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网络技术应用举例(1)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 刘瑞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6章网络技术应用举例(1)

第26章网络技术应用举例(1)

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应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与工作方式,计算机网络已广泛应用于科研、教育、国防、商业等不同领域,成为信息交流与共享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使人们能够及时、快速地访问所需的信息资源来满足强烈的求知欲,也提供了一个进行各种自由交流的平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网络技术的了解、使用乃至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网络,已成为每一个计算机网络爱好者所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在本章中,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网络技术应用实例,供大家学习与参考。【本章主要内容】

需求分析。

设备的选择。

软件的选择。

网络安全方案。

8.1办公局域网组建设计

目前,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已经或开始重视办公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将办公室内或各部门间的计算机连接成一个局域网,实现业务无纸化、网络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办公成本。办公局域网也可以连接到internet上,实现局域网内计算机共享上网与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获取。本节将根据一个案例,围绕如何组建和管理办公局域网,以及办公局域网内常见的网络服务和网络安全措施等核心问题进行阐述。主要内容包括以下8个方面:

需求分析、网络总体设计、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网络硬件设备的选择、网络服务器的选择、接入internet、网络服务和网络安全措施。

8.1.1需求分析

当我们要组建一个网络时,首先应该进行的是用户需求调研分析,明确用户所需的功能与目标,并根据所能利用的资源来帮助用户实现目标。

【案例】某研究所需要组建一个局域网,该研究所现有2间办公室和6间实验室,每个房间内有数量不同、配置不同的计算机。现在需要将这些计算机联网,实现单位内部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并且能够接入adsl电信网和教育网(研究所拥有一个教育网固定ip和adsl账号),以方便文献资料的查询,提高工作效率;研究所有一个web服务器需要对外提供访问,提供ftp服务;研究所内部需要共享打印机。目前各个计算机只是进行office办公、专业软件等一些简单应用,现需要在此基础上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便于单位全体人员的信息查询和共享,利用internet实现远程办公。

8.1.2网络总体设计

在组建局域网前应进行总体设计,总体设计是局域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程蓝图,是搞好局域网建设的核心任务。总体设计主要有以下步骤。

(1)进行对象研究和需求调查,明确系统建设的需求和条件。

(2)在需求分析基础上,确定内部网络服务类型,确定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包括网络设施、站点设置、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目标。

(3)确定待建局域网网络拓扑结构和功能,根据应用需求和办公室分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4)确定技术设计原则,如在技术选型、布线设计、设备选择、软件配置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5)规划并安排网络建设的实施步骤。根据以上总体设计的要求,在此案例中我们要根据计算机实际分布情况确定性价比最高的网络连接类型,合理布线,实现所有计算机的联网;并且预留出一定的端口,以方便今后网络的扩充;局域网应同时接入教育网和电信adsl网,以保证所有计算机网络切换和资源共享快捷方便。为此,开展以下工作。

1建立基于windowsntserver的网络服务器,实现文件和打印共享。

2建立web服务器,开发办公自动化系统,内部人员可以利用网络相互交流和协作,并提供对外访问,便于外部人员及时了解信息和查询资料。

3建立邮件服务器,方便内部人员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8.1.3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局域网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型及混合型,其中星型拓扑是较常见、使用比较频繁的一种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拓扑是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对点链路接到中央节点的各分节点组成,中央节点执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减轻各分节点之间的处理负担。星型网络与其他几种结构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中央节点、网络交换设备集中,方便提供服务和网络重新配置。

(2)网络中节点容易产生故障,在星型拓扑中,清除故障容易,容易检测和隔离故障,可方便地将故障点从系统中删除,不会导致全网崩溃。

(3)星型网络中任何连接只涉及中央节点和分节点,因此控制介质访问的方法较简单。

根据该研究所计算机分布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星型结构的优点,该网络设计采用了星型结构。

8.1.4网络硬件设备的选择

在购买与使用网络设备时,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网络布线由于不易升级、有效传输距离限制等问题,所以应当选择质量较好的双绞线,如超五类、六类等非屏蔽双绞线。

(2)网络硬件设备不一定选择最新、最好的,应选择使用成熟技术的设备,主要是从性价比和可靠性方面考虑。

(3)设备应该具有可升级性,为未来网络升级奠定基础。

8.1.5网络服务器的选择

各种局域网中,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访问控制方式是集中控制型的,控制核心是网络服务器,一般是一台高档微机或是拥有大容量硬盘的专用服务器。

市场上服务器产品种类繁多,档次高低不同,性能各有千秋,应用领域各具差异。在实际网络应用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服务器是至关重要的。在选择网络服务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考虑。

1.选择性与移植性

(1)硬件系统的开放性

硬件系统的开放性是指整个服务器,而不是服务里的某个硬件技术。如果决定购买某一个传统专用小型机的结构,如hp9000的pa‐risc、ibm的powerpc、sun的ultra‐sparc等,则尽量只购买一家公司的产品,因为如果选择别的公司服务器则要克服很多升级和移植的困难。

(2)硬件外设的开放性

服务器硬件外设应该具有选择性和可移植性的特点。这样可以不必局限于某一厂家的产品,择优购买。

(3)内部硬件扩展的开放性

服务器内部硬件扩展应该具有可选择性和可移植性的特点。这里主要指cpu和内存。

服务器的cpu应该有多个兼容厂商。比如intel、amd的芯片。

2.性能与性能价格比

比较服务器之间的性能时,除了考虑一些指标,如cpu速度、cpu个数、cpu总线结构是32位还是64位,是cisc还是risc处理器、cache高速缓存大小、系统总线速度、i/o吞吐带宽、网卡速度、硬盘速度等外,还应注重以下总体指标。

(1)可扩展性

可扩展性指增加内部或外部硬件。比如扩充cpu数目(smp)、增加内存、增加硬盘数目和容量、增加i/o总线上的适配器(插卡)等。

(2)可升级性

升级是指用新的硬件部件替代现有性能较差的部件。比如cpu处理器的升级。有些服务器的cpu与主板紧密结合,所以要升级cpu时只能更换整块cpu板,成本昂贵。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