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番外之川昌5(1 / 2)
刘大厨按着地址找到这里,看着穆川正在把“河”改成“海”,面上表情真的一言难尽。他从十岁开始学徒,一直跟着师父在五星级酒店里当厨师,先后转了几家五星级酒店,最后落在舟山大酒店。
师父觉得舟山大酒店工资高待遇好,老板人也是verygood,他打算在舟山大酒店里养老退休。
而刘大厨一路跟着师父学手艺,辗转的也都是五星级大酒店。
厨房设备一个比一个高档、干净、整洁、富丽、高科技。
说实话,刘大厨接到这个活儿是很不乐意的。可是没办法,老板发了话,出差费用高、工资还提了,他就当出来旅旅游了。
刘大厨眼巴巴的看着一个壮的跟电影里M大兵一样的男人踩在梯子上贴纸,心里总提着一股子担忧――就很怕梯子突然被他踩断了。
这个时候穆川转身看过来,看到刘大厨的时候,他笑眯眯的来了一句:“买鱼啊?你稍微等我一下,我马上就下来了。”
穆川直接从梯子上下来,然后把梯子搬到房檐下,他进到店里,对站在店里的刘大厨说道:“需要点什么?”
刘大厨四处看完了,来了一句:“锅、碗、瓢、盆。”
穆川:“……”兄弟,他这里可不是百货店,竟然来这里要锅碗瓢盆?这不是在找茬吗?诶?诶?!他突然间就先想起了自己昨天晚上打的那个电话。
穆川错愕的问:“你、你是那什么舟山大酒店的大厨?”
刘大厨伸手:“你好。我是。我姓刘,刘好厨。”
穆川连忙双手去握了握刘大厨的手,然后说道:“你好你好。我是穆川,叫我大川就好,一路辛苦你了刘哥。快进来坐,喝口水。”
刘大厨觉得穆川这小伙子还挺热情,他也累了,把箱子和背包放下,接过了矿泉水,对穆川说道:“老板让我过来教你做海鲜,处理海鲜,这样你才好卖海鲜。接下来可能要打扰你一段时间了。”
穆川:“不打扰不打扰,只是辛苦刘哥了。”
两个人正热热切切的说着话,这个时候大肚腩房东过来了。自从钱老板和钱老板的大舅子、小舅子不租他门面走了之后,他再也没敢来穆川眼前晃荡。
可是他不来穆川眼前晃荡,穆川却是――
“哟!房东!来买鱼啊!”
房东面色尴尬,不过好在他脸皮够厚,“哈哈哈,是啊,买条草鱼。”
穆川:“吃什么草鱼啊?这么大的房东大老板。来来来,我做主,给你杀条鲟龙鱼。”
房东:“不、不要了……”
穆川:“要的要的。跟我不要客气噻,跟我客气个啥?”
房东:“……”
他欲哭无泪的拎着比草鱼贵了一倍的鲟龙鱼回家。
早知道就不得罪穆川那小王八蛋了……
――
说实话,刘大厨一开始来到这个小县城的时候,心情是不怎么好的,可是很快他就发现这个小县城空气质量甩了帝都空气质量一百倍,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不在话下,重要的是穆川家距离县城最高的一座山只有两公里路。白天穆川去忙着将河鲜店重新装修,改变布局构造,重新开张成海鲜店,生意大火且逐渐爆火,他就去山上走一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山上是有人家住的。
一条盘山公路蜿蜒而上。路边总有人家。下面的人家有砖瓦房,上面的人家多是木头房。
山里面的空气好到让人都有点醉氧。
山里面的姑娘美到让人都有点发晕。
刘大厨今年二十八了,还没有娶媳妇。他是孤儿出身,在帝都还没有房子,家底儿也薄,现在为止也没有人愿意跟他谈朋友处对象。虽然是师父的大弟子,但是他师父还有三十多个弟子,他的天分嘛……总之师父最小的弟子挺受师父喜欢的。
说远了,这是他第N次上山。隔着一条山溪,刘大厨装模作样的在捞小虾米。眼睛时不时的去看那个在洗衣服的女郎。女郎旁边那条黑背大黄毛的杂色狗子气宇轩昂的盯着他,仿佛看出来他不怀好意。时不时喉咙里发出低吼声。女郎羞红着脸一边用棒槌捶衣服,一边制止大黄发飙。
女郎有一次放羊回家,遇到了上山采风的刘大厨。刘大厨站在蜿蜒的山路上,汗水淋漓热气直冒,看着上方被山风吹的头发凌乱,眼眸纯亮的放羊女郎。像是突然出现在山里的精灵,刘大厨心脏跳的跟发了疯的小鹿似的,快要撞死了,他再也转不开眼睛了。
他天天过来偶遇。后面还发现她每天这个时候来洗衣服。于是穆川家的虾笼子就被他征用了。
女郎洗衣服他就装作捞虾米,女郎放羊他就装采何首乌、采野花椒……然而,他是个怂怂,现在还没跟女郎说上一句话。
今天女郎洗完衣服了,拎着一桶子的衣服要回家去,刘大厨眼巴巴的瞅着她、瞅着她……
女郎都从溪边小路上到大路了,才停下来转身看刘大厨,刘大厨还眼巴巴的瞅着她。眼神在说:就走了啊、就走了啊、好不舍得。
大黄也看刘大厨,只想冲上去咬他一口。
天天来、天天来,好烦啊!
主人洗衣服的时候它还要保护她,如果这个男人不来,它就能去逮兔子!
这个时候女郎遥遥的冲他喊:“你叫么子?”
声音清脆的像是百灵鸟。
“刘!刘好厨、刘好厨!”他都破了音,激动极了。
女郎:“?!”刘好吃?
为什么要叫刘好吃?是有点胖,看来是吃出来的。
刘好厨要下山了,路过女郎家,女郎在晒衣服。
他眼巴巴的看她,一步一挪,差点摔个大跟头。
女郎忍不住笑着,可是就是不看他。
就在刘好厨不得不下山,晚上还要教穆川做菜的时候,女郎妈妈从厨房出来:“后生仔,来屋里呷饭,来喽、来喽,来呷饭!杀了过(个)咯咯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