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归来,往昔之事多遗憾
夜深人静,后宫—慈安宫。
青嬷嬷端着安神汤进来,看见太后又坐在榻上出神,面前摆的,正是皇孙怀瑾殿下当年准备合婚的庚帖。
她放轻了脚步正要离开,忽然听见太后唤道,“小青,你说,当年的事情是不是哀家做错了?”
青嬷嬷连忙上前见礼,说道,“太后何出此言?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怀瑾殿下好。”
“可他这么多年不肯回京,如今回来了,也不肯回宫,心里定是还在怪我——在蕙安那丫头拒婚之后,不肯下旨赐婚。”
此事牵连甚广,错综复杂,非三言两语能说完的,青嬷嬷也不知从何说起。
太后却忆起白日里在公主府时,和薛怀瑾单独见面的情景。
彼时,公主府静室。
“怀瑾,你何时回来的?怎么也没有跟皇祖母说一声,若知道你回来,皇祖母定会派人去接你的。”
太后急切地要拉起薛怀瑾的手,他却不着痕迹地避开了。
“让皇祖母挂心了,回京不是什么大事,不用敲锣打鼓地,弄的人尽皆知。”
这话一出,太后心里便“咯噔”一下,“你,难不成没想回宫?”
薛怀瑾没有否认,只是扯了下嘴角,“我多年未归,本是想回来看看,恰好是宁阳的及笄礼,便想来给宁阳送及笄礼,没想到一回来就闯祸了。”
他说着,朝着太后躬身一拜,“今日坏了宁阳的及笄礼,让端阳姑姑和皇祖母丢脸了,是怀瑾的不是。请皇祖母惩罚。”
太后心情复杂,但终究是孙儿归来的欢喜占据了上风,欣慰道,“人回来就好,还说这些做什么。皇祖母哪里会怪你。你端阳姑姑也不会往心上去的,你先别说这些了,去换身衣裳,待会儿陪着皇祖母一道用饭。”
太后神情热切,薛怀瑾顿了顿,缓缓道,“皇祖母,我见到她了。”
太后一愣,“你,想说什么?”目不转睛看着他,生怕错过他的任何一个微妙表情。
“她似乎过得并不好。”
太后又是一顿,“……怀瑾,她已经嫁为人妇了,你们之间,过去了。”
“过去?”他轻声重复,终究没有多言。
……
回忆到此结束。
太后轻叹一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放下,刚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关心她的境况。”
说着,太后越发感慨,“当时哀家就该坚持一些的,无论如何都该再劝劝那个孩子,而不是因为那桩婚事是她父亲商淮定下的,便生了退意,以致如今的种种遗憾。”
青嬷嬷在一旁只能陪着笑。
却见太后似乎想到什么,突然问道,“有些日子没听到她的消息了,当年她成婚不久,她那个夫君就出征去了,她如今可好?”
青嬷嬷犹豫了片刻,说道,“回太后的话,小青也不是很清楚商姑娘的近况,明日找人打探打探,再来回过太后。”
太后看着庚帖,目光闪了一下,“……算了,这都是命,既然这路是她自己选的,好不好的,也该她自己承担。”
青嬷嬷在太后身边伺候多年,一下就看懂了她没说出口的话。
太后她老人家嘴上说着算了,实际上,怀瑾殿下那句“她过的并不好”,也牵动了太后的心。
青嬷嬷暗暗决定,要先打听一下商姑娘的近况,然后想个办法,把那位商姑娘的近况给太后透露一二才行。
……
公主府的及笄礼没能见到太后,又被李家糟心事恶心了一番,商蕙安一面闭门谢客,一面又悄悄把茯苓和银朱派出去,四处打听盛京里近期举办宴席的高门大户,特别是门第奇高、能让太后出面的那种,以寻求见到太后的机会。
与此同时,之前散布的消息起了作用,来将军府提亲的人络绎不绝。这李家将军府的门槛,都快被盛京媒人给踏破了。
但来的人家参差不齐、士农工商都有,鱼龙混杂,光是看不清自己几斤几两的秀才都有十几个,就更别提一些想借故攀上将军府的殷商富户了。
李母和李墨亭等人每日光是应付这些人,都焦头烂额了,茶叶和点心消耗都比从前翻一倍不止,简直不堪其扰,连婚礼的准备都受阻了。
到后面,他们都想干脆闭门谢客。
但是李家正在筹备婚事,每日里人员进进出出的避免不了,一直闭门不出也不是办法。
于是辛如嫣又给李母出了个“好”主意:凡是上门提亲的,要看身世背景再视情况放人,穷的不许进门,身份太低的也不要。
李梦婷在旁边拍手叫好,“我就知道还是我大嫂聪明。”
李母也颇为赞同,一个劲儿地夸她聪明。
如此一来,上门提亲的人是变少了,但李家嫌贫爱富的名声也跟着传开了。
尤其是几个被拒之门外的秀才,愤愤之余,写了几句酸诗在各大茶馆酒楼里传开,如今坊间都在议论,这镇北将军真是要卖妹妹给自己铺青云路呢!……
“这李家人真是要笑掉人的大牙了。这种馊主意也敢用,也不怕别人戳着他们的脊梁骨骂。”
茯苓说完,紫苏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银朱嫌弃地道,“他们怎么会怕,如今外面都把他们骂成什么样了,若是有廉耻之心的,都得找块豆腐一头撞死。”
茯苓在边上跟着一个劲儿地点头。
忽然,他想到了什么,望向商蕙安,“姑娘好像不意外?”
“他们做出这种事,并不奇怪。”商蕙安语调平和,仿佛只是在说中午吃了什么。
李母和李梦婷目光短浅,李墨亭和辛如嫣何尝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