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松山大决战(1) - 明末第一将 - 明末逐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末第一将 >

第251章松山大决战(1)

四月十六日,公孙翊率领十五万大军,抵达松山城下。

十万护国军,三万宁远黄得功的兵马,加上两万滦州宣府两地抽调出来的两万人马。

山海关总兵张国柱所部三万人马,这次主要负责后勤保障。

十五万大军出征,每日耗费的粮食,那都是数以万计来计算,没有强力的后勤保障,又哪里会有胜利可言。

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这次出征,公孙翊足足准备两个多月,一共调集二十万大军,半年所需的粮草,分别囤积在山海关与宁远城。

除了粮草,还有医药用品,冷兵器时代的大战,其实死亡最大的原因往往不是在战场上,而是死在没来得及救治,导致伤势加重而死亡。

为此公孙翊这次还征集了大量的医药用品,尤其是海州纺织局,更是加工家点的制造了大批的绑带纱布。

其次是医护人员,这次出征,后勤保障的大夫,人数就超过一千人。

粮食医药保障完善后,剩下就是兵器甲胄,对付建奴,用步卒,骑兵都不足以取胜。

公孙翊最大的倚仗便是火器,三月份开始,海州军器局通过海上贸易局的船只,从海州运输了两百门各种型号的红夷大炮,运到永平州的滦河港口。

而燕京军器局,从去岁开始就制造了大批的弹药,以及火雷,总数量超过一万枚。

除此之外,护国军五个营,拥有火绳枪三万支,平均子弹二十发。

而这些火器,就是公孙翊对付建奴最大的凭仗。

这次平辽,他的目标就是后金的盛京城。

松山城下,十五万大军连成一片,首尾相顾,围绕松山东南两翼摆开阵势。

之所以没有围城,自是因为多尔衮的十一万后金大军,此时也已进驻松山城。

建奴十一万大军,一半居于城池,一半立于城北高地,与明军展开対持。

双方兵力相等,大战虽然一触即发,但彼此却也是小心翼翼。

毕竟两军对垒,一个大意,便有可能导致全军溃败。

公孙翊中军大帐,各营主将齐聚。

前营主将刘芳亮、左营主将郝摇旗、右营主将王辅臣、后营主将胡心水、中军副将察罕、班达海。

以及公孙翊幕府中的陈子龙、顾炎武、张名振、陈近南外,还有滦州总兵党守素、宣府副将李成栋,宁远总兵黄得功。

其余各营副将,则在军前领军,以防出现意外情况。

“如今正是雨季时节,这对于我军的火器使用来说,存在不小的威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