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承思殿3 - 我在古代搞设计 - 嬉游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第70章 、承思殿3

赵璋似乎就在等着她这句话,闻言,笑着将手中的发簪放在桌上,道:“愿闻其详。”

沈妙妙在沈成远震惊又满是忧虑的目光中,理清了思路,从容道:“京师里奢侈享乐之风,并不是一日两日,积聚已久的风气就像是一棵扎根颇深的巨树,想要拔除并不容易。”

“大虞国在陛下的治理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能有能力和闲余去享受生活,就是最好的证明。”好听的话,先说上一波总是不会错的,再者,她的话也没有错,如果乱世难平,温饱尚都不能保证的话,也就根本不会有人操心头上戴的,身上穿的都是些什么了。

她道:“在臣女看来,享乐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这个度和方向。”

“好比这树木虽然长在了大路之上,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会阻碍通行,但如若善加引导归束,说不定会变成路途上漂亮的风景也说不定。”

她这话说得模棱两可,但赵璋却仍耐心且面色和善地望着她,沈妙妙心中有了些底,看来赵璋是真的重视这个问题。

也难怪,单就沈妙妙来看,官宦富贵人家也就算了,就是这京城里普通百姓人家,似乎也乐于参与这风气之中,作为皇帝的赵璋有些深远的忧虑也属实应当。

于是,她不再卖关子,也不麻烦皇帝再来询问,主动道:“不知陛下愿不愿意听一听玉昭对于风尚一词的理解?”

赵璋挑了挑眉,沈妙妙便道:

“京城里的夫人娘子们,不管是谁,她们的家庭背景、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特点,都没有完全相同的。但一旦她们互相交往,聚在一起,很自然地就会变成为了一个群体。这个时不时就要聚上一聚的群体会相应地产生一种集体心理。而正是这种心理,使得她们的感情和思想行为变得同自己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又很大的不同。风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她的理论知识显然对于古人来说,有些难懂,于是她笑着道:“我举个例子,就比如父亲带兵打仗,那些为国家奔赴沙场的士兵,他在从军前,可能是卖肉的屠夫,可能是种田的农民,也可能是卖货的挑郎,无论他们身份如何,一旦受过训练,站在百万雄师之间,心中自然而然也都崇尚着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英雄。”

她说着,眼波一抬,望向杜衍:“又比如杜大人这样饱读诗书的文人墨客,诗词歌赋、往圣绝学皆在胸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看待问题自然也站在自己的角度,但一旦入朝为官,想必也都是怀揣着一颗为国为民、兼济天下之心的。”

“单独的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之中,这个群体所形成的风尚,自然而然也就影响了他的思想和行为,哪怕他不完全接受,或者另有所见,但大势所趋下,也避无可避地要受到影响。”

她这一段话,说得云里雾里好似冠冕堂皇,却让在场另外三个男人,包括沈成远在内都陷入了沉思。

赵璋道:“沈家娘子这话有些道理,但这风尚一词,难道也能用在妇人身上吗?妇人间追求吃穿用度,形成的又是何种风尚?”

就知道,在这封建社会,男子们对女子们的爱美之心是根本不重视的。

她觑了一眼杜衍,见杜侍郎神情严肃,敛眸不语,看着就像是不高兴。

沈妙妙抿嘴露出一个让这书房都亮上两分的笑容:“妇人间的这种风尚自是不能和家国天下相比的,但陛下的问题也正是症结所在,妇人间的风尚可以是简约朴素,也可以是奢美华丽,甚至也可能是另类特异,但究其根本不外乎是为了修饰自我,追求一种美的境界。”

她最后望向赵璋:“对美的定义,因人而异,但风尚却可以使得这种对美的追求,最后变为一种生活的态度。”

前面许多,不外乎最后一句才是根本,沈妙妙先前那些话,也有试探赵璋和杜衍反应的意思,此刻她有了把握,才道:“陛下也希望百姓喜乐,家家富足,这富裕生活不止一代,要延续下去才可以,所以才为了这享乐风气头痛而又无从下手。”

“依玉昭所见,归束治标不治本,劝说远不及主动追求更有成效,如今是奢靡之风盛行,我们只要确立清新淡薄、兼收并蓄甚至是自由多样的流行即可,只要改变这种追求美的风尚,奢华消散,也指日可待。”

一旁的沈成远终于察觉到了不对,脸色一变。

就见赵璋笑眯眯地顺着沈妙妙的话,道:“哦?既然如此,沈家娘子可是已有妙计?”

