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27章我俩奉命盯着女郎说的两……
第27章第27章我俩奉命盯着女郎说的两……
第二十七章
崔氏的状况比潘妤想象中要好,原本她以为崔氏接连遭受近日打击后,定会六神无主,惊慌无措,惴惴不安,但崔氏却没有。
她依旧是那个平和温婉的优雅妇人,潘家对她的各种苛待与打击,并没有消磨掉她的精神气。
或许崔氏没有潘妤想象中那么脆弱,相反,她的精神内核十分稳定。
这份超乎常人的稳定或许源于对生活彻底失望后的无所谓。
因为‘无所谓’,所以无论潘家的人如何对待她,崔氏都能保持心境平和。
“阿娘为了我,竟答应了那等屈辱之事……”
华灯初上,母女俩坐在凉亭中说话。
周围熏了些艾草,初夏的夜略感闷热,偶有凉风吹来,像浸过井水的素娟抚过肌肤,夹着艾草香,很是清爽。
崔氏恬淡微笑:“傻孩子,那是为娘自愿的,何谈屈辱。”
见潘妤仍旧一副要哭的神色,崔氏不禁解释:
“为了记名一事,这些年你父亲屡屡与我犯难,我早就倦了,他想要那便给他,我自落个清净。”
潘妤心疼这个温婉的女人,本不是争权夺利的性子,却被关在满是算计的牢笼中半生,所求也不过是心田中的一隅净土罢了。
“阿娘这清净要不得。”潘妤说:“记名一事,表面只是你名下多两个孩子,但父亲真正想要的,是借你背后崔家之名,擡高他所属意的两个孩子的地位,这件事就算你同意了,崔家会同意吗?”
个中道理,崔氏自然明白,若非崔家不同意,她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应承潘远山了。
“先前是父亲以我威胁母亲,母亲不得已才就范,如今……便算了吧。何苦为了信守一个本就不公平的承诺,而与娘家为难呢。”
说潘妤小心眼也好,爱计较也罢,她是真不愿意让潘远山得逞。
他宠妾灭妻,把妻女当甘蔗一般压榨,全然不顾她们的感受,既如此,凭什么要让他予取予求。
崔氏犹豫了,又担心潘妤:
“你可知新帝为何赐婚于你?不会真的是你父亲入宫求的吧?他……”
潘妤赶紧打断她的臆想:
“他早已视我为弃子,还曾要取我性命,被宁平王出面制止后,再用我的生死威胁您,他纵是去求赐婚,也决计不可能为我求的。”
宁平王是新帝的弟弟魏超,那日来潘家借‘玉玺’之由,从潘远山手里救下潘妤。
赐婚圣旨之后,潘远山还曾去问过他玉玺之事,被宁平王以一句‘原是被别人拿走了,是误会’给打发了。
也正因为此事,才让潘远山知晓新帝想要潘妤并非临时起意,只不过登基初始,事务繁杂,又怕潘远山在家中动用私刑对潘妤不利,这才让宁平王扯出‘玉玺’的事。
可新帝究竟为什么要娶潘妤,潘远山想破脑袋也想不通。
潘妤也想不通,但她是受益方,不管新帝后续有什么阴谋诡计雷霆手段,她总归是因为这件事而获救的。
崔氏仔细想想,确实不可能是潘远山。
母女俩正兀自疑惑时,崔氏的贴身侍女芙蕖走进凉亭,对两人行礼后说:
“大夫人,崔家明日午后派人给女郎送添妆,特命人来知会一声。”
像潘家、崔家这样的大家族,除了老宅祖地之外,基本都在盛京维系出了根基,有房产,有人脉,有声望。
只是崔家与潘家不同,崔家以祖宅为主,大部分族中老幼仍在清河;而潘家这边,则大部分都来了更为繁华的盛京,祖宅反倒冷落了。
崔氏点了点头,问:
“可说了派谁来?”
婢女:“应该是大管家吧。”
崔氏倒茶的动作一顿,放下茶壶问:“大管家来京城了?”
婢女表示只是随意听了那么一耳朵,具体谁来还不确定,崔氏这才恢复如常,让婢女退下。
潘妤回忆了一下这个‘大管家’后,问崔氏:
“阿娘,大管家是福伯吗?”
崔氏微微一愣,随即摇头:“福伯四年前就告老回乡了,如今大管家姓曲。”
见潘妤面露迷茫,崔氏又提醒两句:“就是前些年去汝阳看过咱们的曲先生,你还记得吗?”
潘妤想了想,好像是有这么个人:
“哦,右腿不良于行,拄拐那位先生?长得像衙门里的师爷,斯文又犀利。”
崔氏无奈:
“是他,不过你这形容……唉,也罢,确实挺像师爷的。”
潘妤见崔氏提起这位曲师爷,竟不知不觉变得鲜活起来,眉眼仿佛都有笑意,跟提起潘远山时的漠然有很大的区别。
“那先生不是崔家的人,竟也能当上崔家的大管家,想必很厉害吧。”潘妤不经意的问。
崔氏似乎陷入回忆中,片刻后才软软的答出一句:
“嗯,颇具才学,连父亲,就是你外祖父对他也赞不绝口。说他若非身体有疾,必有一番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