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怎样治愈精神疾病
前文已经具体得跟大家介绍过,我在大一得过的余光恐惧症的可怕之处在哪。我丧失掌控自己注意力的能力,总是会不由自主得将注意力投放在出现在我眼神当中的活人。在那半年,我精神每天都处在水深火热当中,害怕自己怪异的目光会给别人带来不便,害怕会被别人发现我的不正常,害怕别人会用另类的想法揣测我,害怕别人以为我喜欢别人。当身边有人时,我会弓着自己的身体,会刻意得将自己的目光压低,会披头散发,减少与别人眼神的接触。此时我的心中,充斥着巨大的恐惧,周遭一切的鲜活都与我无关。有一间小小的,黑暗的房子将我封锁。我扒着窗子,用尽全身得力气,大力朝外界呼救,可是无望,留给我的只有绝望与冰寒。在我稍有时间停歇之时,我心中会一直焦虑待会与人相处怎么办。
因为我一直很在意别人的想法,看重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价值感来源于外界,自尊也建立在别人的身上。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加重我的这一病情。
在大一那一年我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个东西我现在回想一下,从哪里种下的根呢,似乎没有答案,或者这个答案你们不会接受。
我从小是很有自己想法的人,推销员不可能让我买下一款产品,服装员也不能左右我的想法,青春期也是特别叛逆的一个人。家庭管制得算很严的,记忆深刻得是,有一次我和我哥哥偷摸着看电视,看得太入神,没听到爸爸挂在裤腰带上的钥匙声音和他的脚步声,这不得巧了,被抓个正着。抓到之后,连饭桌都不敢上。当时住得是两层楼的老式房子,用红砖砌的房子,水泥地,土泥院,黑土瓦。第一层带了个大堂房和三户的两室,住了二伯,我家,爷爷。被抓到之后,一直待在爷爷奶奶房子里。过了会,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妈妈在自己房子里面,大声叫着我两兄妹回去吃饭,我俩也没有那个勇气。一直等到一脸凶相的爸爸叫我们回去吃饭。从小生活在一处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地方,好山好水养好人,从小遇到的人都很美好,人格都像极了童话故事当中的人,也像一块无瑕的玉,在现在的我看来,是毫无瑕疵的。与我现在了解的小朋友来说,在人性这一块是丝毫没有可比性的。
因着家庭教育,我有着很高的道德底线;从小环境的淳朴,让我不曾体验过人性的黑暗;自身的清高与孤傲,让我放不下身段与面子去追求我在生活中真正需要的东西。在我小时候是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而很开心很骄傲的一个小朋友,当我捧着这些东西走到爸妈面前,扬着笑脸渴望认可之时,他们说,你不要骄傲,人要戒骄戒躁。导致这颗心从来没有被满足过,后来直至今日也一直在追求这些东西,寻求认可。后来妈妈也满足过我,但是触及不到内心真正的那块地方。可惜再也回不到那天。多重因素,让我很在意别人的想法,看重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
关于如何抚平这些类似的心理创伤,养成一种正确的健康的心理看法,这是有点痛苦又长久的过程。
首先想疗愈自己,那就必须溯源,对目前只有这种认知和有限方法的我来说。哪些是应该溯源的东西,所有一切曾经让自己伤心过,尴尬过,悔恨过,耻辱过的记忆与经历。当每次这些情绪来临时,你要做的是深呼吸,感受这些不畅快在身体中流过,接纳他们。然后要做什么,如果是当下发生的事,那你就尝试在内心中观想,抱抱自己,亲亲自己的额头。如果是一些记忆和经历让自己产生的情绪,可以去拥抱那种情况下的内在小孩,哄哄她,抱抱她。让她也是你自己从这当中走出来,让爱与平和充满自己的胸腔。在这过程当中要忍受身体激素水平的起起伏伏,还是有点难受的,随着内观日子的加长,你会慢慢得更加平和,情绪也更加稳定。
第二就是培养自己的注意力。高质量的注意力在我看来是可以排毒的,也可以加固抵御外界能量的保护罩。至于如何培养注意力,如果正好自己手中有要忙,一件需要长时间投入的事情·,那就刚刚好。如果没有,那就去阅读。就像半年前我的那种情况,注意力如此破碎的情况下,需要从当小事做起。认认真真感受自己的呼吸,在泥土芬芳与风中花香的交杂中尽情释放自己的五官。吃好每一顿饭,咀嚼每一口大米带来的香甜,每一口汤带来的温暖和果腹感。学会感受生活当中一些细碎的幸福。
第三是借助外在的神秘力量。很久之前的前文就已经提过不要给自己设限,不给自己设限不是放任自己做违背天理,欺下瞒上,奸猾狡诈之事,而是能把自己逐渐的放空,很多不该背负的东西全都放下,学会倒空,学会翻篇。不给自己设限,意味着你可以接受很多不同的东西,包括我接下来要讲的事。我们生活的这个维度叫三维,以上可以有更多的维度,不需要实物的承载也可以在这个无边无瀚的宇宙当中存活。而人类的疾病本质上是能量的於堵,在更高维度的能量可以化解或者是减轻这些於堵。怎么链接到高维,想知道吗,经书。佛法难闻,能够闻到佛法很难,能够相信佛法也很难。我不知道二者的难度谁更甚。反正你看到这就别急着否定,可以去尝试下。最能化解苦难的便是地藏经与天意运动,各种苦难都是业力的一种体现。当然类似的,有各种对症下药的经文,大家可以去各大网站自己查一查。何谓业力,不想多述了,有机会再聊吧。
能读到这些文字,你们也算是走运了。能做到,那真是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