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师点化返真求
刘大鹏说:咱自别老师,一向思念的紧呐!曾前往泰山庙进香,特寻访老师,说老师前往朝山未回,后又差派人往四路寻访仍旧不遇,今幸鹤驾降临,真乃是不胜雀跃啊! 阎锦说道:自别上公二三年后,家师过世,因见尘世茫茫,遂就弃家访道,幸遇一释友相伴,这三十年来云游于海角,浪迹在天涯,今日前来尘世,欲募善人家。
刘大鹏笑说道:老师好说,有咱刘大鹏在此,随老师所欲,立地可办呐!何苦还要去往他求呢?
阎锦说道:非也!我所募者,关健是要有善根,有善心,有善果,还要有善缘,才可以是一个真正的善人家呐!如若有一念之恶,都终非善缘,即便是像上公这样的泼天富贵,功名盖世,奈威权所逼,负屈含冤者甚众,岂不是去善愈远么?这便就非我岀家人所取也!咱今前来一见上公颜面,是以完全因为昔日与上公的一段友谊,现已得见,便即此告别啦!
说罢,
便就起身要走去,刘大鹏赶忙将他拉扯住了。
说道:久别老师,正好从容相叙一番,以报洪恩啦!咋个便就要去了呢?
阎锦说道:外边还有一位释友在等我哩!
刘大鹏说道:何不也请他进来谈谈啦!
阎锦说道:他是一个清净之人,还未能肯进入尘世的。
刘大鹏遂就忙叫小内侍去外边请他进来,内侍又问他在外边那里呢?
阎锦说道:他在平则门外,文丞相祠前正打坐,你把这羽扇拿去请他才可前来啦!
内侍答应,便持扇飞马而去,果然见祠堂前有一个老僧在打坐。
内侍忙下马叫道:老师父,咱是刘祖爷府里差派前来请你的,有阎锦师父的扇子在此!
只见那老僧睁眼一看,却也不他话,便起身背上棕团,持着籐杖就走,内侍忙上马紧随他入城,便见这老僧就如同熟路一般,竟自往前先行走去,那内侍在后是飞马追随也赶不上哩!
待到了府前,门上来问,老僧只是站在门前不语不回答。
少刻,
才见内侍来到了,下马同他来到书房,刘大鹏赶紧走岀将他迎着一看时,却原来就是当年救他上山的那位老僧啊!刘大鹏忙请他到上坐,便倒身四拜,老僧只是端立不动。
拜毕,
就见老僧将棕团从身上放下,遂盘膝而坐,吃过茶,才见他开口说话。
说道:上公现真是好富贵好威权呐!我看,是不是也该急流勇退了呢?
刘大鹏说道:托二位老师庇荫,颇称得意,也有常思退归山林下的念头,奈朝廷事多,也是急难得脱呐!
老僧说道:上肩容易下肩难呵!只恐怕担子日重一日,是要压杀人的啦!当初老僧有言,可还记得否?叫你得志之时,切戒杀性,你不听我言,肆行无忌,枉害忠良,我告诉你,这恶担子可是有千斤之重呐!你要想脱也是难脱了啊!
这时,
就见内侍已经摆上斋来,见他二人都是绝粟不食,也就只吃一些鲜果饮几杯酒而已。
刘大鹏说道:前次因为访寻阎锦老师不见,却已于宝刹旁建造一座祠堂以报大恩,拨田侍奉香火,老师可曾见否?
阎锦笑说道:虽承上公厚爱,然皆是无益之费啦!贫道已久岀尘埃,咋个又可重新寻回俗事呢?近日,咱已在西山创建出一净室,颇觉幽静,云游之暇,可以聊以息肩喘口气呐!
刘大鹏听罢,暗想道:他既然喜爱西山,咱何不就替他起造一座庙堂报答他呢?
便说道:老师既然已有净室,却不知可肯携我去一观否?
阎锦说道:想去游看一下也不难,但只恐车驾打扰山陵,便只可潜地一游呐!待夜间可去哩!
三人酒毕,
只见老僧立即就坐在棕团上进入定境,阎锦与刘大鹏对榻,阎锦等夜静之时登上榻床,又叫刘大鹏也是盘膝入定。
阎锦说道:上公可凝神默坐要心空万虑,如此,才可同游啦!
刘大鹏遂依言在榻床上屏念静坐,不觉间,便见自己的真魂与阎锦是携手并肩岀门而去,岀城来到人家的尽处,就看见路旁已有一个青衣童子,领着三个牲口上前来迎接。
阎锦便叫刘大鹏骑上去,看时,却是一只麒麟,一只白鹿,一只黑虎,刘大鹏心中有些惧怕,迟迟不敢骑。
阎锦说道:不妨,这都是极驯的牲畜啦!
说毕,
便见他就先骑上了麒麟,刘大鹏骑上了白鹿,童子骑上了黑虎,果然,坐在上面是感觉极稳,只见一阵半云半雾,耳畔中只闻听到风声,早见是跃上了一座高山。
但见那山是万壑争流,千崖竞秀,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雨过天连青壁润,风来松卷翠屏见,山草丛野兰馨,悬崖峭嶂,薜萝生奇葩丽,峻岭平畴,白云闲不度,幽鸟倦还鸣,涧边双鹤唳,石上艾芝生,真是看不尽的山中之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