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决定改变陈家沟的命运
陈安得了指示,火急火燎地跑出生产队队部,直奔刘老蔫家而去。一路上,他碰到好些行色匆匆的人,大多背着竹篓,手持手电筒,还有个别拿着火把。他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踏入沉沉夜色之中。
陈安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说来也巧,他刚到刘老蔫家院门口,就恰好看到刘老蔫夫妻俩带着五个儿子正从院子里走出来。
“刘叔。”陈安喊了一声。
刘老蔫顺着声音的方向转头看去,借着微弱的月光,只能瞧见一个模糊的人影。
就在这时,一束手电光照在了陈安脸上,他微微眯起眼睛。打开手电筒的是刘家老幺。
“是陈家娃子,找我啥事儿?”刘老蔫满脸疑惑。
虽说陈安的懒惰之名远扬,但今晚的生产队会议,让社员们对陈安有了极大的改观。先不论大家是否赚到了钱,单说陈安有赚钱的路子还不忘拉乡亲们一把,就让大家一致认为陈安这个孩子不但有好心眼,还有能耐。
刘老蔫从不觉得自家这种情况能和陈安有什么交集。
“刘叔,我跟生产队借了个牛车。”
“你会赶牛车吗?”刘老蔫儿问。
陈安摇了摇头。
“刘叔,我这不是来找你了吗。”
刘老蔫儿把脑袋转向一侧的大儿子。
“老大,你跟俺学了这么长时间会赶车了吧。”
刘家大儿子挠挠头,有些不确定地说:“爹,我应该能行吧。”
刘老蔫又看向陈安,说道:“那行,让老大跟你去。不过陈家娃子,这牛车可是生产队的宝贝,可得小心着点。”
陈安连忙点头:“刘叔,你放心,我肯定小心。”
于是,陈安和刘家大儿子一起朝着生产队队部走去。一路上,刘家大儿子显得既紧张又兴奋,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单独赶牛车出去办事。陈安看出了他的紧张,便找话跟他闲聊起来。
“你叫啥名儿啊?”陈安问道。
“我叫刘启山。”刘家大儿子回答道。
陈安看着眼前这个被太阳晒得皮肤黝黑、因常年劳作双手布满老茧的汉子。
“启山哥,你赶牛车有啥技巧不?给我讲讲呗。”陈安笑着说。
刘启山想了想,说:“其实也没啥特别的技巧,就是要稳住牛,别让它乱跑。还有就是走在路上要注意看路,别让牛车陷到坑里啥的。另外你别叫我哥,我还没你大呢。我听队里人说你都22了。”
“那你多大?”
“我今年21,过了年才22。”
陈安一脸惊讶,心中感叹经验主义要不得啊。他还以为刘启山已经30多岁了。
两人一边聊着,一边很快就到了生产队队部。他们找到牛车,刘启山熟练地套上牛,然后坐上牛车的车辕。陈安也跟着爬上牛车,他们朝着知青点的方向驶去。
当他们到达知青点时,徐书雅和陈永芳已经在等着了。刘启山帮忙把徐书雅扶上牛车,陈安和陈永芳也坐了上去。
刘启山赶着牛车,朝着公社卫生院的方向走去。一路上,夜色深沉如墨,只有牛蹄踏在地上的声音和车轮滚动的声响在寂静中回荡。
陈安心里满是对徐书雅病情的担忧,而陈永芳则紧紧地握着徐书雅的手,给予她无声的安慰。徐书雅虽然听不太清楚他们在说什么,但能从大家的神情中感受到浓浓的关爱之意。
终于,他们到达了公社卫生院。陈安赶紧跳下车,匆匆进了卫生院,忙前忙后地找到了值班医生。医生在给徐书雅做过检查、询问过后,确定她是因青霉素过敏导致的听力受损。
医生招手唤来陈安,待到陈安走到近前。
“小伙子,你对象的情况比较严重,时间又比较久。使用抗组胺药,效果可能不会太理想,如果要想达到我们正常人的状态,最好佩戴助听器。这东西需要你到大城市去买,价格可不便宜。”
“没问题,您尽可能治疗就好。”
“这个,你大可以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力的。先让患者先住一天院。我们也好及时做观察更改用药。”
陈安感谢过医生,又去办理了住院,交了费用。再次回到病房后,陈永芳借口他一个男同志陪护不方便,把陈安撵了回去。陈安又从兜里掏出100块钱,递给了陈永芳,并叮嘱她不要舍不得花钱,需要啥尽管买。
坐在病床上的徐书雅,虽然听不清陈安说什么,但从他的神态中能感受到浓浓的关爱之意。在这个生病的时刻,得知陈安对自己的呵护,她心中不由地一暖。
陈安走出了卫生院,发现刘启山还牵着牛车在一旁等着。陈安看到刘启山,心中涌起一股感动。他快步走上前去。
“启山,麻烦你了,还在这儿等我。”
刘启山憨厚地笑了笑:“没啥,这都是应该的。徐知青没啥大事儿吧?”
“医生说情况比较严重,得住院观察。可能得去大城市买个助听器才能恢复正常。”
陈安叹了口气。他倒不在乎这个助听器,回到现代可以轻轻松松买一个。他实则在担忧徐书雅年纪轻轻就需要用助听器陪伴余生。
听了陈安的话,刘启山也露出担忧的神色,然而两人的担忧各不相同。
“那可得不少钱吧?”
“钱不是问题,只要能让她好起来就行。”
沉默了一会儿,夜晚的路上,只能听到牛车轱辘压过石子的咯噔声以及老牛的呼气声。陈安开口打破沉默。
“启山,你有啥愿望没?以后想过什么样的日子?”
刘启山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就想多挣点钱,让家里日子好过点。让我几个弟弟都能娶上媳妇。”
陈安点点头。他知道随着改革开放,全国人民的日子都会渐渐好起来。
“会好起来的。对了,你结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