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大明宣大总督府
大同,古称云中。
大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它的兴衰,就是华夏的兴衰历史。
从明成化年间开始,大同作为边塞重镇之一。
辖十三个卫所,八百个堡寨,三百座墩台。共分四道,辖九路,驻军最多时达十三万四千人,战马超过五万匹。
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
这一连串的冰冷的数据,无不在述说着大同边镇的繁华。
时至今日,大同却先后落入流贼李自成、刘世尧之手。
前不久又落入建奴摄政王多尔衮之手,一座边镇,三十万百姓,经过流贼,建奴的劫掠屠杀,如今城池荒废,民生凋敝。
人口十不存一,犹如一座死城。
站在大同城门口,看着眼前的残砖片瓦,公孙翊的内心虽然感伤,但眼神中却透露着一股坚毅之色。
“大明的将士们,进城。”在城门口,公孙翊对着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郑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进入大同总兵府,公孙翊召集众将,道:“这一路上大伙一定有很多疑惑,现在我可以给你们解释一下。”
“首先,这次我们死守宁武关,主要是吸引朝廷以及建奴的注意力。”
“事实告诉我们,我们在宁武关的付出,换取的回报也是巨大。”
“因为就在我们与建奴在宁武关大战之时,江北三府,遭到朝廷大军的讨伐。”
“而朝廷出兵的檄文是平叛,诸位将军,可笑吧?咱们在边疆与建奴浴血奋战,可朝廷却给我们安了一个叛军的头衔。”
“好在这一切并不是皇上的旨意,而是奸佞马士英蒙蔽皇上,从而导致皇上做出了误判。”
“如今马士英已经被皇上定罪,皇上已经下旨恢复本督的清白。”
“主公,那江北三府如今如何了?”陈近南的父亲陈鼎在徐州担任知府,得知江北遭遇朝廷围剿,他自是心有余悸。
“这就是我要说的回报。”公孙翊微微一笑,道:“江北提督李岩统领扬州兵马,一战扬州城下,全歼庐州候刘良佐四万人马。”
“二战淮安城下,全歼泗州总兵许从善三万人马。三战徐州城下,全歼凤阳候黄得功五万人马。”
“三战三捷,李提督真乃名将也。”堂下众将闻言,无不喜形于色,王辅臣更是击掌喊道。
“李岩江北三战,不但打出了威名,也彻底把朝廷手中的兵马击溃。”
“如今江淮江北各州府,已经被李岩率军全部攻取,今后朝廷再也无力与本督抗争,诸位将军们,属于我们的时代开启了。”
公孙翊说出这话时,尽显王者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