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七日约 - 一手金针一手战神,穿书嫡女赢麻了 - 时小九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2章七日约

姜晚收留了冯香遥。

当然不是让冯香遥给自己当奴婢,她又不是缺心眼,哪能真让未来诰命夫人给她当奴婢。

就是搭把手,做点轻省的活计。

毕竟什么都不让人做,难免招惹人怀疑,冯香遥也会不安的。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

姜晚本意是让冯香遥好生休养,再做些简单的活计就好,可实在架不住冯香遥闲不住啊。

冯香遥跟桃花嫂子一样,就是典型的传统妇女,勤劳坚韧,吃苦耐劳,眼里时刻有活。

每日天不亮就起床,不仅把灶间的活计打理得井井有条,还主动包揽了许多杂活。清扫院落、浆洗衣裳……连杂物间都拾掇得整整齐齐。

她手脚麻利,做事从不拖沓,片刻也闲不下来。

常常别人还没想到的活计,她已经做完了。

还包做饭,做出来的饭菜虽说是普通人水平,至少不会出现夹生焦糊的情况。

反正怎么也比姜晚自己做的拿得出手。

冯香遥的勤快不止这些,知道姜晚是医者,见不时有患者上门,她还积极学起医药相关的本事,生怕以后需要的时候帮不上忙。

姜晚觉得是没有这种机会,算时间,徐越要不了多久就会回来。

不过看冯香遥这么积极,姜晚也就不打击她了,懂些基础药学知识也不是什么坏事。

姜晚把教授冯香遥的任务交给小鱼。

小鱼学医向来认真,如今领了教人的差事更是上心百倍,生怕自己哪处教错教得不对,凡学过的知识反复地复习反复地研究,无意间,根底打得更牢。

有了冯香遥的帮手,姜晚也清闲了几分,准备抽空去了趟同春堂,准备卖药方。

她身上不短缺银子,在小县城生存不成问题,问题是她不可能一直在镇远县,早晚是要上京的。

穷家富路,身上多带些银子总是好的。

顾掌柜给的价格也算公道。

没等姜晚出门,被一个双丫髻的小丫鬟堵住了。

这丫鬟姜晚认识,是黄莺的丫鬟,翠儿。

黄莺的奶奶跟弟弟住在后面前巷,深居简出,跟街坊邻居没什么往来。

不是一家子性情孤僻,而是街坊们不欲与对方往来,避之不及。

黄莺,在清风楼为妓。

大家唯恐走近了,被连累伤了名声。

当妓女确实名声不好,但若有的选择,哪家好姑娘又愿意呢?

当年,黄家双亲相继病倒去世,家里一下塌了天。

父母的后事要钱操办,先前为看病欠下的外债要还,人活着吃喝也都是钱。

可祖母年老,无法做活,弟弟年幼,不能成事,作为长姐,黄莺没有别的办法,寻了牙行,准备卖身为奴。

那牙行的牙婆缺大德,看黄莺生得秀丽,身段漂亮,扭头就将黄莺卖进了清风楼。

可怜黄莺当时只有十四岁,进了清风楼那种地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终只能无奈屈服了。

姜晚每每想到此事,心口都像是塞进了一团棉花,憋堵得厉害。

唉,这该死吃人的时代!

原主跟黄家人没什么交情,跟街坊四邻一样,也是避着这家人走的。

姜晚却无太大所谓。

那日,黄阿婆突发昏厥,晕倒在小院里,黄家小弟也被吓得慌了手脚,正不知该如何是好时,姜晚进了门。

黄阿婆面色紫涨,嘴角歪斜,乃肝阳上亢导致的中风之症。

若不及时救治,情况将很危险。

姜晚没敢耽误,第一时间施针,刺络放血,又迅速写好方子,让黄家小子飞奔去最近的药堂抓药,速度煎好,给老人灌下。

黄阿婆这才终于转危为安。

事后,黄莺送了不少谢礼和诊费过来,由丫鬟翠儿送来,黄莺自己却并未出面,姜晚清楚,不是黄莺轻慢,是怕走近了连累姜晚被人议论。

此时翠儿两目薰红,泪眼汪汪,哀求她来替她主子看诊。

姜晚没有犹豫,提起药箱,跟着翠儿走了。

大抵生怕被黄阿婆祖孙瞧见生疑,翠儿特意带姜晚饶了路,七拐八拐来到一间客栈。

姜晚有些意外,她原本以为会是清风楼。

翠儿解释道:“姑娘说了,姜大夫是好人家的姑娘,不能出入清风楼那种腌臜地方,所以特意寻了客栈。”

姜晚倒不在乎这些。

医者父母心,哪里有病人,她就去哪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