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带投大哥张子布 - 汉骧 - 西门扬舟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汉骧 >

第544章带投大哥张子布

虞翻曾劝王朗投降孙策,后又帮助孙策劝降华歆,嘴皮子功夫甚是了得。

张昭眉头紧锁,看到虞翻与顾雍一起来找自己,说明本地大族已达成一致。

作为孙策的托孤重臣,张昭不可能轻松被说服。

张昭没有责怪虞翻悖逆,而是替孙权开解道:“主公用兵是频繁了些,但出发点总是好的,而且他毕竟还年轻,咱们何不往长远看.”

“年轻?长远看?呵.”

虞翻一声冷笑,争辩道:“龙骧年龄与他不遑多让,但论心智、谋略、用兵,哪一方不比他要强?子布先生曾去过合肥,当知那边百姓安居乐业,哪像咱们江东民不聊生?这样的主公,真值得等下去?”

“可毕竟”

张昭刚要开口反驳,顾雍也开始插话相劝:

“先生乃谋略深长之士,眼下龙骧已经占据合肥,倘若代孙氏而取江东,相信扬州很快能归于平静,何必要守着吴侯等改变?我们江东本来也不姓孙,请先生以黎民百姓为重。”

听完顾雍的话,张昭顿时沉默了。

的确,江东本来不姓孙。

从孙策到孙权,也只不过数年而已,本地人甚至对孙氏充满敌视。

“元叹要我怎么做?”

当张昭说出这句话,就说明他已经认可投降。

顾雍闻言大喜,随即拉着虞翻拱手一拜,而后铿锵说道:

“先生乃孙伯符托孤重臣、群臣之首,本来就有行废立之权,眼下城中官员多愿出降,但像朱君理这种孙氏旧部,估计不容易背叛孙氏,需要先生以威望去劝,若能就此化解一场干戈,吴地百姓都感念您的恩德。”

张昭虚着眼睛答道:“君理曾随文台将军出生入死,要劝他投降难度实在太大,不过他也是江东本地人士,定不忍见到生灵涂炭,我只能联合子纲(张纮)、文表(秦松)等人施压,让其先与龙骧虚以委蛇,至于他会不会真心投靠,还得靠龙骧的真本事。”

“我们也是此意。”

顾雍、虞翻都是本地大族,对谁当江东之主并不在意。

孙权这几年穷兵黩武,又在姚记商行上得罪了顾、张两家,现在龙骧把吴郡当作粮仓,他们这么快就开始摇摆,也是为了保护家族财富。

朱家想着把朱桓赎回,而陆家与孙氏本有旧仇,家主陆议又对龙骧颇有好感,所以吴郡顾陆朱张都已暗中倒戈。

再算上会稽的虞家,及姚玄联络的反孙势力,江东本地大部分士族豪强,都支持龙骧替代孙权。

顾雍、虞翻把话说完就告辞离开,让去准备酒菜的张承不知所措。

“父亲,他们人呢?厨房已在准备.”

“他们有事先回去了,你按原计划去请子瑜、曼才,并让厨房继续准备下去,他们才能陪为父一醉。”

“唯。”

目送张承应声离去,张昭也背着手走到门口。

望着前方漆黑的庭院,老脸上的皱纹似乎多了几道,心说孙伯符若是不死就好了,绝不会落到如今这局面。

不过也好,主公心思太重。

久摄尊位,早晚出事。

就在那一瞬,张昭回想起许多旧事,目光一凛变得坚韧。

当初托孤被周瑜强夺风采,终于还得自己来定乾坤。

使命使然。

长夜终会过去,黎明一定会来。

张昭与诸葛瑾、严畯聊到深夜,次日一早便开始奔走。

张纮、秦松、孙邵等孙策时的重臣,都是张昭需要去说服拉拢的对象。

至于孙权选拔的本地官员,张昭昨晚已和顾雍、虞翻约定好,两人自会处理好一切。

忠诚,是因为背叛的代价不够高。

昔日吕布偷袭兖州,荀彧等人之所以竭力帮曹操,是因为不但曹操本人雄才大略,也事关颍川士族集团的荣辱兴衰。

而张昭等江东重臣,大多是淮泗的外来者,他们没有太多东西需要守护,也和孙权没建立深厚的主仆之情。

为己,是人的天性。

人总是做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少数能克服天性的伟大人物,成了世人歌功颂德的圣贤。

很可惜,在这个时代,江东没有圣贤。

不到一日,张昭便串联到七八十人,但掌握兵权的朱治不在其列。

傍晚,他们在张昭带领下,到太守府逼朱治投降。

黑压压的人群涌入,让在议事殿布置城防的朱治,误以为有乱民入府造反,遂拔剑迎了上去。

可当朱治到殿门口,却发现是张昭领着百官。

“子布?你们这是何意?”

“君理,龙骧围城数日,外界音讯全无,看来孙氏气数已尽,未免城中百姓涂炭,不如就此开城降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