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桓北安 - 月明朝朝 - 吃鱼不吃萝卜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月明朝朝 >

第72章桓北安

“陛下恕罪,是弟弟僭越了。”元青随意的行礼,告了个罪,“她弟弟为何在幽州?还和你有联系?”

两人在一旁的地台上坐下,伏原亲自给元青斟了杯茶,“桓五郎夫妻在幽州从军,她弟弟生在幽州,长在幽州,不难寻。

本也只是怕言言想知道他的近况,才去寻,哪成想还有意外收获。你可知这小子现下是何官职?”

“七品?”对面的男人嘴角轻弯,“六品?”还带上了不屑的神色,“不可能是五品吧!”

“和他娘去世追封的官职一样了,从五品宁远将军。”

“他才多大?有二十了吗?这晋升速度,快要赶上你当初了吧。”元青大为震惊。

伏原解释,“慕容氏攻打幽州时,他为了保全城中百姓杀了主将,举城投降了,后又打了几场胜仗,慕容氏不但没有晋升他,还打压他。

后来他瞅准时机,与拓跋翊合谋,推翻了慕容氏。拓跋翊手中并没有好的将才,他在幽州又有话语权,便破格提拔他。”

“嚯,好一个三姓家奴,你还敢用他?”

伏原丢给他个无语的眼神,“既然都出现在图上了,不是就说明能用吗?添堵而已,足够了。早些年就查清了,他治下严瑾,幽州可以说是只听命于他一人。”

“至于和拓跋翊合作推翻慕容氏,他传信来说是因为,拓跋翊在朝中虽官职不高,但有野心,在民间也有贤名。

认为跟着他能一统江山,将来能为他亲姐报仇。只是没想到,拓跋翊得权后,逐渐暴露出了他残暴的性格,这才想改投我大黎。”

“有意思,没想到居然是他主动投诚。这为姐报仇,作何解释?他不是从未见过言郗吗?这么多年过去了,若真是为姐报仇,筹谋这么多年,忍辱负重。

我元青敬他是条汉子,若事实真是如此,那这两姐弟,都挺能忍的。他为何会联系你?查他被发现了?”

伏原老神在在的说:“非也,他一直在桓氏安插了人,顺着桓氏发现的。过不了多久,他应该就知道了言言当初没死,逃到了凉州的消息,以及拓跋翊在找言言的消息。”

元青不解,目不转睛的盯着伏原,想从他眼神中发现点什么,对方却依然保持着轻蔑不屑的眼神,虽然不是对他,但看着依旧渗人。

“这么看着孤作甚?”

“很久没有见了,多看几眼。还好这次不是我,也不知拓跋翊和桓北安这次会有多惨。我出宫了,这上书房今日待久了,有点冷。”

幽州,边境,一个身穿重甲的年轻男人站在城门上,遥望着西北,“姐姐,还活着。她逃出去了,为何没来找我?”

