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黑暗缪斯
150黑暗缪斯
◎唇上传来的触感是那样滚烫而真实,战胜了沈麟的理智。◎
在这天见面之后,萧墨似乎消失,再也没有主动联系过沈麟。
难道萧墨就此放弃了么?沈麟摸不透萧墨究竟想要做什么,便没有理会,但是忍不住好奇。
直到一个月后,画展最后一天。
由顶尖评论家和重要收藏家参与的闭幕研讨会,将给本次艺术展画上圆满的句号。
沈麟本人并未打算出席,只想安静地离开。
但在主办方和策展人的极力邀请下,她最终同意以“新锐艺术家”的身份坐在后排旁听。
她倒是也想知道别人对她的作品是如何评价的。
研讨会进行到一半,讨论焦点轮到本次倍受瞩目的艺术家3495作品上。
谁都知道,这位艺术家的作品达成本届艺术展拍卖第三高的价格,而前两名都是深耕多年的老艺术家。
3495却仅仅入行三年,就能达成如此成就,实力不容小觑,一亿元的拍卖价格震惊整个艺术界。
几位全球知名评论家正在发言,用词无非是“黑暗风格”“让人印象深刻”“透出强烈的阴郁感”。
虽然这些形容并没有出错,但沈麟有些失望,因为这些评价并没有掌握它的深层思想,是流于表面的套话。
是啊,作为艺术家,最难遇到的就是知音。
她知道,自己虽然有众多买家想着购买自己的画作,但那都是对作品的单纯欣赏。
在茫茫人海中有一位能看懂自己作品的人,恐怕终其一生也难以遇到。
台上的评论家们侃侃而谈,其它人纷纷点头附和,每个人都同意评论家的分析,除了创作者本身。
什么“创伤”、“沉默的抗争”、“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对现实的投射”,听起来高大上,实际完全是胡言乱语。
沈麟撇了撇嘴。
就在沈麟恍然走神时,有一个声音从会场前排响起:
“关于艺术家3495的作品,我有不同的理解。”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
沈麟的心脏猛然一抖,正是萧墨。
萧墨怎么会在这儿?
她此刻眼神锐利专注,完全看不出数天前在会客室里那偏执疯狂或脆弱哀求的模样。
台上评论家很感兴趣,邀请萧墨上台发言:“哦?请您发表观点。”
萧墨从容地走向前方讲台,似乎没有看到后排的沈麟,全部注意力都投注在作品本身。
身后的屏幕正在展示的,正是她曾想天价购买的那一幅。
“刚才几位老师提到了作品中的创伤表达、沉默的抗争、对现实的映射,的确非常精彩。”
萧墨开口,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安静的会场,所有专业人士都在认真倾听,
“但我认为,或许我们忽略了其中更深一层的情感,也就是自我解剖与秩序重建。”
她指向画布中心那一片黑色漩涡。
“大家注意这个肌理,它不是无序的泼洒,而是用了多层透明画法,在所有冷色调的覆盖下,在最底层,有一道非常细微、几乎被完全覆盖的暖粉色笔触。”
目光扫过台下,带着一种引导性的力量,
“这不是无意间的失误或者漏洞,而是艺术家刻意留下的锚点,是代表过去某个温暖记忆的坐标。
它被深埋,但绝不是消失,它依然是奠定整幅作品底色的基调。”
沈麟吃惊地望着台上发言之人。
那道粉色,是她当初特意保留的,想让整体黑暗冷峻的作品留下最后一丝暖色。
她以为没有人会发现,连她自己都几乎忘了。
资深评论家们显然也没有发现这一笔。
萧墨观察研究得多么仔细,才会发现这里?
听见萧墨的声音继续响起:
“所以,我认为这幅画是艺术家3495主动选择的、对自我情感中那些受到侵蚀的部分的刮骨疗毒,比如依赖、信任、爱。
画面中破碎的镜子代表着她用理性,将那些最珍贵也最痛苦的情感记忆打碎,并且分层覆盖,最终重构出一个新的、稳定的、看似没有任何温度的表象。”
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几位评论家陷入了沉思,然后纷纷露出恍然和惊叹的神情。
这个解读很新颖,真是有趣但合理的角度。
萧墨的目光终于落在后排的沈麟身上,但不再有之前的疯狂或哀求,也没有胜利的得意,只是冷静的、平静的淡淡一瞥。
“现在大部分人都猜测艺术家3495本身的性格是冷峻的,严酷的,不近人情的,甚至是抑郁的,就像那些历史上取得成功的艺术疯子们一样。”
萧墨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一字一句地,直接钉入沈麟的灵魂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