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网络安全基础知识(2)
第23章网络安全基础知识(2)
2.网络协议的脆弱性网络协议开放性的根本原因是协议的开放性,因为要实现不同计算机系统或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互联要求,网络协议必须是开放的。开放的协议脆弱性表现在:
(1)域名服务系统的弱点。
(2)容易受攻击的cgi程序和服务器端应用程序扩展,主要是在www服务。
(3)远程进程调用(rpc)。
(4)微软的iis安全漏洞。
(5)smtp邮件服务的缓存溢出漏洞。
(6)nfs以及端口的漏洞。
(7)imap、pop邮件服务器缓存溢出漏洞和错误的配置。
类似因网络协议本身的问题导致的漏洞还有很多,此处不再一一列举。可以说,几乎在tcp/ip协议的每个部分都存在漏洞。
7.1.5网络面临威胁的分类
1.天灾
天灾是指自然界的灾害,是不可控制的,例如地震、雷击、洪水。
2.人为威胁
人为的威胁有两类,一类是非恶意的,是人们无意中造成的破坏;另一类是恶意的,如入侵计算机网络而造成的危害。恶意的破坏大概分为以下四种。
(1)中断
中断指系统运行突然被人为中断,造成计算机网络资源损害乃至不能使用,暂停数据传输或信息服务。
(2)窃取
窃取指故意以某种非法手段盗窃账号、密码,非法获得数据库信息或网络服务。
(3)更改
更改指以某种非法手段盗窃账号、密码,非法对网络资源进行篡改。
(4)伪造
伪造指以某种非法手段,制造假的账户、数据资源,以骗取好处。
3.系统自身原因
系统自身的原因有:硬件故障的原因,软件存在后门和漏洞等。
7.2安全防范技术与实现
7.2.1密码技术
密码学是一门古老、深奥的学科。计算机密码学是研究计算机信息加密、解密及其变换的学科,是数学和计算机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在计算机通讯中,采用密码技术将信息隐蔽起来,再将隐蔽后的信息传输出去,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即使被窃取或截获,窃取者也不能了解信息的内容,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
通讯的双方约定一种方法,用特定的符号按照通讯双方约定的方法把电文的原形隐蔽起来,不为第三者所识别的通讯方式称为密码通讯。
1.密码学术语
(1)密钥
密钥是实现秘密通讯的主要手段,是隐蔽语言、文字、图像的特种符号,密码也被称做密钥。
(2)明文
明文是没有被加密的报文。
(3)密文
密文是被加密后的报文。
(4)加密算法
加密算法是将明文变成密文的计算方法;解密算法是反向的运算解密的算法。
(5)加密码
加密码是含有一个参数k的数学变换,即c=ek(p)。
2.对称密码体制
对称密码体制也被称为单钥密码算法。
对称密码算法是指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为同一密钥的密码算法。因此,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在进行信息的传输与处理时,必须共同持有该密钥,被称为对称密钥。
通常使用的加密算法比较简便高效,密钥简短,破译极其困难。由于系统的保密性主要取决于密钥的安全性,所以在公开的计算机网络上安全地传送和保管密钥是一个重要环节。
3.非对称密码体制
非对称密码体制又被称为双钥密码算法或公钥密码算法,是指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为两个不同密钥的密码算法。公钥密码算法使用一对密钥,一个用于加密信息,另一个用于解密信息。加密密钥不同于解密密钥,通信双方无需事先交换密钥就可进行保密通信。其特点如下。
(1)加密密钥被公之于众。
(2)只有解密人知道解密密钥。
(3)两个密钥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用其中任何一个密钥加密过的信息只能用另一个密钥进行解密。
(4)若以公钥作为加密密钥,以用户专用密钥(私钥)作为解密密钥,则可实现多个用户加密的信息只能由一个用户解读,可用于数字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