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料敌先机
“金爱卿,颜氏商会真是大明燕国公的商会?”李倧如今虽然被迫投靠了后金建奴,但在李朝之中,仍然有不少王公大臣,始终秉承大明为宗主国的信念。
所以对于大明的情况,李倧也并非完全闭塞。
最近两年燕国公公孙翊,已然成为大明最大的外藩,数次与后金交锋,都未曾一败得消息,在李朝之中,也不是秘密,对此消息,亲明派系的士人大臣,无不暗自称快。
“虽然未得证实,但八九不离十。”金治鸿沉声应道。
“即便如此,可要借贷一百万两白银,我们又能拿出什么抵挡呢?”李倧皱眉叹息道。
“大王,颜氏商会的生意遍及四海,我朝有上好的人参,矿石、海珠、以及优良的海港,只要举朝上下筹措一下,足以借贷百万两银子,解决眼下的燃眉之急。”
金治鸿不顾众朝臣目光,亦然献策道。
“嗯。”李倧颔首之余,遂看下领议政大臣崔明吉道:“崔爱卿以为此法可行否?”
“臣附议。”崔明吉作为李朝的领议政大臣,相当于大明的内阁首辅。
此人既是主和派,又是亲明派,但他的出发点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存宗庙,保李朝社稷。
也正是此人超前眼光,和政()治能力,才得以保全李朝在建奴几次破城之下,得以苟延残喘的保留了宗庙社稷。
“那就有劳金爱卿去办吧。”李倧松了口气的同时,心思也活络了下来。
这次后金增加赋税,自然不是无缘无故,这点李倧早已经知道。
主要原因是后金建奴在几次与大明的征战中失利,导致国库空虚。
若是后金再次战败,势力会不会被削弱?
想到这点,李倧不由暗自打定主意,过了这个坎,一定要让金治鸿与颜氏商会加强联络。
滦州城下,后金大将阿山、阿桂统率的一万五千精骑,连日来已经攻克滦州周边三座县城,但却收获无几。
之所以会这样,自是滦州总兵党守素,早一步得知消息,把周边各县的百姓,迁移进了滦州城,采取了坚壁清野的防守策略。
党守素手中不过五千兵马,偌大的滦州,他不可能各个城池都能守住,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放弃小城,驻守主城。
得知建奴大军到来之际,党守素一边积极备战,一边派快马向京师发出了军报。
这封军报在送到京师之后,又第一时间传到山海关,之后又快马加鞭送到宁远城。
消息送到宁远之际,公孙翊已经率军攻下临潢府。
张国柱在接到军报之后,又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临潢府,来回折腾数日,军报才转到公孙翊手中。
这就是古代信息传递缓慢的原因,一封情报,往往转来转去,路上浪费的时间远比情报传递更困难。
在临璜府驻扎休整的公孙翊,在接到滦州的情报之后,并未第一时间调集兵马奔赴滦州,而是走到他亲自书画的地形图前,一遍一遍的看了起来。
虽然这份地图,他早已经烂熟于心,但从滦州撤退的路线却有数条,他必须一击命中,才能吃掉进攻滦州的这支建奴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