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好想筑巢啊
收到第一封家书的当晚,段长川便在书房里安安静静地回信,一直写了一个时辰。
从摄政王府的大婚,说到那一场奇奇怪怪的闹剧;又讲了许多自己近日来的感觉,例如:白日没有胃口,晚上每次喝过药后又莫名其妙的胃口打开,偶尔还是会恶心想吐,但都有注意着,没让自己情绪不好。
之后又委委屈屈地抱怨了一下,黄老太医觉得他不需要再多用药,可是自己真的觉得吃过药身体才可以舒服一些些,为此他被教训了一通。
然后,在最后的最后,附上一句:盼归,想你。
署名:爱人段长川。
等写完之后才发觉,外面都已经安静下来,似乎已经快要入了子时了。
连忙将几页纸都封好,放进纸筒。想了想,又让长乐拿了一块干净的帕子,轻轻地往腺体上摩挲了两下。待帕子上沾满浓郁的栀子花香,这才红着耳朵用纸包好,一起放进小纸筒,交到暗卫手上。
“东西送到皇后手上前,记得用苍术熏一下。”
“是,属下会叮嘱小八。陛下放心,小八先前说皇后娘娘殿外是苍术不断的,娘娘的衣服、入口的饭菜也都有专人盯着,不会出差错。不只娘娘,整个行宫都防的很好,淮南城的街上,也都是苍术、艾草之类不断地熏着,处处都防的很好。孙太医说,这会是咱们度过最快的一场瘟疫,百姓有福了。”
段长川听着暗卫的汇报,句句都是夸赞,唇角不由自主地翘起来。
“嗯,她是大桐的福气。”
……
-
五月眨眼便到了中旬,前去淮南查案的大理寺卿终于传回了归来的消息。朝野上下,动荡一片。
但其实段长川早在一个星期以前便已陆续接到暗卫消息:某地的官员被秘密抓捕,已经投入牢中;某某官员在家中畏罪自尽,但其副手将一切吐了个干净,又牵出一条大鱼,等等。类似例子数不胜数。
早朝上,几位身在高位的大臣看得出的战战兢兢。
先前时候,摄政王被段长川以“生病”为由,勒令在家休息,但段长川得到消息,已经有人坐不住,悄悄往府上递话了。
不只摄政王,相府也不少,但这两人似乎都已经达成共识,无论谁来递话,一概不见,约莫是要舍掉这其中牵扯到的所有人了。
头顶的保护伞撤了,那些注定会被舍弃的人,当然人人自危。
此时,朝堂之上。
年少的帝王敛了衣袖,目光沉沉扫过几个名单上的“重臣”,最后朝刚刚回京复命的大理寺卿扬了扬下颌,道::“案宗呈上来。”
长乐的声音便立刻传了下去:“传,大理寺案宗。”
大理寺卿立刻上前一步,双手捧着奉到了御前。
卷宗很长,誊写了三份。一份呈给了最上位的天子,一份给了站在阶下的白相。还有一份供给朝中重臣、老臣查阅。
虽说大理寺卿才刚回京没多久,但每次有了消息都是由段长川自己的暗卫快马加鞭传来的。整个案件、卷宗,段长川可谓了如指掌。这会也只是象征性地粗粗看了几下,便将卷宗放到了一边。
白颜渊倒是看的认真,也没什么特别的反应。这个老狐狸藏的够深,此次牵出这么多官员,竟然也没将他扯进去一星半点。
堂下倒是有几个消息不灵通、自己又不干净的,底下那双腿抖得,段长川坐在最上位上,都能看得清。
嗯,不只腿抖,还时不时地往阶上的龙椅瞟,生怕自己不被上头注意到一样。
段长川将一切看在眼里,心下止不住地冷笑。
看得出,上次当着朝堂重臣的面,将奸臣射伤,对这群人还是有一定震慑作用的。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
终于有人按捺不住,“当”的一声跪下,抖抖索索地摘了头顶的官帽:“陛下……臣,臣有罪!”
有了一个,便有第二个。
不过片刻功夫,这些人便已经依次站了出来,一共四个,一个不少,全是记录在案的。
当然,卷宗上也写的清清楚楚。
各项罪证,人证、物证,几乎都罗列清晰,众臣传阅,想跑也跑不了,还不如早些认罪。
四人,其中三个连头发都被汗染湿,还有一个全身都在抖,几乎跪立不能。
少年目光在几人之中轻飘飘地略过,转身看向阶下守卫的侍卫,淡淡道:“抓人吧。”
轻飘飘地一句话,殿上的侍卫们便齐齐地应声而上,将四人强行拖走。
这是段长川强硬地插手政权之后,第二次在朝堂公开审讯、拿人,拿的还都是朝中重臣。次次证据确凿,没有丝毫拖泥带水,被拿官员连句狡辩的资格都没有,且拿人之前也几乎没走漏任何风声。
这些人,也许前脚还在府里同家人道别,嘱咐回府之后吃什么、用什么,下午要去哪里见什么人。
后脚上了朝堂,就直接入狱、家都被抄了。
如此铁血手腕,试问谁不自危?
一如此时,整个朝堂落针可闻。
段长川很满意这样的朝堂效果。
少年拂拂衣袖,自龙椅上站起,字字铿锵地下令:“传朕口谕,淮南赈灾一案,所有牵扯官员,凡招供者,可免家中所有奴仆罪责,家眷之中男子流放边疆,女子……驱逐出府!未有招供者、死不悔改者,无论罪责轻重与否,一律凌迟处死,头悬于盛京城墙之外,以慰百姓亡灵!家中男子流放边疆,所有女眷、奴仆,全部入宫行杂役,终身不得去奴集!所有案上有名者,一律抄家,所有钱财、珍品皆交由户部清点缴入国库!大理寺卿、大理寺少卿主持此事,大将军戎武从旁辅佐,限时七日!”
话音落下,戎武立刻站出来,同蒋氏站到一起,重重地回:“臣领旨!”
天子点点头,清澈的眸子一一扫过朝堂之中的每个人,道:“自今日起,所有在位官员、乡绅等再有犯法,一律十倍、二十倍量刑!凡重刑者,车裂也好、凌迟也好、斩首也好,全部当街行刑,以儆效尤,宽慰百姓!刑部侍郎何在?”
刑部侍郎立刻上前一步:“臣在。”
“将朕的这句话写入刑部卷宗,张贴告示,昭告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