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贺一龙来了
“胡主薄,你现在立刻安排人,让这几家商户把石灰全部运上来,按市场价格给他们写借条,战后再结算,若是不从,就以通敌论处。”公孙翊没有迟疑,正所谓特事特办,当务之急几处关键位置的城墙,必须加固好。
“王班头,听到大人的话没有,立刻带一班人去办。”胡主薄连忙转身,吩咐身后不远的壮班班头。
“是。”王班头应答一声,领着一班人匆匆下了城头。
“胡主薄,城门口周围的城墙,必须加固加高,用石灰加黄泥沙土,最好加一些碳灰末,用料一定要精准。”公孙翊边走边吩咐道。
“大人放心,卑职一定照办。”胡尘虽然为官多年,在外人面前也早就养出了几分官威,但在公孙翊面前他是半点姿态都没有,不知道为什么,只要一见到公孙翊那凌厉的眼神,他就不自觉的生出一丝敬畏感。
“那就好,这一仗打完,本州保举你为州同知,毕竟你也是进士出身,官身是足够的。”公孙翊在城头走了一圈,见各处的修缮工作都井井有条,这才满意的露出了一丝笑容。
“多谢大人提拔,下官定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胡尘激动的把身体弯了一半,就差跪舔了。说起来像他这样丢过县城的知县,想继续升官无疑比常人难得多,若没有人保举,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公孙翊敢这样说,自然也是有把握的,绝对不是空头支票,按理来说他应该推县丞张洪上位的,但张洪之前刚刚赎罪,前科不好,其次张洪只是举人出身,功名低了一等,想从从八品的主薄直接提升从六品同知,暂时来看显然是不够格的。
不过张洪这个老滑头在公孙翊看来,仍然是属于墙头草的存在。这老官油子虽然办事卖力,但在公孙翊看来,一旦受到外力拉拢和压迫,他定然会直接就反咬自己一口。相反胡尘就识趣的多,是属于那种铁了心跟着他干的铁粉。
下了城墙,公孙翊又来到粮库视察。镇守粮库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最早向公孙翊效力的锦衣卫总旗之一的李安兴。粮库无疑是永城军队的后盾,没有粮食那么一切都是空谈。
李安兴率领五十名锦衣卫坐镇粮库,外围还安排了捕快巡防。而且粮库的位置,本来就倚靠在县衙边上,属于县城的重地,闲杂人根本无法靠近。
“卑职李安兴见过大人。”李安兴也是戎装在身,不敢丝毫懈怠。
“李总旗不用客气,你的责任重大,辛苦你了。”公孙翊亲热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边走边说道:“咱们现在库房还有二十万石粮食,省着点吃应该可以撑上几个月,但是保存很关键,所以你们的责任不单单是守护粮仓,还应该进行防腐以及防虫鼠害。”
“大人说的是,卑职已经请教过粮库吏员,他们都是一些有经验的老粮库,卑职也会按他们指导的方法,进行通风防腐,以及布置药物防虫鼠害。”李安兴办事还是很踏实的,当然他和锦衣卫小旗官于季和陈子林几个如今也是公孙翊比较得力的助手。
尤其是于季,最得公孙翊欣赏,这个人善于侦查手段,是个十分优秀的斥候探子。眼下永城州外围的敌情侦查情况,都是他率领的小旗锦衣卫在负责。
“好,干的不错,守好粮草我记你大功一件,战后本官必然向陛下保你功劳。”公孙翊巡视完粮仓,见各个粮仓的情况果如李安兴所说一致,自是满意而回。
顿丘义军贺一龙大营。
贺一龙的军中这两日已经开始粮荒,为了筹集粮草,他虽然早就派出三员偏将分别向周边府县进行掠夺性扫荡。
但周边各县今年都遭了旱灾,百姓大部分都逃荒了,就算留下来的也是吃糠咽菜,哪有余粮,所以他们能筹集的粮草根本就是屈指可数。
“章虎子那个混蛋去了七天,咋还是半点消息没有?”贺一龙看着桌子上的稀饭,有些生气的吼道。
面对大首领的询问,帐下诸将又哪里知道情况,只能闷头当做没听见。就在贺一龙正要骂人之时,一人匆忙冲进了大营:“回禀大首领,章将军被官军诈降给杀了,咱们全军覆没了。”
“你个二锤子,此事可当真?”贺一龙猛然站了起来。
“探马刚刚传回来的消息,他这是飞马连夜送来的,错不了。”报信的亲兵都尉肯定的道。
“混账,老子要宰了那个县令,来人,立即点起兵马,给老子开拔。”贺一龙脾气火爆,打仗玩命不怕死,是个说干就干的主。
“大首领,咱们粮草不继,此番大军开拔,万一官军坚守不出,咱们岂不是不战自溃?”有清醒的偏将进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