此人正是十七娘未见过面的弟弟,桓北安。

“回府,今日不去大营了。去查查平城那位有没有派人去过凉州。”桓北安下了城门,骑上高头大马,转身驰向城东。

九年了,他终于得到了姐姐的消息,心中欢喜,一把抓起桌上的酒坛,狂饮了几大口,一想到九年前,他恨不得杀了那一屋子的人。

他的姐姐,才十四,父母刚走,甚至遗体都还未到谯县,就被迫嫁人,还是做妾。这一切,仅仅只是因为桓氏那可笑的,不能失去军中庇护这一简单的说辞。

九年前,年仅十一的他,扶灵回族,看到的却是摆在偏殿的另一座棺材。他们说,里面是他亲姐姐,受不了父母双亡的消息,暴毙了。

他想开棺,见一见这位从未见过的姐姐,哪怕她已经死了。但是那些人拦着他,说什么已经封棺,再开不吉利,他就这么错过了今生唯一一次见姐姐的机会。

前朝规定,武将丁忧三月,他还没有官职,但还是在谯县待了三月。因他们这一支只剩他一人,年纪也小,虽有军籍,但只是个小小的什长,故而没什么人将他放在眼里。

这样也好,他年纪小,但确是实实在在上过战场,跟着父母学过兵法的,他利用劣势,探查祖母和姐姐的死因。

姐姐要嫁人的消息来的毫不费力,族中看中的那个将军,在茶楼大肆宣扬原本要娶高门贵女的事,还说他姐姐婚前死了也好,不然死在他家中,晦气。

他气不过,出发回幽州前,在那个将军必经之处,用麻袋套住他,暴揍了一顿。

姐姐和祖母在族中的日子也过的不好,族中堂哥堂姐经常欺负姐姐,她们祖孙常常缺衣少食,祖母去世后,更加变本加厉。

他知道,是因为父母和他从来没有回去的缘故,她们二人没人护着,没人可依靠。他当初和父母的想法一样,只有能力足够强了,才能保护家人。

所以父母在思念家中母亲和女儿,都忍着没有回去过一次。每次父亲都是冲锋在第一线,一场仗打下来,伤痕累累。

他也曾问过,为何只寄钱给家中,不写信,不将姐姐也带来军中。母亲告诉他,祖母不识字,姐姐也未到开蒙的年纪。姐姐是女子,将来要嫁人,在族中才能嫁的更好。

母亲是已故大将军的女儿,自幼随父上战场,外祖父没了之后,母亲的亲事也受到了影响,那个时候,没人会娶一个既没家世,也做不好当家主母的女子。

父亲虽然喜欢母亲,但是他自卑自己只是一个不受宠的庶子,母亲不嫌弃他,他们就在军营成了亲。

他年幼时,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父母恩爱,军营也有随军的妇人,但是很多不是貌合神离,便是经常吵闹。

直到知晓姐姐的情况,他才知道,或许母亲错了,没有父母庇护的孩子,特别是女子,是不会被善待的。

只怕父亲寄回家中的钱,也没落到祖母手中,不然作何解释,祖母居然只因一场风寒就送了命。

叫他如何不恨,那几年,他拼了命一般想建功,是被他杀死的主将看中他的能力,将他提拔为亲兵,亲自教导,让他一步一步爬到了校尉一职。

幽州将要城破那日,将军已经重伤,不良于行,将军要他保护城中的百姓不受胡人的侵略,将军自杀了,他割了将军的头,向胡人投降了。

投诚后,他帮胡人打汉人,就算有再多的骂名又如何,他不在乎,他要权,要爬到更高的位置。

慕容皇帝受奸人挑拨,不信任他们这些汉人将领,哪怕幽州早已牢牢的被他握在手中,但他的官职却不高。

他看中了拓跋氏的一个王子,那个叫拓跋陵的王子,在民间很有贤名,但是他看的出来,他们是一种人,都想要掌权。

他其实不喜拓跋陵总带着温和笑意的脸,就像是覆着一层假面,但是他还是和拓跋陵合作了。拓跋陵杀了他父亲后,他正式倒向了拓跋陵。

他帮着拓跋陵夺取了慕容氏的江山,他得到了想要的兵权,拓跋陵,不,现在应该叫拓跋翊了,拓跋翊得到了皇位。

得到皇位的拓跋翊,变了,露出了他本来的面目,残暴,易怒。他不是那个统一北方的人,不能统一北方,就无法攻打南方,那他就无法弄死逃去南方的那一家。

他从安插在谯县的人口中知晓了,伏怀安也曾查过桓氏,甚至近几年一直在桓氏安插了人,不管是何目的,他想,大约也是有仇吧。

他将目光转向了西北。伏怀安,他听说过,早年间在安西立过功,在凉州做州牧时,偷偷收复了西域都护府。

几年前,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雍州,前不久和益州的那场战役,识人善用,前期虽僵持了几月,但也很快拿下了益州。

只是不知为何不继续将中原那几个小国一举拿下,但他建立的北黎,是有实力可以一统北方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