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情况有变
“阚伯宁如此不将我大黎放在眼里,他阚氏,在高昌也住的够久了。常安不是还有个王子吗,放他回去?”
伏原抬头,瞬间明白元青的想法,“你啊你,还是喜欢这招。”
“哎,你说,他阚伯宁是怎么想的,大黎已经和突厥开战,还这么有恃无恐,该不会突厥许了他什么吧。”
元青忽然想到伊州的战况,“伊州那边,有新的战报传回吗?”
伏原想了一下,“没有。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之前的战报没什么问题,谢伯伯亲自核实过。”
“确实不太对劲,阚伯宁虽然比不过他叔叔阚归义,但也不是无能之辈。这次为何……”
伏原让人找出西域的地图,“难道是,奇台。”
元青也看向了伏原指的地方,“两汉时,车师一直是首鼠两端的存在,几度分裂,奇台不正是车师后国的城郭。”
“若不是和帝时期,窦公大破匈奴,车师还在匈奴人的统治下。百年过去,车师早已不复存在,高昌那时不过是车师的一个城镇,他若不是北道的必经之处,也不会有如今的繁荣。”
“阿青,你走一趟。伊州也有一月了,是时候送粮草了。”
“得咧,哪能学生在家享清福,让先生在外受苦,大逆不道啊,也不知事情了结后,见不见得到我宝贝儿子。”
伏原收起地图,瞥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你儿子走了这么久了,也未曾听见你谈起过他,倒是每次,说不了几句,就要绕到绮罗身上去。”
“你是不知道,小绮罗多乖,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小女娘。她今日想要一处自己的院子,居然挑中了一处荒废的,你说,侯府这么多空置的,为何她偏偏……”
伏原懒得听他炫耀女儿,让人把他拖了出去。
该有的流程还是得有,翌日,伏原召集群臣,拿出齐恒的信,让他们商讨对策。
自右相之事后,朝中的风气暂时,回到半年前,伏原被称为暴君的景象。
上书房偏殿,环形的下沉式地台上,错落有致的摆放着不同颜色的软垫,一众大臣落座,相互传阅齐恒的手书。
大臣甲:“岂有此理,这阚伯宁简直是,欺人太甚,连我大黎的使团都不放在眼里。”
大臣乙:“这齐恒还是太年轻啊,没有一点其父当年之勇。”
大臣丙:“谈大人此言差矣,齐大人不过而立之年,有此建树,已然不易,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大臣乙:“李思,你什么意思,你和齐明礼交好,在场众人都有目共睹,你不必帮谈,齐恒若是有能力,为何解决不了高昌之事。”
大臣丙:“你!你简直是,不可理喻!”
稳坐在前的左相终于发话,四周瞬间安静。
“陛下召见我等,是来商讨突厥与高昌有私之事,不是来追究齐大人是否有罪。”
“下官知错。”
“下官知错。”
“下官知错。”
伏原和元青隐在暗处,见证了左相如何用一句话,威慑所有官员。
“三哥,你的话都没左相好使吧。”说完立马溜走,半点不给伏原踢他的机会。
没有踢到人,伏原很不爽,冷着脸出现。
有人率先发现,立马跪下,其余人也跟着行礼,元青顺势挪到他的位置。
“平身,既不是在朝会,随意即可。”
“左相不愧是跟右相齐名的三朝老臣,孤好似又看见了昔日勤政殿的场景,甚是怀念啊,不知左相是否也如孤一般。”
左相能为官多年,还屹立不倒,自然不会怕这一句简单的试探,“老臣惶恐。”
“左相这是做什么,孤不过是感叹一句,快起来,传出去,民间又该给孤添一条罪行了。”
左相依然还是那一句惶恐,这下不光左相,一众官员都跟着俯下身。
噗嗤,有人笑出了声。
“左相,快起来吧,你看看这满地的官员,跪久了,霍公的风湿又要犯了。”眼看前人依旧岿立不动,声音也冷了下来,“难道左相是想让陛下亲自扶你不成。”
“左相年迈,起不来也情有可原,元青,不得对左相无理。孤亲自扶左相起身便是。”
左相还未反应过来,伏原已经来到他身前,一只手甚至握住了他的臂膀。
这个年纪还被摆了一道,犹他是老狐狸,左右逢源,也没想到,伏原能纵着元青到这个地步。
这个梁子,结下了。
“诸卿,对高昌一事,可有何良策。”
大臣丁:“这,高昌自前朝时举国投效,被前匈奴和突厥霸占几十年的西域,才回归我中原王朝,高昌虽有反意,但未有确切的证据啊。”
大臣甲:“麴大人,您是怕了吧。区区一个高昌,难道我大黎还怕他不成,伊州的战事也不吃紧,五千兵马,定可降服。”
大臣丁:“卜大人,未有确切的证据,怎能直接出兵,你让其余诸国如何看待我大黎!”
伏原等他们吵完,才开口,“看来诸位爱卿都没什么好的对策,左相呢。”
“回陛下,老臣以为,麴大人说的在理,直接出兵不是上策,但既然齐大人在自身安危不保的情况下,传了这封信回京,想必也不是信口胡言。”
“那左相以为,下一步该怎么应对呢。”
“老臣以为,当务之急应是沙匪,若是不除,使团安危难保啊。乌孙本就是行国,逐草而居,善骑射。前乌孙王室统治乌孙近两百年,定还有不少人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