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Internet网络协议与技术(1)
第13章internet网络协议与技术(1)
internet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提供大量资源,给人类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多方便。internet网络是一个复杂的、遍布全世界、由多个网络互联起来的网络,也称为国际互联网。本章将介绍internet网络的发展及tcp/ip网络体系等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internet的发展。
tcp/ip各层协议。
internet网络接入技术。
4.1无处不在的internet
4.1.1internet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arpa)开始建立一个名为arpanet的网络,把美国的几个军事和研究所使用的电脑主机连接起来。当初,arpanet只连接4台主机,从军事要求上是置于美国国防部高级机密的保护之下,从技术上它还不具备向外推广的条件。
1983年,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把该协议作为其bsdunix的一部分,使得该协议能够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从而诞生了真正的internet。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sf)利用arpanet发展的tcp/ip通讯协议,在5个科研教育服务超级电脑中心基础上,建立了nsfnet广域网。
由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鼓励和资助,很多大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网并入nsfnet中。arpanet的军用部分脱离出来,建立起自己的网络——milnet,改造后的arpanet则逐步被nsfnet替代。
1989年,cern成功开发万维网(worldwideweb,www),为internet实现信息检索和服务奠定了基础,使得人们访问互联网的资源更方便,这大大推进了internet的发展。
1990年,arpanet退出了历史舞台。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internet的使用一直仅限于研究与学术领域。进入90年代初期,internet事实上已成为一个大型网络,各个子网分别负责自己的建设和运作费用,这些子网通过nsfnet互联起来——nsfnet已成为internet的重要骨干网之一。使用internet的人们逐步把internet当作一种交流与通信的工具。
1991年,分别经营cerfnet、psinet及alternet网络的三家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向客户提供internet联网服务。他们组成了“商用internet协会”(ciea),宣布用户可以把它们的internet子网用于任何商业用途。internet商业化服务提供商的出现,使工商企业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进入internet,世界各地无数企业及个人纷纷涌入internet,带来了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飞跃。
internet目前已经联系着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几万个或更多的子网、千万台电脑主机,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公共网络。
以发展最快的中国为例,来自cnnc2008年7月的统计报告称:“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网民规模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100万人,同比增长56.2%。在2008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数量净增量为4300万人。中国网民中接入宽带比例为84.7%,宽带网民数已达到2.14亿人。”报告称:
“ipv4地址数量为1.58亿个,2008年6月份,中国ipv4地址拥有量已经超过日本,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我国的域名注册总量为1485万个,同比增长61.8%。中国cn域名数量为1190万个,同比增长93.5%,已占我国域名数量的80.1%,是我国域名数量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中国网站数量为191.9万个,年增长率为46.3%。其中cn下的网站数为137万,占总网站数71.4%。
中国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数达到493729mbps,年增长率为58.1%。目前人均拥有水平为20mbps/万网民,比2007年12月增长了2mbps,中国互联网国际出口连接能力不断增强。”
4.1.2网络结构
internet是一个大型网络,但不是广域网,因为它是由若干属于不同组织的网络连接而成的网络,这些连接起来的网络,属于不同组织管理,网络结构、设备以及使用的协议都有可能不同。
以一个国家范围内的internet为例,其中的网络之间的连接依靠路由器这个设备,网络结构是三层结构,最底层为校园网和企业网,中间层是地区网络,最上一层是全国骨干网。
4.2internet协议体系结构
4.2.1tcp/ip体系结构
osi的七层参考模型是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一种七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该模型,采用了四层结构,但遵循同样的规则,即下一层为其上一层提供服务。
这部分内容请参见1.5.3小节。
4.2.2internet中的协议
在internet网络中,使用tcp/ip网络体系结构,不同层次的协议完成不同工作。
1.ip协议
网络互联(网际)协议(internetprotocol,ip)是tcp/ip的核心,也是internet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在数据传输接收一方,ip协议接收由其下一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传输层中的tcp协议或udp协议;在发送数据一方,ip层协议把从tcp或udp协议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低一层。
ip数据包的传输不采用面向连接方式,ip协议不去确认数据包是否按顺序发送或者是否出现差错。ip数据包中包含发送数据的主机地址(源地址)和接收数据的主机地址(目的地址)。
ip协议是尽量做到最好的协议,但没有质量保证。
2.tcp协议
如果ip数据包中已经有封装好的tcp数据包,那么ip将向上一层传送到传输层。
tcp协议对数据报文排序并进行错误检查,同时实现虚电路间的连接。tcp数据包中包括序号和确认,所以未按照顺序收到的包可以被排序,损坏的包可以被重传。
在接收一端,tcp协议层将它的数据送到高层应用程序,例如送给telnet的服务程序和客户程序。在发送一端,应用程序轮流将数据送回tcp协议层,tcp层将它们向下传送到ip层,以及设备驱动程序,并通过物理介质(线路),传送到接收一端。
面向连接的服务(例如telnet、ftp、http和smtp等)需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这些服务使用tcp协议传输数据。在某些情况下,dns服务也使用tcp协议发送和接收域名数据库。
3.udp协议
udp协议与tcp协议都位于传输层,udp不提供面向连接服务,udp主要用于那些面向查询或应答的服务,例如nfs,这些应用服务所交换的数据量较小。
4.icmp协议
icmp协议与ip协议位于同一层,它被用来传送ip协议层的控制信息。其主要任务是提供有关通向目的地址的路径信息,例如,icmp协议的“redirect”信息通知主机通向其他系统的更好路径,“unreachable”信息指出路径有问题,ping是最常用的基于icmp协议的服务。
5.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协议请参考第6章内容。
4.3internet网络接入技术
在cnnic第20次互联网报告中指出,目前,在我国众多的宽带网民中,adsl接入方式和专线接入占有较大的比例。
几种主流接入方式的变化趋势和网民规模各不相同。目前,宽带(含专线)网民数量明显上升,每年都以千万人的数量级增长。其中专线网民平稳发展,年增长百万量级;拨号网民继续下降,但目前仍有超过3000万网民在使用拨号上网。
无线接入1,特别是其中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接入在中国的发展比较迅速,满足了一部分网民的特殊需求,网民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规模。目前使用无线接入的网民已超过5000万人,其中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接入已经达到4000多万人。
下面主要介绍目前常见的几种互联网接入技术。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