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沈府
随着李巧儿的离开,一切归于正途。
时间平淡如水,转眼到了冬月。
在姜晚的精心调养下,沈容华的身体明显好转,状况一日好过一日,气色红润,精神健旺。
这日,姜晚最后一次为沈容华施针,她唇角噙着笑,眸光晶亮,“往后就不必再施针用药了,母亲的身子已然大好。”
身体怎么样,再没有比病人自己感受更明显的了。
这些日子,沈容华清楚地感觉那股长年盘踞在胸口的闷痛不畅逐渐消失,情志开朗,身体爽利,连鬓边的华发都少了许多。
她就知道自己这是大好了。
是以,当听见姜晚所说的,沈容华不觉得意外,只剩下满心的欢喜、与有荣焉。
“幸亏有我家阿晚。我这病连太医院的太医都束手无策,却被阿晚治好了,我们阿晚,是医术第一流。”
她抚摸着女儿的手,眼含骄傲,须臾又转为泪眼,“这些年在边远小城,苦了阿晚了。”
姜晚浅浅一笑,眼神清澈如山涧清泉,“母亲别这么说,小县城生活虽然清苦,但姜老爹待我很好,阿晚不曾觉得苦。”
说起姜老爹,沈容华眼底闪过感激与遗憾,“可惜姜老去世的太早,若他在世,我定上门亲自拜谢。”
感谢他,在那样兵荒马乱的时候,收留了她的女儿,予她一方安宁天地,平安长大。
姜晚唇角扬了下,无声回握沈容华的手。
沈容华拍拍她的手,忽然道:“阿晚,后日是你外祖父寿辰,你随我一同去吧。”
姜晚一怔。
沈容华出身书香世家,沈德老大人是文渊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伺候过景帝、钦帝,到如今的建安帝,是实打实的三朝元老。
沈德虽说于两年前致仕,但他为官四十多年,门生遍地,他的寿辰,必定热闹非凡。
“阿晚回府也有些日子了,是该叫大家见见了。”
沈容华轻抚她的发梢,“不用怕,有母亲在。”
翌日,姜晚跟随沈容华坐上车马,前往沈府。
虽然明日才是正式寿宴,沈府已经忙碌了起来,张灯结彩搭架布设,没有一人是闲着的。
青石巷里热闹非凡,提前送呈仪的车马排得老远。
见安国公府的车马过来,众人急忙避让。
沈府的下人见了,慌忙迎了上来,“大姑奶奶跟表小姐到了,快,速速禀告老夫人、夫人。”
说话间,车马停稳。
姜晚随着沈容华下了车。
姜晚敏锐地感觉到许多目光若有似无地落在自己身上,好奇、质疑、惊艳、羡慕……
虽然没有刻意传开,但安国公府真假郡主的事还是传开了,大家好奇也在所难免。
她轻垂眼睫,只当没看见。
这时,福伯匆匆赶来。
福伯是沈府的老管家,头发灰白,背有些驼,但身子骨还算硬朗,精气神也还不错。
不过到底年岁不小了,这些年福伯已荣养起来,日常管家事务都是交给新管事处理,只是赶上老太爷寿辰,府里忙不过来,他这才出来搭把手。
瞧见沈容华,他老人家立马绽开笑颜,眼角笑纹深深。
福伯在沈家多年,几乎是看着沈容华长大的,并未太过拘礼。
他浑浊的目光仔细打量了沈容华一眼,满是惊喜,“大姑奶奶瞧着比上次见面可好多了。”
沈容华扬着笑,眼露骄傲,“是啊,多亏了阿晚为我调理。”
福伯从刚才就偷偷端详着站在沈容华身旁的姑娘。
一袭缕金百蝶穿花云锦裙,外拢着式样相似的云锦披风,颜色鲜亮,衬得肤色愈发白皙。发间簪着精致的珍珠步摇,行走间珠光摇曳,秀美动人。
像极了小主子还在闺中的模样。
“好好好,早听说郡主医术了得,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福伯笑呵呵哈,笑着笑着,忍不住湿了眼眶。
想到沈容华这些年的不容易,小老头忍不住心酸。
沈容华也不由动容。
这时,沈大夫人来人了,也就是姜晚的大舅母曲氏。
姜晚先前见过曲氏。
自己的身半公开时,曲氏就上门看过她,亲厚地揽着她,半天舍不得撒手。
听沈容华说,曲氏自来疼爱她,小时候没少抱她。
姜晚对曲氏也有好感。
曲氏较沈容华大七八岁,眼角细纹明显。她样貌不算出挑,但一双眼睛尤其有神采,浑身透着一股利索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