沈成远伸出手,却来不及阻拦,就见沈妙妙突然重新跪下,俯身对着赵璋一拜,铿锵道:“臣女玉昭,技有一二,如若陛下不弃,愿解陛下之忧,为京城里风清气正略出绵薄之力。”

杜衍瞪大了眼睛,终于为憋在胸口的那口气找到了源头,却只觉更加胸闷。

赵璋哈哈一笑,甚是满意道:“沈家娘子才绝冠京,称得上当世妙人,难得上至宫苑后妃、宗室命妇,下至平民百姓都对你赞誉有嘉,有勇有谋,妙手仁心皆不输男子。”

皇帝每称赞一个词,沈成远的脸色都白了一分,那边杜衍则干脆将身体转向皇帝的方向,仿佛等他话落便要开口。

赵璋点头:“沈家娘子既有报效之心,朕岂可辜负。”

他说着,根本不等殿上另外两个男人开口,神情一肃,朗声道:“沈氏玉昭听旨,即日起,亲封你为文思院掌使兼提辖官,辖下属文思院、礼物局、绫锦院及铸印局,晋二品,赐紫金鱼袋。”

老神在在的皇帝望着下面目瞪口呆的三人,斟酌了一下,叫了声:“齐天合。”

没有应答。

赵璋皱了下眉,侧头望向身后:“齐天合!”

仿佛生吞了个鸡腿的齐天合激灵一下回神,立即躬身上前:“老奴在。”

“去取我的金牌来,给沈大人配上。”

他说着说着就改口,这沈大人可不是再说沈成远。

突然就被降了旨的沈妙妙满脸震惊,难道她用力过猛了?没想到这位皇帝陛下并不按牌理出牌,原本打着的如意算牌哐当一下被这突然从天而降的官运给砸歪了。

到了此刻,沈成远和杜衍同时神魂归位,有志一同,异口同声道:“陛下不可。”

杜衍干脆上前,半个身子挡住沈妙妙,严肃认真道:“陛下,此事不可儿戏,文思使空悬多年,任命不急于一时,再者,我朝没有女子做官的先例,陛下此番决定必然会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非议诤谏下,沈三娘子寸步难行,这文思使当与不当,并无区别。”

“还有……”杜衍顿了一下,“如何整顿风气,正确引导风尚,我看这事定论不一,沈三娘子毕竟年纪轻轻,行事处事又如何保持公正不偏私?”

赵璋一笑,望着因为吃惊双眼瞪得又大又圆的沈妙妙:“杜侍郎所言甚是,所以沈大人可不要辜负朕一片殷殷期望才行,为了让你便于行事,我便赐你一块‘如朕亲临’的金牌,另外,我再调派几个得力之人辅助于你,万望你还朕一个风清气正的风尚之念才好。”

见杜衍还要开口,赵璋道:“杜侍郎,既然你心存疑虑,不如就由你来做沈大人的监官吧,她所实行的措施和方法,由你监察,如若有何处你觉得不妥,完全可以再如之前一样,参上沈大人一本,这次可就名正言顺了。”

赵璋堵了杜衍的嘴,那边沈成远也开口了:“陛下隆恩,末将作为人父惶恐之极,我家女儿自小被我宠着,难免性情直爽,臣恐小女难盛此重任,有负陛下所托,再请陛下三思。”

赵璋微微一笑:“沈将军过谦了,沈三娘子技艺如何有目共睹,朕看她能堪此大任,沈家儿女各个杰出不凡,当年沈家长女朕看着端方有礼,心想着定是位治家有方的娘子才是,想不到不过短短几年,竟是在邓氏家中受了如此多的委屈。”

他说着脸色一沉,道:“妻妾有序,方成世家。邓氏以妾为妻,尊卑不分,此乃罪一。沈氏长女乃是朕亲封的荆国郡主,邓氏竟敢苛责至此,乃是不将朕放在眼中,此乃罪二。邓氏家宅不宁,恶仆丛生,失了世家应有风范,邓家老夫人作为主母,偏颇有失,此乃罪三。”

“齐天合,传朕旨意:罚邓兴贤三年俸禄,官降一等。驳了邓家老夫人二品诰命的身份,降为淑人。邓氏宠妾灭妻,将府内所有妾室杖责九十,恶仆杖责一百,那歌女杖责一百二。让礼部撤回朕亲赐的文书金册,准沈氏长女和离。”

齐天合应声称是,又将取来的金牌亲自递到了沈妙妙面前。

沈成远僵在原地,沈妙妙接过齐天合手中的御赐金牌,俯身叩首道:“沈氏玉昭领命,叩谢陛下隆恩。”

沈成远无法,只能跟着跪了下来,谢主隆恩。

只是,这恩不知道谢的是哪一条。

宫门外,沈成远沉着脸,看着宫人架着马车徐徐停在面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