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四十九)
106(四十九)
◎会议、措施、发现◎
从海边刑场回到郡守府,毕仁草草吃了一口饭就开始继续安排工作。
首先是把女学的选址敲定,位置不能太过于偏僻,要方便女孩子们上下学堂。
毕仁:“请来的夫子要以女夫子为主,实在不够就挑选品德高尚的男夫子补上。”
若真有女子愿意走科举这条路,以当下的情况来看,还是男夫子经验多一些,掌握更多的“应试技巧”。
毕仁:“夫子们学识倒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德行。男夫子要年龄偏大些,五十岁往上为佳,如家中已有孙子孙女的年纪可以适当降低。”说白了就是要爷爷辈的。
建安郡学正沈文卓不太明白上官为何要提出这样的要求,但他还是把这些一一记在心里。
毕仁见这个学正态度不卑不亢,听得也很认真,当下还是很满意的。
她补充一句:“过几日也许会调鄱阳郡或者临川郡的人过来,他们在推进女学这一块很有经验。”
沈文卓闻言脸色微变,不过很快隐没下来。
这位是什么意思?
让其他郡的官员来指导工作,难道是对自己的能力不满意?
“勿需多虑,不过是为了让你们相互探讨。毕竟,本官需要你们三个月来拿出切实的成效,别为了一些不想干的误了事。”毕仁这段话是盯着沈文卓说的,眼神意味深长。
沈文卓内心思量了一番就理清了思绪:刺史大人这是提点自己不要排挤外来同僚,人家都给你派帮手了,三个月后要是还不成事,那也就不用再坐在学正这个位置上了。
虽说刺史对其治下官员有一定的任免权,但超过五品以上的都应上报吏部核准才行,上一任就是如此。
可现在这位不用,人家是顶着皇命下来的,还是宗室,权限可以无限放大。
这一点从她果断收拾了涂常就能看出来。
“先斩后奏”这四个字在官场上是很可怕的存在,一旦沾上,就意味着被逮住小辫子的人是一点缓冲时间都没有。
什么上书申辩、押送进京、三司会审、找人捞捞都没用,因为根本就来不及,图的就是一个速战速决。
有冤有屈都和阎王爷去申吧。
侍剑禀报:“殿下,郡主她们回来了。”
毕仁:“嗯,让她们都进来,顺便把各商行的东家也叫进来。”
一行人鱼贯而入,打头的就是怀安郡主,闻琴与班鹤青跟随其左右,她们三人身后还跟着腰挎兵器的黄染,最后才是以刘嗣承为首的一干商户。
毕仁挥挥手,立刻有人给怀安郡主和班鹤轻搬来凳子。
毕仁看向怀安:“事情进展如何?”
怀安起身答话:“回母亲的话,一切还好,方先生暂时留在了清源县,还有些事情要处理。”
话音刚落就听“啪嗒”一声,毕仁扬眸望去,是清源县令吴壬祖打翻了茶碗。
吴壬祖慌忙起身致歉,刚要说话,毕仁就挥手打断了他:“无妨,说正事呢。”
吴壬祖讪讪坐下,但看表情还是透露出了一丝不安。
方惟远逗留清源未归就代表那里有事,至于是好事还是坏事……观怀安说此话时面色平静,应该不是什么坏消息。
倒是被上官注意到的吴壬祖心下惶惶,忍了再忍还是拿出帕子擦了擦汗。
毕仁:“……”她有这么吓人么?
黄染主动上前:“殿下,人没找到。”
毕仁皱眉:不应该呀。
毕仁派黄染去找的人是一个女人,名叫香娘,是望彩楼的花魁。同时也是今天瀛岛人会偷袭刑场这个消息的来源。
自己两天前还见过她,也是因缘际会之下香娘才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毕仁,据香娘说这是她伺候一个酒醉的瀛岛人时,从他口中听来的。
当时为了不被瀛岛人察觉,香娘谢绝了毕仁立刻把她赎出去的提议,主动留在了望彩楼,只说事成之后再来赎人就成。
仅仅才相隔两天人怎么能莫名其妙不见了呢?要说是走漏了消息也不太可能。
必是出了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
毕仁再问:“去过她的家中么,可是被家里人接了回去?”意思是香娘是不是被人赎身了。
黄染点点头,又摇摇头。
毕仁顿时明白他这是有话不好在这里说,当即道:“你先退下,晚些再详细说。”
毕仁收回注意力,再次看向在堂中规规矩矩站着的商户,说道:“在海边说的话你们要牢记,每家商行都要留出一定的位置给女子,比例多少本官不做强迫规定。但相同的活,但凡招进来的女子能与男子一同胜任,那就要得到相同的待遇。”
“就是说,同工种要同酬劳。”
“当然,本官说给你们一定的税收减免也会做到。只要按商会的规章制度办事,本官必不会让你们吃亏。”
“不按规矩办事,是会有惩罚的,你们可懂?”
一众商户互相对了个眼神,齐声道:“我等明白。”
毕仁环视场中一周,再次开口:“育婴堂的是也要抓紧办,你们要把官府抵制杀婴、溺婴行为的决心说给百姓们听,让他们知道触犯官府政令的严重性。”
冯为期起身:“大人,若是有愚民触犯了该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