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旧识
第35章旧识
燕重锦心安理得地换上玉簪拿来的白色里衣,丝毫不觉得刚刚自己因为自己刚刚想起没有替换的里衣而失声尖叫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丢的是公主的人,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大字型躺在架子床上别提多舒服了。虽然心里对秋陌未来的夫人有些愧疚,谁让那个兔崽子不肯让她住自己的院子了。秋陌也算有心,知道让玉簪给自己备里衣,要不这日子没法过了,谁让自己出门的时候,啥都没想的。这里衣是燕重锦原来最喜欢的料子,轻薄柔软,比丝绸穿起来舒服多了。可惜,不能让秋陌给她多送几件来。当公主也没什么好,还不如原来生活得舒适!
闻着窗外飘进来的花香,燕重锦不一会儿就沉沉地睡了过去。梦里可能遇到了什么开心的事,还呵呵地笑出了声。
站在门外的玉簪心里格外纠结。刚刚帮燕重锦打理梳洗的时候,她总有种和老夫人在一起的感觉,特别是用温茶水洗眼睛,那几乎是燕老夫人每晚必做的功课,玉簪乍着胆子问下,燕重锦只说是一个老人告诉她的。
捧着燕重锦的衣服,十五岁的小姑娘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可手上的衣服算得上艳丽点的就是那件水蓝色的外衫,里面一水白色的衬衣,小衣,跟当年老夫人一模一样,可是人家是公主,又怎么会和老夫人有关呢?
老夫人,玉簪转身望着墨色的天空,不知道什么时候,月亮从一片云中露出了脸,好像一个慈祥的老奶奶,看着自己的儿孙欣慰地笑。或许真的像公主说的,好好活着,才是老夫人愿意看到的吧。
或许是头一天累到了,燕重锦直到日上三竿,才真正清醒,照照镜中的自己,昨天的那套衣服已经不知道哪去了,自己身上一套粉红的轻纱外衫,里面是素白的衬裙,端庄却不失娇艳,头上被云锦梳成了双环,配着白色的珍珠发饰,这才是小姑娘的样子,可心里怎么这么别扭呢?
云锦?燕重锦一回头,就看到云锦微微含着胸,低头在一边侍立,门口不是羽缎是谁?
“你们怎么来了?”燕重锦总算完全清醒了。
“太子让我们陪公主去灵避寺上香!”云锦稳稳地答道。
“玉簪呢?”燕重锦问?
“您说的是秋大人府中的婢女吧?说是秋大人给您留了东西,去取了。”
燕重锦点点头,和两个丫头奔府前走去,也没人送,有点从自己家出门的感觉,可燕重锦知道自己不会再来了,秋陌和玉簪都是聪明人,自己和他们太熟了,这几天已经露出好多马脚,不能再接触了,真的被发现真相,皇上念着从前的情分可能不会怎样,那太子和皇后呢?谁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亲人的身体,被别人占据。
时间会淡化一切的,等玉簪和初黎成了亲,有了自己的孩子,这份思念也就过去了,秋陌?还是等过一阵让母后给他找个好姑娘赐婚吧!都安定下来,那些悲伤思念自然也会被更多的情感挤到九霄云外的。
门口,昨天的马车还在,只是除了小东西,又多了五六个侍卫,虽然是便装,可那威风凛凛的气势,怎么看都跟一般的护院相差迥异。看来这是太子又对自己不放心了。
燕重锦回头看了自己亲手修缮的府邸,不舍,却必须离开。昨天,是自己任性了。刚要上车,就听身后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公主留步!”
一旁的侍卫拦住了玉簪,燕重锦挥挥手,走到玉簪面前,玉簪深施一礼,把手里的盒子递到了燕重锦面前,“公主,这是大人出门前特意交代要给公主的。”
燕重锦点点头,犹豫了一下,还是退下了手上的金镯子,塞到了玉簪的手上,“昨天伺候本公主很满意,这是本公主的赏!下次要是有小宝宝了,本公主还有赏!”说得十分随意,玉簪却闹个大红脸。等燕重锦的马车都走远了,她才发现手里的镯子哪有那么简单,上好的金丝盘成藤蔓的形状,顶端是翡翠打成了碧绿的玉簪叶,正中几朵紫玉打磨的花瓣,含苞的、半开的、完全绽放的,栩栩如生,连花瓣上的纹理都看得一清二楚,这哪是随手赏下的东西啊!
玉簪忽然就哭了,她记得老夫人说过一定要给她一件意想不到的礼物,这个是吗?为什么不是老夫人亲自给她的?只是巧合吗?
燕重锦坐在车里,摩挲着玉簪给她的盒子,应该说是秋陌给她的盒子,上好的沉香木,里面的东西不重,但也不轻,她知道是什么?没想到秋陌会舍得,留着吧!就当是个念想!给玉簪的镯子,是她上次从桑榆院顺的,一直带着希望有机会给玉簪,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机会了。只是冒险了些。以后,还是不见了!见多了,也是伤感。
燕重锦吸吸鼻子,看着窗外的景致,这熙熙攘攘的正阳街,永远都是这么繁华,这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京城,永远这么诱人。几十年后,谁还记得谁曾在这个大都市中出现过,又消失了?谁又还记得那个不愿嫁人的燕家姑娘不但嫁人了,还嫁了个声势显赫的人家。
恍惚间,到了灵避寺山前,市场还在,摊贩却少了很多。昨天的事还是留下了痕迹。燕重锦下了车,对董西说:“小东西,我只是来找人的,这样的阵势太大了,还是我们四个上去,让他们几个远远跟着就行了。”
董西没敢回绝,却叮嘱几个侍卫跟紧点,好在都是便装,也不会太暴露。
山路有些崎岖,好在两边树木森森颇为凉爽。灵避寺的老方丈一叶也真是倔强,好几十年了,皇上说了好多次,想给灵避寺扩路,他就是不允,总说心诚则灵,连上山的勇气都没有,何谈诚心。于是一年又一年,捐钱的人越来越多,上山的人却不多。总算知客僧三心懂得变通,要在山前修了一处心神庙,取义心到神知!让诸多不愿上山的人有了个心灵寄托之处。当年燕重锦还感叹过,要是三心还俗,一定是个好商人。三心这个设想老和尚不接受,燕重锦做说客,被一叶老和尚拒门外三个月,说她的俗心染了佛门的清净。燕重锦也不介意,在灵避寺后山修了一座别院,名为“俗世居”,与老和尚比邻而居,磨得老和尚没办法了,只好应了三心。所以这寺里的僧人都知道一叶和三心性情差距极大,唯一相同的是都与燕老夫人交好。
燕重锦望着还有一段的石级,回想着当年的旧事,莞尔一笑。到底还是年轻好,老王爷去世后,她就很少来着灵避寺,也不知道这两个老友是不是都修成了佛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