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艰辛打工路
一路上,李莎莎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家里的艰难和不易。
爸爸没有文化,身材矮小,家里又穷,直到二十八岁才娶了小时候患有小儿麻痹症、留下腿部残疾的妈妈。妈妈身体又不好,经常需要看病,他们一家不能像别人那样到东南沿海等地区去打工挣钱,终日守着十多亩承包地,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穷困不堪。
李莎莎打从记事起,听的最多的就是,爸爸妈妈坐在星光下自家院子里,拉家常。
妈妈总是说:“村里谁家儿子又寄回来几万块钱,谁家在村里翻盖了两层楼。”
李善良嘴上叼着旱烟袋,都二十一世纪了,他连一包香烟都买不起,依然吸着屋后边一家栽种的旱烟叶子。烟头细小的火星在他嘴上明灭,所说不出一句有希望的话来。
“桥西头二憨家的三梅子,去年开了一家乡村淘宝店,杨桃,栗子,山竹,石斛,货卖全国,听说一年都挣六七万块。”
听了妻子的话,李善良磕掉烟袋里的灰,长叹一声:“那都是有文化人干的事。可惜,我们家缺的就是有文化的人。”
妻子不吱声了。
李善良朝窗口里望一眼,艰难但十分坚定地说:“说什么,我们也要把莎莎供上大学。”
李莎莎也确实争气,小学、初中成绩都名列前茅,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中学。
李莎莎没有想到,爸爸把自己供上了大学,自己却因为恶劣的条件,超重的体力劳动,罹患了胃癌。
为了筹钱给父亲治病,李莎莎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外援,只有靠自己。而自己,能做的只有拼命打工。
而打工也并不容易,不是你肯吃苦,卖力气就可以。打三份工,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还有学业,长期下去,不是一般人能够坚持的。
但是,对李莎莎而言,比身体的付出和精力的透支更让人痛苦的,是误解,是歧视,是屈辱,是因为不公平而遭受的人格践踏。
同学的白眼和讥笑,穿着的寒酸,出身的卑微,都深深刺痛她的神经,令她极度自卑。反过来在心里,又蛰伏着强烈的自尊感。
在这种矛盾心理互相交替的状态下,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对自身的伤害都是巨大的。更何况,比这些伤害更让她透不过气来的是父亲的病。
在她去早餐店打工第二天,一个食客的钱包丢了。
当时已经八点多钟,基本上过了早餐高峰期,店里面没有多少客人。客人不依不饶地找老板,他说:“我在你的店里钱包丢了,你们得赔我。”
老板把几个服务员叫到一起“审问”。别的服务员都是老员工,只有李莎莎一个新来的,再加上她本来就自卑,环境和人都不熟悉,难免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
老板不由分说,怀疑是她偷了客人的钱包。
一个早餐店,又没有监控。
不管怎么唯唯诺诺,李莎莎当然不承认偷了客人的钱。好在那客人钱包里钱不多,据他本人说不到五百块钱。不够立案标准,店里和失窃人都没有报案。
见她死不承认,早餐店老板为了维护店里声誉,给客人一个说法,当场开除了李莎莎。
临走前,她把自己的包,衣兜都翻给大家看。然而,没有人去看她的口袋,也没有人听她的辩解。
她是哭着离开了那家早餐店,白白为那家店累死累活干了两天,还落了一个贼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