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吃了闭门羹
公孙翊率领残存的两百零五骑腾骧卫在撤出义州之后,原本是想去松山城见蓟辽总督洪承畴的,但行到半路却发现如今的松山与锦州已经被后金的大军给隔绝,自己这支孤军别说进城,就是靠近城池都不可能。
无奈之下,公孙翊只得率领这支孤军撤往杏山。杏山并不是一座城池,而是在松锦之间修筑的一座要塞,与塔山、松山互为犄角,乃是锦州城外围的屏障,也是辽东防线桥头堡。
黄昏时分,已经是人困马乏的公孙翊,率领腾骧卫抵达杏山城下之时却被城上的守军给拦了下来。
“奉我家总兵大人军令,为防止奸细入城,其余各军人马过了酉时(下午五点)一律不得入城。”城头上的守将见到公孙翊这支人马虽然装着明军服饰,但却马匹众多,而且还有大半尸体托在马背上,如此怪异的军队,自是让对方十分警惕,担心对方是建奴派来的奸细从而阻拦公孙翊等人入城。
“天子御赐尚方宝剑在此,吾乃新晋辽东巡按公孙翊,请你们家总兵速速前来回话。”公孙翊并没有发怒,也没有废话,直接高举起手中的尚方宝剑扬声喊道。
城头的守将将信将疑之余,只得道:“你们等着,我去请示我家总兵大人。”
此刻龟缩在城中的总兵乃是大同总兵王朴,昨日他在松山前线一战,与建奴精骑遭遇,一万五千人马损失过半,要不是见机得快,他手中的人马只怕就全部交代在了战场上。
吓破胆的王朴逃回杏山之后,立刻就关闭进出的关门,以防建奴突然杀来,当然还有随时逃跑的准备,因为前天夜里笔架山军粮的烧毁,导致他军中的粮草已经不足十日所需,如今之所以没有逃跑,自然是松山、塔山、锦州各城的明军都还在坚守,加上总督洪承畴严令各军务必坚守,做好决一死战的准备。
正在府衙内欣赏歌舞表演的王朴,躺在虎皮大椅上,享受着两个丫鬟的伺候,一个按摩肩膀,一个按摩双腿的他,一双眼睛色眯眯的看着大堂上罗裙飞扬的舞(娘)的表演之际,亲卫来报道:“大人,城下来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他们虽然身穿明军服饰,但队伍中却又建奴战马装备,行径颇为古怪。不过,带头之人手中高举宝剑,说是尚方宝剑及钦差辽东巡按公孙翊,请你前去迎候。”
“啥?辽东巡按公孙翊?鸟,俺咋没听过辽东来了巡按?”王朴皱眉之余,遂冷笑一声,道:“把他们赶走,就说本总兵不在府内。”
“遵令。”很快城头的守将就把王朴的话传了出来,城下的公孙翊气急之下,却是一脸笑容的问道:“既然你家总兵大人不在府内,那本府就在宁远恭候他的大驾了,对了敢问这位将军,你家总兵大人高姓大名?”
“怎么?你认为你们今日隐瞒你们大人名讳,来日本府就查不出来?”公孙翊见着守将踌躇不言,不由哂笑道。
“我家大人乃是大同总兵王朴,钦差大人今日怠慢之处,还望海涵。”这个时候城门的守将,见识了公孙翊的气度风范之后,却隐隐有些相信公孙翊是钦差的事实。
“好一个王朴,劳烦这位将军去告诉他,本府在宁远等他,让他好好给本府想一个满意的答复。”公孙翊调转马头之际,回身便向城头的射了一箭,这一箭正中那名守将枪盔上的尖角,箭头直接射断尖角,致使上面的簪缨应声而落。
“娘哟……”那名守将脑袋一缩,只感觉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他,瘫坐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气了起来。
“驾!驾!驾!”公孙翊眼看天色已经不早,既然杏山进不去,那么只能折返宁远了,好在如今马匹充足,倒也不担心赶路问题,倒是怀里的建奴贵妇始终昏迷不醒,身体忽冷忽热,让公孙翊大感头痛。
而另外一个丫鬟,也就是大玉儿被绑在马背上,看起来虽然有些憔悴,但一双大眼睛却始终盯着自己,看起来精力十足。对于这丫头仇视自己的目光,公孙翊自然直接给忽视掉。
一行人纵马大约走了十几里路程,来到一座荒芜的村寨。眼看天色已黑,加上人困马乏,公孙翊随即决定在这里休整一晚,明早再赶回宁远。
“赵百户,安顿兄弟们休息,杀几匹受伤虚弱的战马充饥。”进入村寨后,公孙翊吩咐军中的百户赵信之余,又对谢成道:“你亲自带队负责警戒,布置好陷阱。”
“遵令。”二人当即领命而去。
公孙翊随后找了一间还算严实的土木房,把海兰珠抱了进去,又让人把大玉儿给押进了屋内。在士兵的协助下,屋内很快就烧起一堆篝火,把黑暗的屋子照得通亮。
把依旧昏迷不醒,却发着热的海兰珠小心翼翼放在枯草上后,公孙翊又在地上铺上毯子,然后把海兰珠放在上面,伸手摸了摸她滚烫的额头,再看看她潮()红的脸颊,还有那有气无力的脉象,公孙翊也不由皱起了眉头。
、这个建奴的贵妇人身体虚弱的如同棉絮,随时都有一命呜呼的迹象。犹豫了一下,公孙翊走到门口对守卫吩咐道:“那个俘虏快不行了,我需要救治,你们赶紧烧开水给我送过来。”
“是大人。”守卫离开之后,公孙翊看了眼绑着的大玉儿,继续道:“你家主人看来不行了,现在我要救治她,至于能不能治好我也不知道,过程若有失礼的地方,你就当是医者仁心吧。”
“呜呜呜。”一路上为防止这丫头乱喊乱叫,她的嘴巴里到现在都堵着布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