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7章
手部第八
夫欲取手足经穴。先以指按井穴经渠。缓缓从指所之。而上则筋肉自分。到肘中大筋尺泽之处乃为流注之溪谷。内经。所谓。分肉之间。溪谷之会。以荣卫舍大气者。是也。如络穴别走他经者。则须据其经考之。
骨度篇曰。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本节按正误曰。自大椎下脊中。至肘尖。为一尺七寸妄。
手部总图一-手部总图二-手太阴肺及臂。凡十八穴。少商(灵枢)一名鬼信。(千金)手大指内侧。去端如韭叶。(素问)为井。(灵枢)爪甲上与肉交者。(同上)禁灸(圣济资生)按凡去爪甲如韭叶者。去其爪甲所与肉交形似韭叶者也。故古典。言爪甲上与肉交者。
不悟。以为去爪甲容韭叶许。误矣。何则甲后容韭叶。则过第一节也。妄哉。折衷云。甲乙少泽穴下曰。在手小指端。去爪甲。一分。据之则韭叶之分寸。当为一分。凡爪甲上。谓甲后。手之上下。指尖头为下。前后指尖头。为前手指之内外。以伏掌言之。外台甄权曰。大拇指甲。外畔当角。是以反掌言之。与古说不合。外。恐写讹。圣济曰。唐刺史成君绰。忽颔肿大如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三日。甄权以三棱针。刺之。微出血立愈。
鱼际(素问)手鱼也。为荥。(灵枢)手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中(甲乙)禁灸。(入门)按鱼者。谓手鱼腹也。此穴。世人多取掌后横纹内侧。误矣。灵枢曰。鱼际者。手鱼也曰。曰鱼曰鱼际云者。谓掌骨之前。大指本节之后。其肥肉隆起处。统谓之鱼。鱼际则其间之穴名也。又孙真人脉论曰。从肘腕中横纹至掌鱼际后纹。却而十分之。所谓鱼际。指鱼腹白肉际也。凡鱼腹四边。皆可谓鱼际也。脉论所说者。非穴名也。折衷曰。凡手足拇指之节数。原与诸指不同。故于诸指也。第三节为本节也。于拇指也。第二节为本节也。即入门。
所谓鱼际。在大指二节后。内侧散脉中。是也。独张氏以为本穴在寸口之前。鱼之后。以侧腕高骨。强为本节。非也。十四经钞曰。经曰。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是可见经脉流行之次序然滑氏取穴于鱼腹下腕骨上。故于本文上鱼下。为句。学人其再详之。
太渊(素问)一名鬼心。(千金)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灵枢)掌后。(甲乙)横纹头。
(明堂)按鱼后鱼腹后也。鱼际后。有腕骨。阻腕骨。是即一寸弱。故此穴取腕后也。聚英曰。
太泉。非是。说见渊液。大成。作掌后内侧。横纹头。非也。十二原篇云。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不与本输篇合。
经渠(灵枢)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灵枢)陷者中。(甲乙)脉中。(圣济)禁灸。(甲乙)按动而不居。谓动脉也。入门云。寸口下。近关上脉中。非矣。
列缺(灵枢)一名童玄。(折衷引医统今本不见)腕上分间。去腕寸半。别走阳明也。(灵枢)骨罅宛宛中。(外台引甄权)旁关骨上侧。(增注)为原。(千金)按分间。谓分肉间也。寸半。旧作半寸。字倒错也。据甲乙订之。外台甄权曰。腕后臂。交叉头。两筋骨罅。宛宛中。三寸二字。误也。资生。作以手交叉头指末。神应经。作手侧腕上寸半。以手交。中指头末。两筋两骨罅中。发挥。从之。而中指作头指。注曰。当食指。折衷曰。第二指为头指。即食指也。又谓之盐指。发挥注曰。头指。当作食指非也。
类经。引滑氏。作食指末。聚英。医统。吴文炳。共引滑氏。作头食指末。大成。作食指尽处。入门。作盐指。宝鉴。引资生作中指。今试之。不当寸半处。不可从也。此穴当阳明经之分。甲乙曰。太阴之络。是脱别走阳明之四字也。外台注曰谨按铜人针经。甲乙经。九墟经无五脏所过为原穴。惟千金方。外台秘要方。有之。盖是林亿之注也。乃今原穴。皆记各穴下。又抄十二原篇征古时有原穴。原穴见太渊下。与千金不同。
孔最(甲乙)太阴之。去腕七寸。(甲乙)陷者宛宛中。(明堂)按去腕。千金。千金翼。外台。明堂等。作腕上。入门。宝鉴作腕侧上。金鉴云。上骨间。未知所指。不可从甲乙。有专金二七水之父母八字。千金外台。共不载。是五行家之文。非皇甫氏之文。注语误入本文。注云。此处缺文。非也。
