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199团聚
“任何人都能落户吗?”有人问。
女人说,“你们没有犯过罪吗?”
众人齐齐摇头,女人面露沉吟,“我们村还有几套房子,住满前没问题,你们是z基地的吧?”
“是。”女人又说,“我们村前几天接收了好几家你们基地来的人,之后有没有进人就不好说了。”留在这时候等政府同行的人,没有犯过罪,但不太清白,他们对拿到大基地身份证没什么信心,得知村子里有老乡,心思活络起来,“你们村在哪儿?”
女人指着农田,“竹林后面。”这会儿村里的人估计都休息了,看不到村里传出来的光亮,人们说,“远不远?”“不远,沿着田埂过去是学校,学校旁边是村子,村子目前全是青瓦房,比不上以前的水泥楼房,但墙面粉刷过的,家具也有,拎包就能入住。”
世上还有这种好事?
“这边都这样吗?”这话问的医生,诱惑太大,他们总觉得其中有诈。医生点头,反问他们,“你们过来时没有注意到路边搭的荆棘墙吗?”第一眼看到M基地绚烂的路灯时,恐惧大过其他,根本没怎么注意马路两边的情形,前些天捡柴走得远,没敢往荆棘丛钻,因此他们不清楚什么荆棘墙,问那是什么。医生回道,“担心外面的人骚扰村民,大基地规划了保护墙...”
“围墙吗?”
“差不多吧,有荆棘墙,外面的人进不来,村民们才安全。”这会儿降温了,有人坐不住,问女人,“我们能去你们村看看吗?”反正要等血液检查报告,待着没事,四处熟悉熟悉环境也好。女人热情道,“那我带你们过去。”碍于潜在的危险,他们没有单独前往,而是跟其他人结伴去了,离开前,特地问安检口的警察,“那边是油菜村吗?乱不乱?”警察说,“不乱。”
人们放心的走了,帐篷里,其他人也在说自己村的好,除了油菜村,还有水稻村,玉米村,几乎全部用农作物命名。众人心神荡漾,说悄悄话,“这不就是新农村吗?”
“是啊,我在短视频里看过那些房子,前院后院,建得像小别墅似的。”“我家没有老人,没有小孩,在哪儿生活都差不多,老实讲,比起政府发下来的工资,我更想要田地。”
粮种是政府发的,生长过程中遇到问题,政府会派人帮忙解决,生活没有压力,比在大基地舒适得多。有个穿橘黄色衣服的阿姨见她们有小孩,逗顾小轩,“多大了?读几年级啊?想不想找小朋友玩啊?”
顾建国抱着柴火回来了,柴有些湿,陆宇良跟政府借了些干柴,去外面搭柴堆去了。
他守着陆老师,顾小轩急忙藏到他身后,吓得不轻的样子。顾建国替他回答,“他读完小学课本了。”“这么厉害?”顾建国注视着她,“看你装扮是学校招生处的吧?”
阿姨不料顾建国会反问,怔了下,僵硬地说,“是啊,我们学校学生不多,看到小朋友我就忍不住问几句,我们学校的老师是从首都那边过来的,双语教学,你这孙子聪明,要不要考虑我们学校?我们有新生入学考试,考得好的话,学费全免,还有奖学金。”“奖学金多吗?”“成绩越好,奖学金越多,你孙子一看就是读书的料,你们一定要好好培养他,千万要找对学校。”孩子是全家人的希望,顾建国心动,“大基地的好学校多吗?”
“大基地里面全是公立学校,教育局就近安排入学,不能转学,郊区的话选择多些,不是我吹牛,我们学校在郊区数一数二的。”“你们哪个村的?”“黄豆村。”阿姨给他指位置,“你要不要过去瞧瞧?”
顾建国摆手,“不用,我就问问,你们啥时候来的?”
“比你们早几个月,我们没有你们这么好的运气,有政府组织迁徙,我们是自己来的,路上差点死掉...”谈及赶路的经历,阿姨眼里蒙了层水雾,“一块出来的人好多都死了,哎。”
想到地上躺着的陆老师,顾建国鼻酸,“是啊。”阿姨说,“血液检查报告还有几小时才出得来,路上吃了那么多苦,你要不要去周围转转,附近有警察巡逻,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下雪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到大基地,顾建国不敢放松自己的神经,“你们村也有我们基地的吗?”
