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山南山北皆春水11 - 屠龙后记 - 鹤排云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屠龙后记 >

第十四章山南山北皆春水11

巴志看着城外那些耀武扬威的蒙古骑兵,问张士行道:“想当年大明太祖皇帝是如何将这些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蒙古骑兵赶出中原的?妹夫你知道吗?”

巴志此话一语惊醒梦中人,张士行使劲一拍城墙道:“有了,我们用火器定能击败这些蒙古骑兵。”

巴志满脸忧色道:“你说的很对,可是我们琉球寻常刀剑也不能做到人手一把,遑论火器了。”

张士行自信满满,一拍胸脯道:“大哥,这个你就无须操心了,包在兄弟我身上。当务之急我们先守好首里城,莫要让中山国的人攻进来。我听说你以前去大明朝贡,换回来不少铁器,这下派上用场了。”

巴志点点头道:“我是换了不少铁器回来,一部分打造了兵器,一部分存放在左敷城,就是以备不时之需。”

张士行道:“那我即刻赶往左敷城,打造火器。你这里务必要坚守一到两个月。”

巴志点头道:“好,我一定照办,望你能早日造出火器归来。”

张士行于是打马回到左敷城,召集工匠,开始铸造火炮,火铳。

他在明军中摸爬滚打多年,当然知道火器的制造过程。

大明朝军队中的火炮,多是用铸造法制造出来的。

要想铸造一门火炮第一步当然是要先制木模、泥模和铁模。琉球岛上生长了许多高大的冷杉树,张士行命人锯下、切开、晒干。他亲自画出炮体长度,周长,命工匠按照他所画的炮体图样,制成炮模。炮模的两头要留出一尺多长的余量,做成轴头,轴头上加上把手,然后将炮模安置于旋架之上,以便旋转上泥。

木炮模做成以后,工人再将炮耳、炮箍、花头字样的模子安装上去,并且用细筛把煤灰筛过后,将其在炮木模上均匀地涂刷一层,以便日后容易脱模。

待煤灰干了以后,再用上好的胶黄泥和筛过的细沙,二八相掺,调合成泥,并把羊毛抖开,掺到泥里,和匀后作“经”。泥调好以后,把它涂糊在炮模上,然后将转棍转动,用圆口木荡板,蘸水荡平候干。待干后,照前法再上泥。待上泥到一定厚度后,用粗条铁线,从炮模的头部密缠至尾部,缠完后照刚才的办法再上泥。等上到快达到设计的厚度后,就用指头大的铁条,比照炮模的长短,长的多用,短的少用,均匀地摆放在炮模上作骨架。随后用1寸宽、5分厚的铁箍,从炮模头部至尾部,均匀地箍在铁条之外。然后再上泥,上完荡匀。等彻底干透后,再将木模取出,把炭火放进泥模内,一方面是为了烧干泥模,另一方面是为了把炮耳、炮箍及花头字样等件烧化成灰。等冷却后,扫出灰渣,把木模底安放好,再安尾珠。然后再上泥,干了以后,取出木炮模底,再用炭火烧化尾珠,完全冷却后,等着下窑铸造。

与此同时,用熟铁打制成模心,长短和火炮的内径长度相等,大小是火炮内径的一半,也同样上好泥,干了以后备用。

此后便是安放炮模和模心。炮模重约千斤,炮心也十分笨重,故此工匠要在现场竖起木架,安上滑轮,靠这些简单机械的帮助,先放好炮模,然后再把模心安装在炮模里,将下口塞紧,四周用干土垫好。

最后一步是冶炼铁水。先用砖砌好灶池,炭火烧旺,然后用大火将铁器烧化成汁,再逐渐将三五斤一块的薄铁片,投入灶中,等到铁汁全部化清,如油如水,上面冒起金花绿焰之时,便引出铁汁,流入模内,等注满模具,就算浇铸完毕。

待火炮铸成三日后,炮身完全冷却,工人门先将模心摇松,待到第五天之时,把模心取出;待第八天之时将土挖开,把炮放倒,两头垫起二尺来高,把模子上的泥打去,清扫干净,炮身也就铸好了。

炮身铸好后,炮口往往凹凸不平,这时候工人门便用锉刀将炮口打磨整齐光滑。

张士行过来检查火炮铸造情况,他别的没看,第一眼先看膛内是否光润,膛内光洁才是好炮。看到里面有毛刺和残渣,他命工人用镟刀插入炮口,一点一点把火炮内膛镟得极为光滑。

待一切就绪之后,最关键的一步是钻火门。大炮的火门位置是否适当,关系到火炮的使用。所以张士行亲自上阵,他对照图纸,查看内膛尺寸,在紧挨炮底处,用纯钢粗钻,蘸上油脂,费了三日功夫,才钻好了火门,火门必须与炮底平行,才算合适。

火炮炮身全部加工完毕了,张士行命人把这门火炮安装在木制炮车上,围观的琉球人见了无不赞叹,说现在就可以将此火炮推出去与中山国敌人一决雌雄了。

张士行笑道:“光有火炮,没有火药和炮弹,也是个唬人的家伙,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于是他又召集工匠制作火药,好在琉球岛上硫磺极多,制作火药就方便了很多,以前琉球人不知道如何配比,才能制作出杀人利器—火药,只是单纯的向大明出口硫磺。

张士行便告诉工匠硝石约占六分,硫磺约占二分,木炭约占二分,按照这样的配比,工匠们终于制成了火药。

就这样忙碌了两个多月,张士行终于制成了五门火炮,十门虎蹲炮,火铳五十支,火药上千斤,弹丸数百枚。正在此时,巴志也从首里城传来消息,说中山国军队连日来攻城甚急,他快守不住了,命他带着火器,急速赶往首里城支援。

张士行便从左敷城临时召集了五百人,和自己的那一百骑兵,带着这些火器赶往首里城。

一行人紧赶慢赶,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到了首里城下。张士行命人叫城,巴志在城上听到后,命令士卒正欲开门,忽然间他指着远处,大叫一声道:“不好。”

张士行闻声,急忙回头去看,只见远处烟尘滚滚,大队蒙古骑兵冲了过来。

张士行便命手下士卒不要进城,立刻列开阵势,将大炮架好,对着蒙古骑兵施放,只听的轰隆隆的一阵巨响,数十枚弹丸飞入蒙古骑兵阵中,瞬间砸死十几个人。但由于惯性,大队蒙古骑兵仍向城下冲来,张士行部见状,开始慌乱起来,不及填装火药弹丸。张士行急令他们拿起火铳朝蒙古骑兵开火,砰砰砰一阵排枪响过,又有十几个蒙古骑兵如落叶般坠马,但剩余骑兵眼看就要冲到眼前,张士行这才想起,明军中使用火铳是三段式射击,一排人射击,一排人准备,一排人装填,这才能形成连绵不绝的弹雨,最大程度的杀伤对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