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真正的状元 - 明末第一将 - 明末逐鹿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明末第一将 >

第五十一章真正的状元

“舅舅,我是不是又惹祸了?”走出人群,谢成有些后悔的问道。

“不关你的事,这事你做的对。走,今天舅舅高兴,带你去吃烤羊腿。”公孙翊温和的一笑,刚才的事对于他来说,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翊哥儿,恭喜高中。”陈鼎这会也终于插上话。

“同喜,同喜。”公孙翊愉悦的笑道,说实在的他此时的心情的确很舒畅,因为他也榜上有名,位列第九十七名,虽然名次不高,但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是该同喜才对,同喜、同喜。”陈鼎忍不住的开怀一笑:“今天的烤羊腿应该我请,这次高中,多亏了翊哥儿你的指点。”

“那还等什么,赶紧走呗。”公孙翊自然不会与陈鼎争这买单的事情,这一路朝夕相处,二人早结下深厚的友谊,如今二人同科高中,又有了同窗之谊。

三月初九,大明紫禁城文华殿,新科高中的三百名贡士,参加科举之路最后的一场殿试。这一次的考试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一轮,由皇帝亲自出题,考生答写策论。

这一轮考试,才是真正决定名次的考试,前面的应试录取的三百人,实际只是录取名单,只有通过殿试策论,由皇帝钦点之后的名次才是真正的名次,也叫做三甲进士榜单。

殿试的名次虽然由皇帝钦点,但作为主考官的薛国观,和蔡国用仍然有批卷权,这不薛国观仍旧推荐了应试第一名的邹式金和杨琼名列前茅。

崇祯皇帝虽然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他绝对是个务实的人,华丽的文章在看来,根本不是第一要素,所以在看罢二人的卷子之后,他随手又翻了一些人的试卷,如名次比较靠前的魏藻德,高尔俨、葛世振、张一甲、田有年等人的卷子。

“对了,江西那个公孙翊和福建的陈鼎二人可有录取?”前期崇祯自然没有关注公孙翊和陈鼎有没有高中,但这会想起自然问了起来。

“回禀陛下,公孙翊名列一百二十名,陈鼎位列二百五十七名,二人文章策论虽然不错,但相比这些人还是稍逊一筹。”薛国观察言观色的回道,说起来公孙翊应试位列第九十七名,殿试名次还掉了二十三个名次。

“朕知道了,明日正午,召集前五十名的贡士进殿,朕要当面问话。”崇祯不置可否的点点头,接着又道:“把公孙翊和陈鼎也召来文华殿问话。”

“遵旨。”薛国观忙躬身低头领旨,心头却是一颤,他知道自己这次大意了,竟然忽略了公孙翊和陈鼎这样两个小人物,这显然有失圣意。

同福客栈。这正是公孙翊、陈鼎、谢成三人落脚的客栈,因为距离贡院不远,这家客栈这几个月可谓是生意兴隆,一直处于饱满状态,不过随着应试结束,热闹的客栈总算冷清了下来。

说起来这次同福客栈居住的近二百号士子,竟然只有公孙翊与陈鼎二人高中,当然这比例已经不算低了,要知道七千士子参加考试,除了部分居住在附近的一百多家客栈外,剩下的大部分居住在驿馆,这么算下来平均一家客栈能够有一人高中,已经算不错了。

“圣旨到,有请公孙翊陈鼎两位士子出来接旨。”因为考完殿试,随时都有旨意,所以公孙翊和陈鼎这两天都没有出门,这不一听到有人喊,二人立刻便推门而出。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二人来到大堂,忙跪地喊道。

“陛下口谕,特召新进贡士公孙翊陈鼎二人明日正午文华殿问话。”宣传圣旨的自然是宫里的小太监,不过这可不是正式的圣旨,而是皇帝的口谕,正式的圣旨只会对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发放。

“下臣领旨。”公孙翊和陈鼎再次开口应道。

“明日面圣,有些规矩你们必须懂得,跟本公公好好学学,切莫冲撞了陛下。”站在边上的一名太监,待口谕宣读完,这才开口说道。

“公公辛苦了,咱们去厢房边吃边聊。”公孙翊忙上前一人递了十两银子,邀请二人进厢房说话,这边厢陈鼎也立刻安排掌柜的上酒菜。

崇祯朝的太监虽然权势依旧很大,但相比魏忠贤时代那根本没法比,所以这两个小太监倒也没有傲慢跋扈的态势,尤其是收下银子之后,脸上的笑容更甚。

一顿酒菜的招呼下,两个小公公满意而归,公孙翊也套了不少话,获悉自己这次能够进文华殿面圣,显然是在济州办的案子发酵后的结果。

翌日,公孙翊与陈鼎看准时间,早一步来到紫禁城下,拿着昨日太监发放的腰牌,再次进入文华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