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五章看着仿佛人生进入第二春的妻子,秦琰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你此举,是将我们和厉氏都拉上了华妃的贼船啊,惠娘,你对玉逢还是不要太过不设防的好。”
厉惠娘挑眉:“怎么会有堂哥说站在妹妹身后是上贼船呢?朝廷正处新旧接替之时,你们不是一直在头疼如何平和过渡么?不然你也不会联系筑林书院,将那些书籍送入宫中。”
“况且,我是怀孕了,不是傻了,是不是真心对我好,我看得出来。”
秦琰心想:坏了,没有斗过堂妹。
尽管在妻子出门之前,他就多有叮嘱与告诫,但似乎都被绕了过去。
而且还引起了妻子对他的不满!
“事情没那么简单的。”他叹了口气。
秦氏如今还是他的叔祖,也就是秦玉逢的祖父说了算。
那是顺朝建国以来的第一位内阁首辅,无论是魄力,城府还是远虑都十分厉害。
秦玉逢被断定有凤命,不仅是因为她在抓周的时候抓到龙凤牌,更因为族长找过相师来替她相过命。
因而自幼时起,秦氏便对她多有优待。
在发现她似乎很反感宗族礼教之后更是为她打破过无数陈规,万般纵容。
但这并不代表秦氏要听命于她,做她手中的刀刃。
进则续满门荣耀,退则护一族周全。
这才是他们应该做的。
从皇帝突然说要考核官员起,秦琰就意识到秦玉逢要做的事情比他们想象中更加离经叛道,所以有意地冷她一阵。
考核官员简直是个烫手山芋,他跟堂叔为了这件事已经够头疼了,结果堂妹居然还能整出来一处“后妃出考卷”的大活。
对于他心中的焦虑和凄凉,他的亲亲娘子并不能感同身受,反而疑惑地说:“那为什么不简单点呢?你们不帮她,难道就能够撇清关系吗?”
秦琰:“……”
真是一句真实又扎心的话呢。
“不过你刚才提到我家,也不是没有道理。”
在夫君惊喜期待的目光中,厉惠娘缓缓说出后半句:“我得回去提点一下我爹,今天就不回来了。”
说完,她宝贝地抱着怀里的卷轴,转身就要回娘家。
厉氏在朝中的官员也不少,但到底跟门阀世家差着底蕴和人脉。
但他们有一点很厉害——擅长站队。
建国前站了钟氏,先帝登基前倾一族之力保先帝平安,皇子夺嫡时婉拒所有试图拉拢的皇子,今上登基后不久,就跳过墨成直接成为皇党。
他们的每一步选择,都极为正确。
以她的眼光来看,在此事上,皇帝必然会如华妃的意。
而从她夫君的态度来看,朝廷对此事的态度不容乐观。
这不又到了他们厉氏站队的时候了吗!
“大晚上的,就不能明天再回去吗?”秦琰拉住妻子,语气十分卑微,“你还怀着孩子,不要太过劳累。”
然而厉惠娘对他这幅过度保护的样子已然十分厌烦:“我现在好得很,走回厉府都不累,要是这事不能在明日早朝之前敲定,我才会睡不好,不舒服。”
秦琰哪儿敢让她走回娘家,真那么做,他明天接回来的就不是妻子,而是和离书和岳父的一顿毒打了。
他心情沉重地让人准备马车,亲自将妻子送回娘家,然后不出意料地得到了一个“姑爷再见”的答复,最后凄凉又孤独地自己回家。
而皇帝还在彻夜读卷,试图从华妃等人一下午做出来的试卷里得到什么灵感。
要说他最大的优点,无疑是在很多事情上不敏[gǎn]多疑。
就像现在,他并没有因为这些东西是由后宫众人所作,由华妃堆在他案边而警惕,猜测她们的目的与心思。
而是真心思考,这些东西能不能派上用场。
无疑是能的。
尤其是华妃的某一张试卷,风格之成熟,考察之精细都令人震惊。
他年轻的时候,也曾听闻秦大娘子熟读律法,曾有过一旬之内连去七次京衙,每次都押着不同的人过去,替京尹断案的壮举。
原来她是真的很懂!
话说回来,这份题目最重要的并不是所提知识的专业性,而是它的出题逻辑和试卷的框架可以运用到其他部门的考核试题中。
其他人的题虽然看起来都是些浅显的问题,但不乏挑出规矩错漏和不详尽的,让人答出来,有问题也好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一个修改。
而且,为了防止泄题,或是故意出世家子擅长的题目,加入另外的题目很有必要。
皇帝将华妃的另外一份试题也找出来,与前面一张并排。
然后发现两张试题的标题是不一样的。
一张写着“甲卷”,一张写着“乙卷”,底下用小字写着“考前随机选择一份即可”。
他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