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寒门学子可不能再输了
一曲终了,整个万家书苑已经鸦雀无声。
慕云昭脸色绯红,气息因为激动而有些紊乱。
她被誉为京都第一才女,可依旧被这一首词给震撼得无以复加。
特别是当她亲自弹奏、吟唱,更是令她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此曲……此词……这真是人间能有的吗?我……我方才竟还嘲笑六殿下不通乐理……“”
一名刚才嘲笑过凌风的年轻寒门学子,自惭形秽,忍不住懊悔的道。
这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哗——!”
惊叹声、议论声、抽气声轰然炸开,先前还对凌风充满鄙夷的寒门学子们,此刻脸上写满了复杂的情绪:震惊、羞愧、崇拜,以及一种被彻底颠覆认知的茫然。
赵林玉脸色煞白,身体微不可察地晃了一晃。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维护自己最后一丝颜面的话,却发现喉咙干涩,任何言辞在此刻都显得苍白无力。
最终,他化作一声长长的、充满苦涩的叹息,对着凌风的方向,郑重地拱了拱手:
“六殿下乐理之才,赵某输得心服口服。”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是赵某坐井观天,不识真龙矣!”
他这番话,说得极为艰难,却也是真心实意。
“殿下大才,李文渊……拜服。”
此时,李文渊作为寒门学子的领袖,也郑重的走到凌风面前,深深一揖:
“敢问殿下,此调清新脱俗,韵律结构与我等所知任何曲牌皆不相同,却又浑然天成,意境高远,不知名为……?”
这是他此刻最大的疑惑,也是全场所有人的疑惑。
凌风神色平静,仿佛刚才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迎上李文渊探究的目光,淡然道:“此曲牌,名为《清平乐》。”
“《清平乐》?”
李文渊和在场的几位精通音律的学子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眉头紧锁,飞速在脑海中搜索,却一无所获。
“不必想了!”凌风看出他们的困惑,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此乃本宫所创,你们找不到出处的。”
一瞬间,全场哗然!
刚才众人就在怀疑凌风的现场谱曲,但后来因为词的内容太过惊艳,以至于众人忘记了这茬。
现在听到凌风当众承认是新铺的曲,众人顿时对凌风流露出了崇拜之色。
“之前坊间传闻说六殿下藏拙多年,原来这消息是真的啊!”
“我还天真的以为六殿下真是憨子呢!原来他的才华如此出众。”
“果然是深藏不漏啊!这清平乐一出,以后教坊司那些花魁们,怕是都要以此曲为荣了。”
“……”
各种惊叹之色此起彼伏,唯独凌尊和凌傲黑了脸。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便是睥睨天地之气魄!”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奇思妙想,亘古未有!”
“还有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这……”
李文渊的注意力立刻回到了那首词本身,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拔高。
他本是想点评几句,却发现无论如何点评,似乎都不能漏了任何一句。
“这已非简单的咏月抒怀!这是对宇宙人生的叩问,是对世事无常的洞悉,最后却又归于最朴素、最温暖的美好祝愿!”
“格局之宏大,意境之深远,情感之真挚,堪称……堪称千古绝唱!”
“今日老夫有幸能听得此曲此词,实乃天幸。”
负责主持比试的翰林院大学士,无不动容的道。
他猛地转向凌风,语气近乎虔诚:
“殿下,这首词,可有名目?”
凌风负手而立,缓缓吐出五个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翰林院大学士喃喃念诵,眼中竟似有泪光闪动:“好一个《水调歌头》!好一个‘明月几时有’!有此一词,后世再无中秋词矣!”
寒门学子中顿时一片哗然。
翰林院大学士的评价,可谓高到了极致!
但回味着那词的每一句,无人能出言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