尺泽(素问)一名鬼受。(千金)一名鬼堂。(千翼)肘中之动脉也。为合。(灵枢)肘中约上。(甲乙)臂屈横纹中。两筋骨罅陷者。宛宛中(外台引甄权)大筋外。(入门)禁灸。(甄权)按尺。甲乙作天。刊误。明堂。作释。臂屈下。有伸字。聚英作屈肘。吴文炳。肘中作肘后。约上谓横纹约上也。
侠白(甲乙)天府下。去肘五寸。动脉中。手太阴之别。(甲乙)尺泽。上五寸。(冈本)按侠。吴文炳。作夹。寿世保元曰。先于两乳头上。涂墨合两手直伸夹之。染墨处。即是穴也。恐有差。不可从。
天府(素问)腋内动脉(灵枢)腋下三寸。臂内廉。动脉中。(甲乙)举臂取之。(圣济)禁灸(甲乙)按资生。类经曰。以鼻取之。入门。作举手以鼻取之。吴文炳。金鉴。作以鼻尖点墨法也。欲据此法须急举手。缓则当侠白。故不取捷法。吴文炳。并大成。作肘腕上五寸。非手厥阴心主及臂。凡十六穴。中冲(灵枢)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素问)为井。(灵枢)去爪甲如韭叶陷者中。(甲乙)爪甲角。(次注)内端。(大全)按内经。甲乙。诸书。无内外侧字。次注。聚英。言爪甲角。亦无内外文。大全。言内。原于邪客篇。稻垣道恒筋骨铜人图曰。手厥阴中冲穴。古来不辨中指之内外。灵枢二篇曰。劳宫。掌中中指本节之内间也。劳宫在内间。则中冲。亦当在中指内侧也。七十一篇曰。
心主之脉。出于中指之端。内屈。循中指内廉。以上留于掌中。既曰端内。曰内廉明是中指内侧。爪甲角。按本篇曰。心出于中冲。手少阴也是厥阴而言少阴。张介宾曰。以心与心胞本同一脏。其气相通。皆心所主。又引邪客篇曰。手少阴之脉。独无。然而此篇既论井荥经合。则不当为无之解也。金匮真言论曰。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又论俞者。
可见也。只与邪客篇。异例也。本一篇。不及手厥阴。乃知脱少阴一条。传写误以厥阴作少阴。邪客篇。明言心主之脉出于中指端。内屈循中指内廉以上。厥阴起中指者。可知也。
又经筋篇曰。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此篇不曰脉。而曰筋。
其所通亦不同。张曰经脉营行表里。经筋出入脏腑。然而终篇不论此事。盖臆说。古人皆言内经。不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若灵枢无异论。然间亦有可疑者焉。至心与心主之两脉。多不吻合。盖以不出一口之论也。
劳宫(灵枢)一名五里。(甲乙)一名鬼路。(千金)一名掌中。(类经)掌中。中指本节之内间也。为荥。(灵枢)掌中央。动脉中。(甲乙)横纹。(资生)按掌中。手掌中央也。明堂经。作手心中。以无名指屈指头着处是也。发挥曰。资生经指。以今观之莫若屈中指无名指两者之间取之为允。今按资生经曰。屈无名指着处是。与滑氏所引不同。入门曰。屈中指取之。皆捷法也。予试之。间有不合者。不可用也。屈指使掌凹。直中指内间。横纹中。陷者。此穴也。捷法不可悉废。亦不可深泥也。十三鬼穴。鬼路。即劳宫也。详于间使。
大陵(灵枢)一名心主。(脉经)一名鬼心。(大全)掌后两骨之间。方下者也。为。(灵枢)手腕第一约理中。当中指。(肘后)按千金注。以鬼心为太渊。大全。为大陵。折衷。引千金亦为大陵。盖以千金。掌后横鬼心。有两说。未知孰是。姑存二说。方下谓陷中也。脉经曰。心主在掌后横理中。肘后曰。心主云云。其纹以肘后为详。故系之本注。又以心主为一名。千金曰。吐血。呕逆灸手心主五十壮千金翼云大陵是也。甲乙千金翼。外台。资生。发挥。作两筋间。陷者中。千金。作两骨间。次注。作掌后骨两筋间。类经。聚英。医统。金鉴作掌后骨下横纹中。义同十二原篇曰。阳中之太阳心也。其原出于大陵。是心包经。而为心之原者。说已见。
内关(灵枢)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灵枢)络别走少阳。(甲乙)与外关相对。(类经)大陵后二寸。(入门)为源(千金)按灵枢曰。刺两关者。伸不能屈。两关者。内关外关也。谓伸肘而取之也。千金注曰。
外台。作五寸。今本作二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