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花落谁家(下) - 南明亦明 - 吴地书生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南明亦明 >

第114章花落谁家(下)

第114章花落谁家(下)此刻距离督府规定的3天时间仅剩下了最后半个时辰,醉仙楼的酒席已经准备就绪,而租下了6间店铺的大商巨贾们更是早早的来到了宴席,他们不可能让堂堂的忠勇伯等侯他们。

圆桌上的10个位置已经有7人落座,苏浙布政使钱不二,正在招呼各位商贾。

很快佛朗哥就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代鹏掌控着浙东的茶叶,庄翼凡手里拥有众多的湖州丝绸,刘文桐手中控着这苏州的丝绸,很快他们就达成了口头合作意向。

佛朗哥终于不用为寻找高品质的货源而烦恼了,而且代鹏等人给出的价格,也要比他在澳门收购时便宜不少。

略显尴尬的黄三胖和张掌柜虽然对他们的生意也很感兴趣,却插不上话,毕竟两人的财力与其他人不在一个档次。

令佛朗哥略显失望的是,虽然进货的渠道搞定了,但似乎这些中国商人对他的商品并不感兴趣。

此时欧洲对中国可以拿的出手的商品并不多,基本是以军火为主,但军火也不可能走民间贸易。

而风靡欧洲的绒面呢等毛织物在中国并不受欢迎,相反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三大出口杀器疯狂的收割着全世界的财富。

据说明代自从“隆庆开关”以来,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让西班牙人在美洲掠夺的白银大部分流入到了中国。

尽管这个数字后世学者一直有争议,但普遍认为这一期间,世界净流入明朝的白银在1.7亿两到5亿两之间。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崇祯一朝的岁入只有可怜的400万两白银。大明王朝的统治者,无力征收商税,就只能盯着老百姓的一亩三分地,加之明末的天灾不断,税赋最终压垮了大部分人的承受底线。

对于钱默来说如何征收商税同样是一个难题,钱默准备先倾尽全力打造一个出核心商业区。

等到商人们离不开这个商业区的时候,钱默再开始征收商税!

就如同后世的那些app,开始利用免费试用和大量折扣优惠补贴商户的方式,让大家习惯使用这个app。等到商户和消费者都依赖于这个平台的时候,他们就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进行双向收割!

不过众人此时更关心的是玉皇街上的第7间店铺。毕竟现在租下第6家店铺的是一个葡萄牙人,如果最后让一个外国商人拿下了玻璃销售的代理权,叫他们这些大明商人情何以堪?

杭州城内,徽商徐文通正在焦急地筹款。

虽然徽州距离杭州很近,可是徽商的大本营却是在扬州。明成化年间开始,徽州逐渐进入盐领域,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集团受到严重打击,于是徽商以经营盐业为中心,开始雄起于中国商界。

徽州土地贫瘠,种田很难养活一家,男子唯有经商一条出路,成年男子中超过70%都在从事商业活动。

正如徽州民谣所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其实大多数徽州人都在外经商,并不在徽州老家。

所以当杭州天价招租的消息传到徽州时,徽商们被搞了一个措手不及。

徐文通的好友万宁说道:“老徐,3天时间我们根本就来不及筹集这么多的银两运往杭州。”

“你别忘了现在明清双方正在徽州进行拉锯战,到处都是乱军,这时候我们运送大批银两出去,很可能就是血本无归。”

徐文通说道:“当初我在扬州见到过这个玻璃做的眼镜,一副就要好几百两银子,这可是个一本万利的东西。”

“你看这苏浙督府的天价招租,这租的可不光是铺子,分明是在招长期合作伙伴。”

万宁回道:“这点门道我也看出来了,就是用金子打造铺子也花不了这些银子,看来你是铁了心要试一试了?”

徐文通点头示意。

其实万宁同很多徽商一样,对钱默并没有好感。因为去年发生在南京的那次“天下局”豪赌,不少徽商也都参与了。当然了几乎所有人押的都是洪承畴,可以说钱默赢的那500万两银子里有相当一部分是扬州徽商贡献出来的。

吃过钱默一次亏的徽商们纷纷选择放弃这次豪赌,要不是徐文通死皮赖脸硬要万宁出钱,他是绝对不会给钱默投钱的。一想起去年在秦淮河输掉的5万两银子,他到现在还觉得心痛不已。

不过他也明白,虽然此前杭州的商业地位比不上苏州和扬州,甚至都不如宁波有潜力,但是如果本次徽商不参与到这次“天价租铺”中去,将会把机会拱手让给浙商。

仅仅是这种招租的方式就说明苏浙督府是十分了解商业规则的,不然绝对想不出这样的方式来招租。

他们两家是世交,对于对方的底细也是一清二楚。

万宁知道徐家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在徽商中也算小有名气,几十万两银子是可以拿出来的,但是和大多数徽商一样,徐文通的银子基本都在扬州、南京、苏州等地,此时他手里只有5万两现银。

如果这次自己不帮徐文通的话,他根本就不可能凑出这么大一笔银子。

于是说道:“我再出面担保帮你借一些吧,应该可以给你凑出35万两。”

好在徽商还是比较团结的,虽然很多人觉得徐文通这次去杭州非常冒险,并不看好他,但是出于徽商间相互帮助的惯例还是借了一些银子给他。毕竟即使血本无归亏得也是徐文通,休宁徐家还是有偿还能力的。

出于无奈,他只有遣人将这40万两银子运往杭州。谁知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原本从休宁出发,沿着新安江一路顺江而下,可以直接经过富春江抵达杭州。不料此时明军正在攻打严州,新安江的水路根本就不通。

于是徐文通等人只能被迫走陆路,艰难的翻越天目山,一路从过千秋岭从临安赶往杭州。虽然历经两天半的长途跋涉终于及时赶到了杭州,但此时第六间铺面已经被佛朗哥捷足先登了。

万般无奈徐文通和万宁只能找到杭州城中的徽商帮忙借贷,如果是在扬州或者南京,以徽商的能量短时间要凑出百万两白银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不过杭州并不是微商的主要市场,当地的徽州商人听说徐文通和万宁要拿铺子也是鼎力支持,毕竟身在杭州的他们更清楚这个铺位的意义。

但是他们动用了所有关系筹措也只能凑出20万两。

万宁沮丧的说道:“现在我们也只有60万两,还差168000两,只剩下不到一个时辰了,难道就这样前功尽弃了?”

这时徐文通也在不停地思索,杭州市面上能借到的银两都通过微商做保借到手了,哪里还有大笔的银子可以借贷?

突然徐文通拉着万宁的手说道:“快跟我走,我想到哪里有银子了!”

几经周折后,他们被带到了钱默跟前。

钱默仔细打量着眼前的两人,心想这两人找钱居然找到了自己头上,看来是真的走投无路了。

说道:“你们就是要租下第7个铺位的徽州商人,找本督何事?”

徐文通说道:“小民现在手里有60万两白银,想租下最后一间商铺,斗胆向忠勇伯借银。利息一成,5日内还清本息,小人可以用苏州,南京和扬州的相关铺面,工坊作为抵押。”

钱默笑着说道:“这钱赚的到是容易,不过本督作为本次店铺的招租方,若是直接放贷银子给你们,恐有徇私舞弊之嫌,必然招来非议。”

“有道是‘言而无信,不知其可’,本督当着天下发出招租告示,背地里暗箱操作,信誉何在?”

钱默当然希望有人租下第7间铺子,不然佛朗哥的商船可就泡汤了。不过总不能任凭三言两语就直接把银子借给他们,这事要是传出去了,必然影响自己的信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