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七章冰雪初融,寂静了一个冬天的云霞山开始恢复生机,绿芽从抖落白雪的树枝上生发,鸟兽在林间奔走,清澈见底的溪流中不时窜过几条小鱼。
开春后,秀秀不再常待观中,有时在云霞山中四处走走。云霞山很大,山脚的村民以种田为生,经常往来青梧郡,山中除了云霞观,还有一些散布的居民,他们单家单户相隔甚远,总体加起来数量也不少。
秀秀闲逛之余,发现山中居民家中有孩童的,基本没有送去学堂,七八岁上头就跟着砍柴打猎,幼时在山中戏耍,男孩长大了就继承父业,女孩长大了多下山,或嫁人或为奴婢。
她问过其中一对父母,他们祖辈住在山里,山下倒是有学堂,没去的原因一是大人忙碌,没工夫日日上下山接送,二是山路崎岖,来回太麻烦,索性让孩子在家里玩,长大点就帮忙做点事。
秀秀考察许久,动了在观中设立学堂的心思,现在教梧桐一人是教,多教几个又有何妨?书本都是现成的,山中的人来往云霞观比上下山方便多了。
再者她也有私心,道观生活虽然清静,可她总不能一辈子都待在道观里,孩子大了也得下山,道士闭观潜心修行,与世隔绝好几年是可以忍受,她却需要更多的渠道知道山下的消息,寻到合适的时机,她还是要带着孩子下山入世的。
和明尘明远商量后,他们对在观中设学堂一事很是赞成。
明远感叹道:“之前就有知观定时在观中开课启蒙,山中的孩子们都会来听,自前任知观病逝后,这事也无人继续了。虞夫人,你要重新在观中开课,这是积功德的好事啊。”
明尘难得没有冷嘲什么,他一颔首便准了。明远安排将西南方向的几间空厢房用作学堂,打扫整洁后便正式投入使用。
学堂最开始的学生只有梧桐,秀秀和一些道士在山中散布了学堂的消息后,慢慢的有一些百姓将自家孩子送来学习,起初只有两三个,后来有十几二十个,回家时还能牵手做个伴。
山上的人淳朴,有人愿意教已经感恩不已,对秀秀的女子身份没人说什么闲话,大家没什么银钱,便经常送些新鲜鸡蛋聊表感激。知道秀秀是独身还带着一个两岁的小孩后,人们便自然以为她年轻守寡,孩子还那么小,可怜得很,有时甚至还会给鸣鸣送些旧衣,手巧的做些小玩具。
云霞观伙食清淡简单,大伙熟悉后,鸣鸣经常被带到其他人家中开小灶,今天这家宰了羊羔,牵鸣鸣去家里喝汤,明天那家下山赶集买回来一些糖果子,孩子来学堂多带几颗分给鸣鸣。
这一年,鸣鸣算是吃百家饭吃过来的,虽然在山中,依然有滋有味地长大了。
满山红叶开始凋落的时候,京城的飓风终于刮到了南方。
——凡道观一应取缔。
“……道士劝其还俗,发放安家费,道观收归公有,按需原地改建。”明远负手念出张贴在云霞观正门上官文,身后围着的一圈道士看完后都骚动起来。
这个消息如冷水进了滚油锅一般在道观炸开了。
下学后,秀秀也得知了这个晴天霹雳,一个消息灵通的妇人告诉她,这是摄政王推行的,就是要灭了道家。
秀秀感到荒谬:“道家存在好几百年了,说关就能全关了?让所有道观闭观消失,要付出难以估计的人力财力,影响之大更是无法衡量,这摄政王是何人?口气未免太猖狂。”
那妇人一拍掌,惊道:“虞妹妹,我看你真是在山中闭塞太久了,连外面改了天都不知道!”
“摄政王就是江宁府原先的安王呀!皇上病了多时了,这摄政王在京城可是翻云覆雨一手遮天的人物,他说要关道观,哪间还敢开?”
秀秀瞳孔一震,安王就是摄政王,摄政王就是安王,赵璟琰?!
