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校书言笑藏阴谋,捉奸不成验尸体 - 财神娘子从守活寡开局 - 温酌戏烽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4章校书言笑藏阴谋,捉奸不成验尸体

第54章校书言笑藏阴谋,捉奸不成验尸体

李林兰被这意味深长的话惊了一下,赶紧解释道,“校书说这话,可是折煞在下了,都是天子门生,都是为官家做事,哪儿在意什么名利。”

王厚笑了笑,说道,“瞧把你吓的,我不过是说笑。”

停顿了一下,又换了另一种口吻,“不过,你要真有什么想要的,说出来,说不定我能给。”

李林兰自然不敢接这突如其来的示好,只是委婉拒绝道,“校书又说笑了,我怎能找校书要东西。如果校书没有别的事,那在下就先行告退了。”

刚聊了两句他就知道,此地不宜久留。

王厚立刻站了起来,挡住了他的去路,又笑着说,“还没说正事呢。我听说,修文兄不仅文章了得,医术也是极佳。这几日我有些不舒服,喉咙疼,食欲不振,还伴随着呕吐,还有些发热,找了几个医师都瞧不出个所以然。不知,修文兄可知晓一二?”

李林兰虽然理智上知道来者不善,但又不愿意明面得罪侯府的人。

他打量了一下王厚的脸色,不像生病,但还是说道,“那请校书坐下吧,在下给你把把脉。”

王厚听他这样讲,明显愣了一下,但是很快就用笑掩饰了过去,坐回了椅子上。

果不其然。李林兰把完脉后,更加确信王厚纯粹就是装病。

但出于对侯府的敬畏,他也不好挑明,只得附和着说,“想来校书是这几日奔波劳虑,风寒入侵,吃几付药就好了。”他随便开了几付无伤大雅的去火药,便离开了。

待李林兰走后,王廓从旁边的厢房走了出来,对着王厚问道,“大哥还是怀疑他?”

王厚的脸上没有之前的和气,冷漠的说道,“五成把握。爹可好些了?”

“按照李勉之的建议,已经强行让爹服下了鸡蛋清,吐了两日后,好多了。”王廓说道,“虽然勉之媳妇说得有理,能去后宅的多是女眷,女眷哪儿会有害爹的缘由,多半是某个混入后宅的外男所为。但何韵亭也说,这位修文兄文才出众,人品也是一等一的,也与我们家无恩怨。”

王厚带着戏谑的语气说道,“以前也没见你对爹的事这么上心,爹出事了,还不如你那新妇当事?”

王厚常年在西北替侯爷练兵,对他那些养尊处优的弟弟自然没多少好感。

不过他对这个五弟的新妇有印象,就是那个破了自己沙盘阵的女子,当时他还误以为是哪个弟弟,多年不见,长进了许多。

这次也是,若不是何苏欣下令紧急封锁了消息,并且好好盘问出来了生日宴那日去过后宅的外男,都查不到这个李修文身上!

“大哥说的什么话。”王廓也不乐意了。

王厚哼了一声,还是解释道,“那个李修文,看样子是没胆主动做这事的,就是不知,他背后可有什么人威逼利诱他。我查过,他一个进士甲等,按理说给个从六品的官职都不为过,可不知道是谁故意做低了他的任命,这才得了个从七品奉议郎。所以怕是,他私下与什么人有渊源也说不定。”

“你最爱把人往复杂了想。”王廓嘟囔道,“若好奇,直接直接抓来审问不就行了。”

“你还嫌爹被参得不够多?这两日,也不知道是哪个小报,把一个小小妓女的死闹大了,矛头直指爹的一个旧部。这可好,给了那些人把柄,又借题发挥参了爹一本。”王厚瞪了他一眼。

继续说道,“我已经暗示过了,他若是个聪明的知情人,就应该接我的话。可他没接,要么别人给了他更大的好处,要么,他真不知情。”

“所以这就是你方才说的五成把握?”王廓问道,“又不能抓来问,那怎么知道他到底是哪种?”

“我自有办法。”王厚胸有成竹,“你只需要让你那个媳妇,知道她需要知道的,就行。”

*

之后的十几天里,李林兰依旧隔三差五地被请去侯府,给王厚看那个莫须有的病,每一次都用王厚专属的马车接去的侯府,每一次都是正门请入。

虽然李林兰并不知道前因后果,但他的直觉告诉他,这看似热情的拉拢,并不是什么登高的梯子。

反倒是他爹李镇华,觉得自己儿子已经是侯府的红人了,到处去吹嘘。他那个嫡母依旧是温柔刀,假装好意劝他不要好高骛远,不要以为受到了侯爷的青睐就能一步登天。

他知道,她所谓的劝告,不过是她内心的期待。

但此刻,他自己也少有地赞同他嫡母。

因为王厚所做的一切,都像在给他搭高台,就等着他掉下来。

但是同时,李林兰自己也不愿意去拆这个台,其一是他确实好奇这个王厚这么大张旗鼓的目的,其二是他也确实想利用王厚这个“高台”,给自己捞些好处。

所以之后的每一次邀约,李林兰都坦然地接受,甚至偶尔送来的名贵谢礼,他也笑纳了。

转眼就到了金秋八月。

李林兰的奉议郎终于等来了一个可以庭议的大事:西夏梁太后,又一次主动攻打了大宋,官家有意出兵攻灭。

除了他,别的奉议郎也眼巴巴这上庭面圣的机会。如果表现得好,被官家看中,平步青云也说不准。

中书外省也是公平,让每个人先交一份有关此事的议论文章,待上司审核过后,再挑选三人去庭议。

为了这篇文章,他下了不少功夫,为此,连一直殷勤去的何家也怠慢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完成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并且很有自信,一定能一击即中官家。

然而,他的官运就像被人无形挡住了一样。最后的结果,是两个年轻同进士出身的人以及一个老举人,去了庭议。

他很不甘心,并以“参考学习”的理由,借来了三个人的文章。不是自恋的说,但这三人的文章,完全不如自己的!

又一次了!为什么,又是这样?

明明别人进士成绩不如自己,却得到了比自己高的官阶?

明明别人的文章不如自己,却得到了庭议的机会?

到底为什么?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么?

祸不单行。在他去茅房的时候,偶然听到两个同僚在聊天,说起了自己。

“咋这次李修文没选上,他文章一直了得啊。”

“这就不知道了,不过他应该就不在意吧,可是马上就要成为侯爷乘龙快婿的人。”

“哪个侯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