在寨里见到的姑娘。”
宋常又问道:“当时她是个什么身份?”
小婢答道:“是与压寨夫人一起掳来的,说是夫人的好友。”
“那夫人又是什么身份?”
“夫人是安云州一方富商的小姐,当时是回她外婆家省亲。”
钟连琳冷笑道:“九妹,你说你家是从福州移民到益州,福州在西,益州在中北部,安云州在南,清峰寨在北,兴城在东,不知你是如何赶的路?”
唐毓想了想回到:“我们从西往北走,路上走散了,我又不知道益州在哪里,便一直往北走,谁知走到了清峰寨境地。至于那个压寨夫人,其实我根本不认识她,不过是为了逃脱,故意说的谎话,后来联合夫人使了个美人计,才逃脱的。当时我逃了出来,被四姐夫救了,保了一条命。可我无依无靠,亏得遇上了一个好心人。那人要往兴城来,愿意载我,我当时身上已经没了钱,若是没吃没喝的,三天也就死了。于是我便答应了,跟着她来了兴城。”亏得钟连琳说出了几个地方的方位,否则要是只问一句‘这些地方相差甚远,你是如何赶的路’,唐毓就是死也答不上来了。
“哦?哪个好心人?”钟连琳的语气越加傲慢。
唐毓恭敬道:“那位好心人是来兴城省亲的,当时好像出了点事,她的随身丫鬟死了,急需另找一个在路上照料她。所以当时既是帮我,也是帮她。可能她们家出的事挺大的,她不愿惹什么麻烦,所以我一再追问她的名讳,她却不肯告诉。”
“呵!天下竟有这样巧的事,莫不是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人,你编出来的吧?”
“妹妹怎么敢?当时确实如此,否则我可能已经饿死了。那位好心人说兴城富饶,不像清峰寨周围荒郊野外的,就算想谋个活计也不行,若我到了兴城,就可以先想办法活命,然后再慢慢找寻父母。况且我又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听她如此说,也想来见见世面。若不是这等机缘巧合,我这辈子可能也不会来兴城。”
钟连琳傲慢的神色一下淡了两分,没想到唐毓竟然这样能编,估计给她一把草,她都能编出个花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