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共乘一马
姜晚一怔,蓦然回首,但见来人一身月白锦袍,胯下乌马四蹄踏雪,踏过青石长街,向她而来。
来人竟是,陆晏回?
“怀与,怎么是……”
姜晚本想问怎么这么巧,紧接着想到现在不是纠结这些的时候,忙收了疑惑,“正好!快快快,送我回春花巷,人命关天!”
陆晏回早在远远瞧见姜晚疾奔的时候就猜到大致情况,便也没多话,马未停人未歇,直接弯腰伸手,“失礼了。”
姜晚还没来得及反应,便觉腰间一紧,下一瞬便整个人拔地而起。
却是陆晏回单臂将她捞上马背,护在身前。
“坐稳了。”
两人距离过近,说话时,他滚烫的气息喷在她额际,激起一阵颤栗。
姜晚有些不适应地身子往后仰,下一瞬,她靠上了陆晏回的胸膛。
姜晚:……
好在陆晏回似未曾注意这一细节,专注地策马往前。
姜晚吁了口气,努力坐直了身。
幸亏有陆晏回骑马相送,姜晚很快回到南城。
一路上,还遇见不少了热心帮忙寻人的街坊,姜晚顾不得其他人,第一时间赶往春花巷。
“来了来了,阿晚回来了!”
“二郎有救了!”
“李大娘,你快来看啊,姜大夫回来了!”
一见姜晚,蔓延在众人头顶的焦躁沉闷气氛一下裂开了碎缝,变得活跃鼓噪起来。
“姜大夫,求您救救我家二郎,我就剩下这么一个儿子了,他要是没了,我们一家子就都活不成了……”
问询而来的李大娘一个箭步冲了过来,哀声哭求,眼看她就要抱着姜晚的腿大哭,陆晏回连忙将人隔开。
李家原本还有一个儿子,李大郎,几年前死于疟疾。
如今的李二郎,是李家的顶门柱。
“大娘,你不用这样。能救的阿晚姑娘自然会救,你与其这般哭哭啼啼拦住路,不如先行让开,好叫阿晚姑娘上前瞧个仔细,免得耽误了救治。”
陆晏回这一开口,大家才注意到跟在姜晚身侧的陆晏回。
春花巷不少街坊都知道,这是姜晚那位未婚夫婿。
往日里他温熙含笑,平易近人,如今微敛神色,肃然持重,一股矜贵威仪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群小老百姓当即束手束脚,连话都不敢多说。
连李大娘的哭声都压了几分,更不敢继续挡在姜晚跟前。
姜晚乐得如此,立马越过人群,跑进李家。
李二郎被暂时安置在院子里。
李二郎此时已经明显撑不住了,无法平躺,只能侧身在临时搭建的木板床上,眼皮无力耷着,面色青灰,上身衣襟敞着,露出常年劳作黝黑结实的上身。
胸前上面插着一根小儿手臂粗的竹竿,竹尖穿背而入,透骨而出,上面还沾着黏腻的血浆,画面,身下全是血,场面触目惊心。
“阿晚,你来了就好!”孙老大夫也还没走。
得亏是他在,若非他及时帮李二郎止血,又用参片吊着李二郎的精气,李二郎根本撑不到姜晚回来。
孙老大夫很累。
他今日一早便接连出了三趟诊,刚回同春堂都没来得及坐下歇息,一听病人情况危急,就又马不停蹄来了春花巷这边。
李二郎情况糟糕,他费了许多力气才勉强帮其稳住情况,人累得有些撑不住。
但医者父母心,李二郎这般情况,无人接手,他哪里走得了。
直到看到姜晚过来,他才感觉松了口气,赶紧拉着姜晚交代情况,“我给他用了药,又用了银针封穴,血勉强是止住了,但是只是一时的,必须拔竹。
但伤口离心脉过近,若强行将竹筒拔出,恐大脉破,血尽而亡。”
还需银针封穴才行。
他虽然也懂几分银针封穴止血之术,但到底不如姜晚技术纯熟精湛,这也是他坚持等姜晚回来的重要原因。
姜晚点点头。
孙老大夫说的情况跟桃花嫂子说的差不多。
姜晚在心里有了大致治疗方案,本想跟孙老大夫交流一下治疗办法,但抬眸见孙老大夫满脸倦色,她改了口,“这里有我就行,孙老先回去休息吧,将小元留下给我打下手就好。”
小元是孙老大夫的关门弟子,于医道上有几分灵性,孙老大夫日常将他带在身边,悉心教导,日后是要传他衣钵的。
孙老大夫很想坚持撑一会儿,但是他毕竟年老了,精力大不如前,便不再勉强。
“那好,我暂且回去歇着,小元,你跟着姜大夫,好好看好好学,回去之后我要考你。”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学得真本事,还得从实际救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