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433章小心思
庚子叔已经接管了整个酒楼,和儿子一起打理,他们父子都是特别踏实较真的手艺人,容不得半点疏忽和马虎。
从穷苦走到今日,孙子都成了秀才,他们比任何人都晓得其中的艰辛和辛苦,对酒楼菜品的质量来源口感都是亲自把关,特别看重口碑,这些都不需要林宁担心。
林家子弟也有不少人来学手艺,愿意来京城干,但不是人人都能留下的,要选拔,考核,过不了关的会被退回去,不是你姓林你就一定能留下。
林家学手艺的考核制度非常严苛残酷,这些规矩都是族长和族老叔伯们一起定下的,对儿郎是很严厉的。
他们的话,是现在日子过得好了,不穷了,家家户户手里都有余钱了,孩子们少了几分苦其心志的磨砺,若考核再不严厉,孩子们将来就出不了头了。
就算进来学艺也不是一定能留到最后,学艺初期阶段为一年,第一年如果观察不合适,你就要被退掉,第二年也是如此,第三年还要再退一些人。
资质悟性,是否吃苦耐劳,品行能不能过关,方方面面都要考量。
第三年算是学得最久的,基本初期阶段能留下五个人就算多的了。
去年最后只留下了两个单亲儿郎在京城酒楼里干活,目前在后厨打杂切菜,还学不到核心技术。
一般都是考察五年以上才让你靠近炉子摸边,十年才能教你点核心手艺,也就是烤鸭和陈皮鸭这样的经久不衰的老手艺,真正的技术要点都在庚子叔父子手里。
后厨那么多厨师,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陈皮鸭是怎么做的,日日看你也未必做得出来。
林家人有一点好,吃过大苦头,很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玩命往死里苦干,愿意下苦力钻研,肯吃别人吃不起的苦,所以才有了今日林家的兴旺。
如果真的只靠林宁一个人,她有天大的本事也撑不起整个林家。
当年和酒楼一起干的卤菜馆,如今也是誉满京城的好店,连公主王爷这些贵族都经常去吃,也是赞不绝口。
不过因为人少,小本经营保质保量,下午天不黑就关门,卖完了不关门干啥,也不多干。
林宁说过一句话,他们记得牢牢的,饥饿营销,不要怕生意做不完,而是要担心大家吃太饱。
这好吃的就要欠一口才叫好,欠得缺这一口,心里就一直惦念着。
他家店都要早早排队,包括她三哥家的点心铺子也是,中午卖完就关门打烊了,不多搞,东西都是新鲜的,卖完就算拉到。
来晚了就买不着,不好意思明儿请早吧,咱家东西食材都是新鲜的,不隔夜。
虽然顾客有抱怨,但东西货真价实味道极好,手艺出众,大家很愿意捧场,而且老少皆宜,童叟无欺,王爷的仆从来了也得排队,不会特殊对待,这让大家很服气。
经过这些年大家众志成城的苦干,才把林家店铺的招牌做了起来,大家都特别珍惜。
中午婆媳两个吃了烤鸭和两道素菜,萧家菜色不复杂也不奢靡,就是很简单的家常菜,来客才会做大菜。
今儿婆媳来吃饭,还有烤鸭,一共就上了三道菜,两道是素菜,一道是酸甜口的肉菜,非常简单。
“娘,我还以为我爹很严肃,家里应该很奢华呢。”
王蓉也在观察萧家的做派吃食穿衣等等方面,发现和王家真的很能合到一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