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八十七) - 刀下不留人 - 财神爷的宝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刀下不留人 >

144?(八十七)

144(八十七)

◎雏凤清声,初露锋芒◎

淑妃被带下去后,昭德帝的目光移向自己的二儿子和大女儿,他在一儿一女间游移了刹那,还是选择了先询问盛王。

“你可知罪?”

盛王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一路膝行至昭德帝跟前,面露凄苦:“父皇,儿臣……儿臣不知。”

昭德帝眉头紧锁,似乎是对他的回答不太满意。

夏皇后继续煽风点火:“淑妃和襄王勾结谋反已经闹得人尽皆知,那帮着她们安插人手进宫的郑夺更是你的表弟,你敢说这事儿和你没关系?依本宫看,不仅是盛王你,就连整个郑家还有你的岳家都摆脱不了嫌疑。”

“盛王,陛下一直厚爱你尤胜太子,你怎能不顾人伦干下这谋逆的恶事?”

在场之人哪个听不明白皇后话中的意思,这是要坐实了盛王谋反逼宫的事,甚至想把盛王的外家连同岳家一同拉下水,定位成同伙,让两家再无翻身之日。

盛王一旦成了光杆司令,就算皇帝再如何顾念亲情也是废了。

届时,太子顺利继承大统的路上又少了一个绊脚石。

盛王真是恨急了皇后,他知道这毒妇就是落井下石想置自己于死地,他此时脑中无比清楚自己的处境,唯一的活路就在父皇那里。

盛王爬到昭德帝的跟前,一把抱住他的大腿,开始哭。

对,就是哭。

一边哭还一边抽泣着说自己小时候的事,零零碎碎,但都是属于父子俩的亲情时刻。

眼见昭德帝的眉头越来越松,神色也较之前缓和了不少,了解他的人都晓得,盛王这把押对了,还真叫他钻了亲情的空子。

昭德帝把手搭在儿子的肩头,然后抚上他的头顶,最后……他缓慢地开口:“杨易之,把盛王押下去,留在府中严加看管,没有朕的命令不得出。”

杨易之抱拳领命,手一挥就有人上前拿人,盛王被带下去的时候也不喊冤,就只是一味的痛哭。

夏皇后见状顿时不悦,她情急之下开口:“陛下,就这么轻轻揭过?谋逆可是大罪,怎能……”

昭德帝:“皇后是在质疑朕的决定?”

“臣妾不敢。”夏皇后提着裙摆就跪在了昭德帝的脚边,为自己辩解道:“只是陛下,若是对盛王母子轻拿轻放,朝臣们怕是不能……”

昭德帝不想听她的碎碎念,直接吩咐下去:“来人,送皇后去歇息。”

夏皇后未说完的话就这样被堵了回去,见帝王不悦,如此不给自己脸面,她知道再纠缠下去只会惹怒了陛下。

离去前夏皇后把目光放在了毕仁的身上,对她使了个眼色,希望这个长平能读懂自己的意思,继续在捶死淑妃母子的道路上添砖加瓦。

一下走了仨,殿内顿时清静了不少。

昭德帝把目光放在女儿身上,开口第一句竟是:“你杀了你皇伯父?”

毕仁:“是。”

昭德帝:“不怕惹得朝臣非议?”

毕仁:“儿臣救了他们的命。再说那襄王竟然指使死士无差别屠戮朝臣及家眷,儿臣诛杀一个谋逆的反贼何错之有?”

昭德帝:“那和嘉呢?”

毕仁:“父女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襄王已死,和嘉县主活不成了,儿臣出于怜悯才送他们父女一同上路。”

昭德帝眉头再次皱起,不知是不是对女儿的心狠手辣表示不认同,他道:“送去和亲也不是不可。”

“不可。”毕仁一口否决了昭德帝的提议,也不看他脸色如何,继续说道:“儿臣已在宫宴上明确表示,我朝不和亲。”

“那句郦偏居一隅,地瘠民贫,我大周若是自降身价与一小国平起平坐,岂不让人耻笑?”

“我大周与句郦只能是宗藩关系,不能对其等量齐观。”

“况且,待太子得胜还朝,那句郦怕是只能向我朝称臣纳贡。”

待毕仁说完这一番话,昭德帝看她的眼神中竟然多出了几分忌惮,“朕的女儿巾帼不让须眉,长平是否想取太子而代之?”

前半句还在夸奖,后半句转换的猝不及防。

昭德帝也不再遮掩,一反常态的直接问询女儿对皇位的想法。

此时的殿中针落可闻,仅有的几名御前侍奉的人都恨不得把头埋在脖子里,连呼气都不敢大声。

只有毕仁没有受到环境影响,她脸上露出一抹似是而非的笑,回道:“父皇,儿臣当然没有觊觎皇位之心。”

昭德帝脸上紧绷的神色一松。

就见女儿一把将杵在那里当隐形人,还带着几分神游天外的外孙女拉至身前,朗声说道:“吾儿天赋卓绝,乃帝者之材。”

“父皇觉着呢?”

昭德帝被长平的厚颜无耻惊到了,他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你竟想将我毕氏天下交与一个外姓人。”

他这个老父亲原以为女儿对皇位有所觊觎,结果人家是想扶自己的女儿上位。

不行,这个他万不能答应!

毕仁摆手:“嗐,怀安姓什么还不是您一句话的事儿。”

昭德帝被她的蹬鼻子上脸气得胸口起伏,“朕……咳咳咳……不答应!”

“怕是由不得父皇了。”毕仁也不想在此继续挂着一副虚伪的面皮与之纠缠,她索性把那点野心拿到面上来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