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发展北境
寒风凛冽,卷起雄关城内的尘土。
七万天策军将士临时驻扎在这座破败的城池中,说是驻扎,实则与露天宿营无异。
雄关城历经北真铁骑的多次蹂躏,城内建筑大多已成断壁残垣,唯有城中央的府衙还算完整,勉强能够遮风挡雨。
府衙大堂内,几支火把在墙上噼啪作响,映照着众人凝重的面容。
镇北王赵渊捋着花白的胡须,眉头紧锁:“殿下,您这次回京怎么会这么快回来?难道京都出事了?”
凌风坐在主位上,神色平静,仿佛在叙述一件与己无关的小事:
“凌尊和凌傲想要夺取我的天策军,还把云昭打入天牢,所以我一刀砍掉了我四哥凌傲的一条手臂。”
“等我想再收拾凌尊的时候,父皇来了,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什么?!”赵渊猛地站起身,脸上写满了不可置信。
就连一向冷静的赵星瑶也倒吸一口凉气,手中的茶杯险些跌落。
赵星瑶望着凌风那张平静得过分的脸,心中五味杂陈。
她既为凌风如此在意慕云昭而感到酸楚,又不禁为他的果决狠辣所震撼。砍掉皇子手臂,这是何等的胆魄!
“殿下,您...”赵渊声音微颤,“您这样做,岂不是与两位皇子彻底撕破脸了?”
凌风淡淡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讥诮:
“他们既然敢动我的人,就要付出代价。天策军不是他们能够染指的。”
镇北王长叹一声,缓缓坐回座位,脸上的皱纹似乎更深了:
“那外面的这数万大军又是怎么回事?”
“这些同样是天策军。”凌风解释道,“只不过除了其中两万是正式军外,其余五万只是预备役。”
“预备役?”赵渊再次震惊得站了起来,“这怎么可能?老臣刚才仔细观察过这些将士,军容整肃,气势如虹,分明是精锐中的精锐,怎么可能是预备役?”
凌风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沫:
“王爷有所不知,天策军的训练标准远超寻常军队。即使是预备役,也要经过三年严格训练,方能转为正式军。”
赵渊怔怔地坐下,脑海中浮现出刚才在城墙上看到的景象:那些士兵即使在休息时也保持着整齐的队形,武器装备保养得一丝不苟,眼神中透着只有百战老兵才有的锐气。
“难怪...难怪天策军能够从雄关城一路杀到郾城...”赵渊喃喃自语,“这军队实在太恐怖了。”
凌风放下茶杯,神色转为严肃:“前方战况如何?”
赵渊收敛心神,恭敬回答:“您抵达之前,郾城已经被围,想来已经攻破。”
“云霄和徐雄两位将军亲自指挥,应该不会有什么闪失。”
凌风点点头,对天策军的实力,他从未怀疑过。
沉默片刻后,他缓缓开口:“此次我是被贬来北境的,说是就藩,其实和流放没什么区别。”
他的声音很平静,但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平静之下暗藏的汹涌。
“不过既然本宫来了,那么就要让北境六城重新焕发出生机来。”
凌风站起身,走到悬挂在墙上的北境地图前,“因此,我先简单说一下本宫接下来的计划。”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凌风身上,等待着他的下文。
“第一,重建北境防线。”凌风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雄关城、辽北城、双林城、虎头城、桐城、郾城,这六座城池必须在一个月内修复完毕。”
赵渊忍不住插话:“殿下,一个月时间恐怕不够。北境苦寒,材料短缺,工匠稀少...”
凌风打断他:“材料不够,就从南方调运;工匠不足,就从天策军中抽调。七万大军,难道还找不出几千个会砌墙盖房的?”
赵星瑶眼睛一亮:“殿下说得对,天策军中确实有不少人入伍前是工匠出身。”
凌风赞许地看了她一眼,继续道:
“第二,安置流民,恢复生产。北境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
“本王决定,免除北境三年赋税,凡是愿意返乡的流民,每户发放安家银十两,种子和农具由官府提供。”
慕云昭闻言,微微点头。
“第三,重开边贸。”
凌风的手指落在雄关城的位置,“这里是连接大景和北真的咽喉要道,曾经商旅云集。本王要在这里设立边贸市场,允许大景和北方各族的商人自由贸易。”
北境可不止有北真一族,还有其他各大胡商,只是北真一族实力最强,且最为好战而已。
“与外族贸易?”赵渊皱起眉头,“殿下,北真与我大景是世仇,这样做会不会...”
“仇恨不能当饭吃。”凌风转身面对众人,“北真之是外族中的一个,但其他外族有我们需要的毛皮、马匹和药材,我们有他们需要的茶叶、盐铁和丝绸。”
“贸易一旦恢复,雄关城很快就能恢复往日的繁荣。”
慕云若有所思:“殿下的意思是,通过贸易来缓和与北真的关系?”
“不全是。”凌风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经济控制往往比军事征服更加有效。当我们掌握了北真的经济命脉,他们就不敢轻易南犯了。”
众人闻言,无不震撼。
这位年轻的皇子,不仅军事才能出众,在经济和政治上也有着超乎常人的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