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大理狱
第686章大理狱
阿慕尔·伊本·阿斯面容微动,一口饮尽茶汤:“鸿胪卿的颜面,大食是要给的。”
译语略为艰难地翻译起大食话。
不怪译语业务生疏,实在是大食发展得太快,吞并了一处又一处,口音实在变得有点多。
这么对比吧,大约有关中口音“母鸡”与岭南口音“母鸡”的差距那么大。
“大唐与大食,同为世上最强大的国度,哈里发希望不仅在医药、文化、物品上与大唐交流,更希望建立互助的同盟。”
此时的大食,主要目的还是想攻下拂菻,夺取欧洲大陆的土地。
范铮觉得,大约是认知上的问题,此时的大食掉头东南顾,五天竺根本无力抵挡,却是舍近求远了。
天竺那地方,除了湿一点、热一点、河里的死牛烂马多一点,也没啥毛病。
哦,还有许仙多一点。
天气热嘛,很多人抱着家养的蛇睡觉以降温,没毛病。
外面的蛇?
连公蜥蜴都哭,它们算个啥?
就这一点而言,天竺举世无双。
这却是范铮认知错误了,大食后来其实也吃了不少天竺的邦国,不过是扩张到极限罢了。
阿慕尔·伊本·阿斯说的同盟,意思很明显,让大唐无论如何别站到拂菻的一边去。
哪个只是个口头同盟,都比没有强上许多。
范铮颔首:“此举符合两国利益,本官自当与朝廷分说。本官好奇的是,大食如此迅猛扩张,如何引百姓弃原信仰,改信《古兰经》?”
阿慕尔·伊本·阿斯微笑:“首先必须是强而有力的刀剑,保证他们不会大力反抗;其次是征税,信徒之外皆齐米(保护民),须额外缴纳吉兹亚(人头税)。”
所以,什么教义,核心还是利益。
对多数人来说,真以利益相迫,什么教都改得快得很。
狂信徒自然是有的,但总是少数。
这个政策,导致后来的大食,不再强求占领地方的百姓改信教——傻不是,那得少收多少税?
阿慕尔·伊本·阿斯沉默了一下,试图再努力一把:“既然大唐愿意与大食结盟,那么,外臣有个不情之请,那景教与摩尼教,尽为大食之敌,大唐可否驱之?”
范铮果断拒绝,开什么国际玩笑?
“大唐为天下中心,万邦来朝,诸教所至,皆海纳百川,此不可为也。”
摩尼教只是在民间传播,还未上台面,倒也算了,可驱逐太宗引进的景教,你是不是想得有点多?
再说,引入或驱逐哪个教派,是大唐自己的事,你大食也想来当家做主?
阿慕尔·伊本·阿斯洒脱一笑:“是外臣冒昧了。”
实际上,即便大食短时间想再扩张,也没什么机会了。
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的岁数本就不小,是先知穆罕默德的追随者与女婿,当上这个哈里发也是被公推的。
奥斯曼·伊本·阿凡出身于麦加的古莱什部落伍麦叶家族,组织了早期的教民随先知穆罕默德迁叶斯里卜,后叶斯里卜更名麦地那·那比,简称麦地那,意为先知之城。
是人就有私心,哈里发照顾一点族人,有错么?
但总有那么一些人,对哈里发安置族人为官有意见,这还有天理么?
这几年间,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的主要精力,已经从扩张转向了治理,问题在大食内部,已经形成以他与阿里各自成为一派的局面。
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为先知的血缘堂弟、养子、女婿,是哈里发位置的有力竞争者,从第一任哈里发起就有人推选他。 大食史上的四大哈里发,谁还不是先知最忠诚的伙伴?——
大理寺。
范铮一脸懵懂,跟着永徽天子、刘祥道数人踏足故地,不晓得皇帝来此做甚。
大理卿唐临、少卿辛茂将、大理正尔朱杲、大理丞毕正义率众官吏迎驾,评事红成赫然在列,入目一片獬豸冠。
虽不便说话,红成喜悦之情却尽上眉梢。
“认识?”
永徽天子歪着脑袋看向范铮。
范铮应道:“臣为雍州别驾时,红成为雍州司法史,仍自强不息,登第明法科,除大理评事。见臣欢喜,想是念旧尔。”
永徽天子若有所思,目光在红成身上多逗留了三息。
念旧的人,是个人都喜欢。
“既然如此,便无须兴师动众,着红成为导,唐卿为陪,且入大理狱一巡如何?”永徽天子开口,小声地补了一句。“晋州连连地震,朕心难安,祭祀之余想看看有无冤屈。”
辛茂将、尔朱杲自是散去,各司其职,唯毕正义面现悻悻。
大理丞也不是不能为前导嘛!
大理狱虽广,此际的人犯却不足百。
“这七十三人犯是地方转上来的案子,有疑点未厘清,诸评事、司直正反复推按、推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