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列祖列宗积德
第582章列祖列宗积德
一个朝会下来,满朝文武对太子的异状视而不见,即便相貌上有些许差别也无人问津。
没错,大唐的臣子,就是那么识时务。
再说,差异真不是太明显。
反正是肉烂在锅里,皇帝没异议、司徒没异议,别人能说些什么?
鼓唇弄舌,当心惹祸上身。
程咬金与久未上朝的鄂国公尉迟敬德,在退朝之后,俱对范铮拱手。
范铮最后的建言,虽说是为了义府兄,尉迟宝琳与程处侠却受了益,以程咬金与尉迟敬德的性子,不能不认。
理论上,即便范铮不出手,尉迟宝琳与程处侠都能安然无恙,可谁敢赌这一把?
范铮叉手回礼,不敢居功,心头却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元来在华容开国县侯府,可是一座沉默的火山,能脱手真是列祖列宗积德了。
不知道葬身何处、不知道具体名讳的列祖列宗,范铮好歹得给他们办一场黄录斋,不知还能不能请动太真观凤真坤道出手。
广德坊的州狱里,关了形形色色可疑人等过百,莘可代、武柏直率人轮番用刑。
出于谨慎,他们还只是使用常规刑罚,就已经有人哭耶喊娘了。
若是往常,这些人最多挨个二十笞了事,可这不就赶在非常时期么?
纵然有一些冤枉的,那也不那何,谁让你赶在那时候瞎溜达?
较之大理狱内刑罚的严苛,州狱算是相当克制了。
大理正尔朱杲,已经生生杖毙典膳局十数人,兀自不眠不休地加紧审讯。
一个接一个地打死,终于查出蛛丝马迹。
典膳丞某,当日负责厨房更直,曾脱离众人视线!
消息上报,传递入太子率更寺时,典膳丞某已因膑足痛毙!
线索似乎已中断。
只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证据是个什么东西?
只要心头有怀疑目标,那就足够了。
——
对范铮来说,春困夏乏秋打盹,真想就着日头好好睡一觉。
然而不行,雍州杂七杂八的事务都需要范铮拍板,包括长安城南三条主道铺设水泥板之类的杂事,突出一个要点:取舍。
这是多数地方的通病,即便租庸调收得如何到位,依旧有填不尽的窟窿。
相对来说,雍州是好的,至少没有上任堂官留下的窟窿。
但是,家大业大,开销也大,你再多积蓄也经不起二十个县祸祸的。
范铮看了一眼司户参军王福畤与司士参军子辽,领了这个人情。
这两个参军懂事,知道用水泥板而不是用青石板,给敦化坊水泥作坊招揽一点买卖。
王福畤表示:上官莫以为本参军是那种谄媚之人,主要是水泥板比青石板便宜太多。
有取就有舍,今年的河堤修建就得暂缓,反正去年也干得差不多了。
至于完美,呵呵,永远不可能有完美的时候,这就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
“今年的曲辕犁,在雍州普及率达九成,下半年的部田开垦,要及时到位。”
“州衙、诸县,要腾出大量人手,保证五月刈麦。”
“功曹这一头,与观、寺联系密切些,要他们多观五月天气。本官也自会与秘书监太史局询问气候状况。”
这年头的气候预报,即便不能百分之百的准确,也没局部地区的说法。
自然,更没有太史局不能预测天象的说法。
卜塘开口:“录事会抓紧诸般具体事宜,令六曹与诸县配合,断不误农时。”
王福畤略略为难:“番邦与地方小民,颇向往长安这天下之都,陆陆续续迁入雍州之民多达十万口。长此以往,雍州粮食将不堪重负。”
这一点,是长安为都的最大弊端。
凭借关中与陇右之粮,万难长时间供应持续不断增长的人口。
至巅峰时期的天宝年间,雍州人口增至一百九十六万七千一百,较立国之初翻了一倍有余。
就这,还未算上往来的商贾、隐户之类人口。
长安后世不为都,主要还是粮食闹的。
范铮只能苦笑:“所有合理合法的,都没法阻拦。”
至于说阻止外来人口入长安,不是区区雍州能办到的。
什么辅州、雄州,也可以代雍州分摊一点人口的压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