“有。”阿姨说,“我们村落户条件稍微严苛些,接收了几家从事过教育经验的老师家庭,虽说他们进不了学校当老师,但综合素养高,对村里孩子生活的环境改善有帮助。”她再次邀请顾建国去村里看看。
顾建国说,“改天吧,有时间一定去。”好些人家经不住村民的盛情邀请,戴着草帽就跟他们走了。
顾建国好奇天灾建的村子什么模样,蠢蠢欲动。
顾明月掐断他的念头,“咱们要送陆老师最后一程。”他顿时清醒,是啊,陆老师的丧事是最重要的,他瞪着觊觎陆老师衣物的人,婉拒了村民的好意。
陆老师的尸体焚烧时,陆战将陆老师穿过的衣物也放进了火堆里。
两个笔记本和竹牌他不舍得。
笔记本里有陆老师离开基地后的感受感悟,竹牌是曹大爷的,要还给人家,他把竹牌给顾建国,“顾叔,将来要是碰到曹大爷,麻烦你还给他。”
“陆老师喜欢打牌,就烧给他吧,曹大爷不会说啥的。”陆战眼睛红红的,“我爷不爱打牌。”他爷最喜欢的是象棋,打牌估计也是太无聊了,又或者想借此转移身体的病痛。
他爷的身体早就不行了,坚持到这儿是极限了。
他擦擦泪,想起什么,过去拉开拉链,从一件黑色羽绒服里掏出一本封面镶金的书来,“顾叔,这是我爷给小轩的。”
顾建国连连后退,“不用不用,小轩太小,看不懂,你留着吧。”以为陆老师的书全送人或烧了,没想到还留了几本。看封皮就知道不便宜,顾建国哪儿好意思收?
“我爷早就交代了的,我有。”他把书塞到顾小轩怀里,“我爷常说看到小轩就想到我小时候,现在想想,我没有小轩好。”他回到z基地,为工作的事儿频频跟父亲吵架,爷爷每次都出来做和事佬。
其实,他觉得顾建国有句话说得对,他爷的病没准就是被他气出来的。顾小轩慌张的望着自家爷,怀里的书像烫手山芋似的,“爷爷...”
“拿着吧。”陆宇良说,“好好读书。”顾建国心里不是滋味,“快说谢谢。”“谢谢。”柴火焚烧的温度不够,陆老师的尸骨被陆战小心翼翼捡出来,用袋子收着的。
他爷爷讲究,他希望能带着骨灰去大基地安顿。
车辆重新出发,车里人没有刚刚多,基地居民去村里溜达了一圈后,回来收拾行李去了村里。
之前抱怨晦气的那家人就在其中。见车里空了少许的顾建国感慨,“如果不是你哥在大基地,我也想待在村子里。”
参观了村子的人回来都说村子修建得漂亮,跟新农村没什么两样,待遇比不上大基地,但有地,不至于饿死。“村里真像他们说的好,他们干嘛邀请咱们去?”顾明月不相信天上有掉馅饼的好事,何况李泽浩提醒她路上有骗子,约莫说的就是这件事了。她问赵程,“政府不阻止他们吗?”将来居民们发现上当受骗,会不会反悔离开?赵程说,“那些人说的是实话,只是没有说全而已,政府如果插手,他们被大基地驱逐,看上的村子又住满了人的话,肯定会赖在政府身上。”
“村民没有说全的话是什么?”“一旦在村里落户,就要接受村里安排干农活,不能随意进出两个基地,但日常生活用品能在村里小卖部采购。”赵程了解得详细,“村子种的粮食要向政府交税,剩下的粮食再分配,分配方式有两种,多劳多得,以及按贡献值分配...”
贡献值就是他们为村子带去的人口。
简单来说,村民往村里带人是有奖励的。
成年劳动力的奖励最多,其次是小孩,最后是老人。
顾明月恍然,“村里的土地面积是固定的吗?”如果面积固定,多几个人,分到个人手里的粮食就会变少,村民会乐意?
“政府根据村里人口数量来划分的。”
人越多,可耕种的面积就越大,人们当然希望多几个队友了,赵程补充说,“土地根据村子位置已经划分过了,越往后,位置越远,所以人们希望尽快些壮大村子,分到距离近点的土地。”这也是医生和警察不多话的原因。大基地区域规划已经结束,基地里接纳不了太多新居民。顾奇属最先到的,无论是住房还是工作都占到了优势,后面的人越来越难,就他了解的情况,周慧父母也是经过半年奋斗拿到的基地身份证。
车辆沿着马路,经过了个小镇,小镇居民楼密集,路边有几个孩子在追逐玩闹,附近大人手里举着牌子,写着某某旅馆字样。顾明月问,“这儿的纸币和大基地一样吗?”
“一样,但旧版纸币更流行。”
旧版纸币几乎家家都有,只要不进大基地,买东西不成问题,她问,“大基地不管吗?”“暂时不管。”人们不太接纳新鲜事物,凡事都要经历个过渡期,他说,“你们有要买的东西吗?那儿有小卖部。”公交车在小卖部外面停了,车门打开,人们激动地奔进小卖部。
小卖部柜台亮着两根蜡烛,货架上黑漆漆的,顾明月看了眼,货品比基地齐全得多。
泡面,饼干,纸巾,卫生巾,什么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