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筹码
第154章筹码
张子文来到广城酒店,在大堂便见到黎永斌等人,上前拍拍他肩:“阿斌,不在老家待着,来广城做什么?”“嫌钱多啊。”
黎永斌咧嘴一笑:“张生,我在广城买了楼,已经搬到广城生活了。”
“喔?”
张子文脸上露出感兴趣的神色:“房价多少一平?”
“三千多。”
黎永斌道。
“价格不低啊。”
广城作为粤省首府,有港商大力投资,是国内发展最好的几个城市。
82年实施商品房销售政策以来,房价一直都没有低过。
85年就有楼盘破每平破千元,93年便有单价破万的豪宅,但地段都是市中心绝佳位置,92年偏一点房价在一到两千,三千一平的地段已经很不错。
兄弟们其实大多有实力在广城买楼,无非是地段问题.
“人民路的房子,贵是贵了点,但送了一个天台。”黎永斌有些沾沾自喜。
张子文点头道:“贷款多少?”
“啊?”
黎永斌楞了一下:“边个去贷款,那哪儿买楼,叫租楼吧!”
这年头国内储蓄率世界第一,民众都没有贷款消费的概念,买房子更是以贷款为耻。
“有道理啊,还是全款好。”
张子文有点怀念没公摊,没商贷的楼市。
97年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力,内地刚起来的商品房楼市,遭遇到重大挫折。
海南,广城等地房价腰斩,第一代炒房客纷纷折戟沉沙。
普通人想穿越牛熊市,最好还是别玩杠杆。
这也是张子文一直没把房地产当作资金储蓄池的原因。
纵使房地产暴利,但泡沫一旦戳破,想断臂求生都难,而玩房地产不玩杠杆,还不如把钱拿去买卖军火。
在旁领路的王书强嗅出味道,帮忙拖着行李箱,还不忘问:“张先生对商品房有兴趣?”
“兴趣不大。”
张子文摇摇头。
“听闻张生在港岛买下一座酒店,不应该啊”王书强心中狐疑。
港商怎么会对房地产没兴趣。
广城最爱炒房便是港商。
但其实房地产中的实业,只有建筑工程,装潢,园林几样,连物业都只算服务业.
还要资质,技术,人脉。
哪儿有倒腾军火来得爽。
王书强不解归不解,但没有细问,拎行李箱到总统套房门口,笑着道:“张先生先休息,我跟几位商界同仁也住在酒店,有时间随时给我打电话。”
“谢谢。”
“王局,行李给我就好。”张子文要用手接过行李,王书强却抢先一步,一把拎起行李进入玄关,把箱子摆到行李架上,笑呵呵道:“张生不用跟我客气。”“真是辛苦了,过会联系你。”
张子文心中着实有些受用,堂堂正厅屈尊降贵当行李员,只为经济,算是兢兢业业。
这种现象估计也就在沿海地区有,到北方想得美.
王书强住在酒店便是随时等待召见。
张子文倒不是摆谱的人,过个罗湖更谈不上累,叫上一份客房送餐,简单吃完,便打电话约王书强等人到茶室见面。
“张生,这位是莞城摩托厂的钟老板,还有佛山顺德美迪家电的何建恒先生。”
何建恒连忙握手:“张老板,久仰大名,真是青年才俊啊。”
美迪是68年在顺德成立的电器厂,早年以电风扇为主要产品,近年来制造空调,是粤省内很有名的电器集团。
何享健年岁已高,公司又在做股份制改革,特意来广城一趟,显然是要推销空调。
“钟老板的摩托车厂,何先生的电器厂,在省内都是知名的制造厂。”王书强一边泡茶,一边介绍。
张子文跟二人握完手,没想到,还有员工搬出样机进行拆解,求订单的欲望极其强烈。
他对美迪自然是如雷贯耳,上辈子没少用,也算是听明白王书强的好东西,便是指两個物美价廉的产品。
“美迪的空调可以做到两千三百元一台,摩托车可以做到一千八百元,性能,功率的指标都很好。”王书强又拿出两份产品介绍书。
在家电下乡活动还没开启前,空调,摩托车在国内的价格都是居高不下,进口货动辄上万,两千多的空调,一千多的摩托,广城真的有些东西。
因为工业产品,规模越小,价格越贵,反倒是规模产量上来,价格会下调,品质会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