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五十一)
108(五十一)
◎沉疴、烂疮◎
吴壬祖一出,已经燃起苗头的骚乱竟然以一种平和的方式渐渐平息下来。
就好比即将卷起的巨浪突然退回了大海里,一片风平浪静。
“唉,都散了,散了袄。”随着官差温和的“驱赶”,百姓们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县衙门前。
还有人揣着一脸的不放心,时不时回头张望。
毕仁看着这一切,心道:这清源县从官到民都有点意思,说是“上下一心”也不为过。
吴壬祖正了正衣冠,脸上带着诚恳上前请罪,“下官有罪,惊了大人的驾,还望大人海涵!”说完竟然不顾身份还想伸手替毕仁牵马。
毕仁手持马鞭拦下他,“岂敢,若是让吴大人给本官牵了马,传出去,我们这些人怕不是走不出这清源县?”
“刺史大人说笑了,您里面请……”吴壬祖做出恭敬的模样,毕仁就那样居高临下静静望着他。
一人在上,一人在下,就那么相互对视了一小会儿,最后以吴壬祖的躬身低头为止。
四人在前,黄染率人跟上,他自己更是眼含警惕四处扫视,生怕这是一场请君入瓮的鸿门宴。
直至毕仁四人和吴壬祖他们一起进了待客的花厅,黄染才停住脚步,守在门外警戒四周。
环视屋内一圈后,伴随着刀磕桌面的“咔嗒”声,毕仁施施然坐下,她嘴角噙着笑:“吴县令好手段,竟能让这清源百姓为你当马前卒,看来你是真不把治下百姓的命当命啊。”
今个要是换了别人,刚才那帮百姓有没有命在都两说。
吴壬祖撩袍下跪,语气中带着一丝慷慨赴死的决心:“大人,清源县内确实有人制造贩卖私盐,这一切皆因下官治下不严所致,与百姓们无关,他们也是被……也是日子艰难,求大人体谅!”
怀安冷笑:“都敢围堵刺史了,我可没看出他们有什么艰难!真正艰难的人能有这种胆量?”
对于这点,吴壬祖一时也是无言以对。
在旁侯着的马黔首看自家东翁吃瘪,一时忍不住想替他辩驳几分,“二位殿下……”
毕仁把目光移到说话之人身上,不语。
侍剑:“你是何人?郡主殿下是在和吴县令说话,岂有你胡乱插嘴的道理。”郡守府议事的时候她可一直都在,从未见过有这号人。
吴壬祖见状赶忙开口解围,他指着身旁的人向毕仁介绍道:“二位殿下,这是我们县衙的马推官,平日里都是他在辅佐下官处理一些杂事。”
这么说毕仁就明白了,这人就是跟方惟远和温承一般的角色,推官只是挂名,大概率是幕僚和师爷。
毕仁:“哦,那你想说什么?”
马黔首对着厅内众人团团作揖,把规矩做了个十成十才开口回答毕仁的问话,“回刺史大人的话,小人是想说我们大人是个好官。”
毕仁:“哦?”怎么个好法?
马黔首:“咱们这清源县能用于种植粮食的水田不算多,因着临海倒也饿不着肚子,平时渔民下海打鱼,多走几趟总能有些收获。捕回来的鱼虾海货不仅能自己吃,渔民们还可以把它们晒干做成咸鱼之类的往外贩卖,日子倒也过得去。”
这不也还成,比那只能守着田地靠老天爷赏饭吃的强多了。
许是看出了她们眼中的疑惑,马黔首继续说道:“可惜这一切都被瀛寇给打破了。祥福村的惨剧我们清源县也遭遇过,大人您不妨打听打听,沿海各县哪个村没遭过瀛寇的劫掠,哪次他们登岸之后不是连杀带抢,搞得百姓财物被夺,家破人亡。”
毕仁:“据本官所知,这沿海几个郡县都是有驻军的,并且扬州刺史有调兵权,之前的刺史就没想着剿匪?”
“怎么没有。”吴壬祖接过话,“上一任扬州刺史黄大人也是号召我们各个县勇于抵抗瀛寇,还亲自带兵出海剿过匪。只不过……唉!”
这一声叹息道尽了无奈。
毕仁已经知道了结果,那就是——战败。
若是能打赢那帮海盗,抵抗住海上流寇的侵扰,也不会有之前的祥福村之难。
毕仁实在是有些好奇,问道:“流寇登岛一般多少条船?载多少人?咱们这边会组织多少人抵抗?”
吴壬祖与马黔首互相看了看彼此,而后低头不语,一副羞于启齿的模样。
毕仁:“嗯?”这一声中蕴含着不悦。
最后还是吴壬祖扛不住压力,回答了毕仁的话,“回大人,一次是黄刺史带人从清源这边出海,怎料不敌,反被海盗追击着上了岸,来敌四十人,杀光了一座村子……”
啪!
一只茶碗被毕仁扫落在地。
毕仁眼睛紧紧看着二人,声音冰冷:“继续说。”
“另一次是黄刺史令水事都尉蒋延卯领兵,率战船主动出击,一共派出战船二十艘,兵士一千人,最终……”
怀安催促:“最终如何了,你倒是说呀!”
吴壬祖:“最终船只损毁殆尽,所有兵士无一生还。”
毕仁眉头紧皱:“对方有多少人?”
“三、三百海匪……”吴壬祖声音越来越小。
砰!
毕仁拍案而起:“简直荒唐!”
怀安也惊呼出声:“这怎么可能?!”
班鹤青也忍不住了,“三百海盗能分散到几条船上?定然不会超过十条。咱们在人数是海盗三倍,船只也远远多余他们的情况下还能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