送走旁人后,秀秀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隔一年多,再听到赵璟琰的消息简直恍如隔世。
这一年多,她在山上的日子过得太潇洒了,赵璟琰的消息不用刻意回避也能听不见,让她几乎产生了和从前割裂的错觉,若不是偶尔出神看见鸣鸣的眉眼和那人越来越像,秀秀都快忘了王府的日子。
秀秀放任自己沉于安宁平静的生活,不去想不去打听赵璟琰的事,有时也会恍然,猜测赵璟琰是不是已经娶了任家小姐,在京城的争斗是成功还是失败,老太太的身体有没有变好。
刚开始想到这些,秀秀还会担心自己被找到后怎么办,随着时光流逝,安稳的日子过得长了,秀秀的心中变成了一汪平静的湖水,再想到王府时波澜不惊,如拂岗而过的一缕清风,吹不落一片枯叶。
本以为一年如此过,两年三年乃至十年,都会这样平缓地过下去,她和赵璟琰,一开始便是不会交叉的两条线,机缘巧合下纠缠,挣脱后应该恢复正常情况。
农女不会成为亲王侧妃,一个王爷也不会和普通村姑有什么故事。
秀秀的轨迹曾经有过偏离,如今回到正常,可是,为何赵璟琰偏偏这么阴魂不散,好好的道观要取缔。
学堂怎么办?云霞观怎么办?
秀秀蹭的起身,来回踱步,按明尘那性子绝不会轻易同意云霞观消失,要是惊动了官府……她不能跟官府打交道!
秀秀推开门,往前边跑去。
正殿已经炸开了锅,透过杂草似的胡子都能看见明尘面黑如锅底,整个人处在暴走的边缘,明远勉力维持秩序,让大家一一说说自己的想法。
秀秀闪身站在柱子后面,等殿内众人讨论完。
厨房的大爷本来就没入道,秀秀不知道他来观里多少年了,他是最先开口的,“避世之人,去哪座山头都一样,云霞观要关,我就背着我的锅下山去便是。”
厨子要走,虽不是同道,其他道士开口时底气也足了些,二十几个道士,年长的四五十岁,年少的十几岁,有的是孤儿,什么都不懂就成了道士,有的是家中贫穷养不活,送到观里来做道士混口饭吃。
一一说过后,在世俗的压力下还要做道士的只有五六个,有的从未入世过惶然不安:“我做了一辈子道士,现在给我银子我也不知该怎么用啊。”
有的则是诚心向道,心境与常人不同,“我一心向道,云霞观在我就在观中修道,云霞观开不下去,我就在闹市修道。”
见其余人都说完自己的想法,明尘深深锁着眉头,一扬袖,暴躁道:“官文爱怎么写怎么写,反正我不关云霞观,我是知观我说了算!你们要走便走,恕不挽留!”
有人期期艾艾道:“知观,可是官文上说先付部分安家费,待道观改建重新使用后再付剩下的……”
明尘盯着那人,两眼眯起来,那人说着说着就消了音。
明远难得没有笑哈哈的,一脸严肃道:“这不重要,道观不应该就这么全部关闭了,这世上存在清修之人,存在向道之人,道观也应存在。”
底下不少人附和道:“是啊是啊,我等做道士十几年也没什么不好的,山中清静,修道也是修心。”那些方才愿意遵从官文离开的人也纷纷叹气:“何必都关了呢,哎……”
明远安抚道:“大家都先回去吧,我和知观再商量商量。”
众人都散了。
秀秀转身进了殿中,明远瞧见她,低声叹道:“虞夫人,你方才应该都听见了吧,摄政王要关闭道观,人难胜天,云霞观很快就会消失在这云霞山中了。”
明尘一撩道袍站了起来,负手立于殿中,冷哼道:“人难胜天,我偏不信。”
秀秀眼睛一亮,“道长,你有什么办法吗?”
明尘捻着拂尘,眉头紧皱,有些难为情似的,一时说不出口。
明远却懂了,他重新笑起来,揶揄道:“我倒忘了,师兄可是大有来头,手里还有一张人情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